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我國首個非遺領域行業標準發布 收好這份“工作手冊”

發布時間:2023-08-29 15:39: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我國首個(ge) 非遺領域行業(ye) 標準發布 收好這份“工作手冊(ce) ”→

  記者從(cong) 文化和旅遊部獲悉,近日,我國首個(ge)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領域的文化行業(ye) 係列標準《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數字化保護 數字資源采集和著錄》由文化和旅遊部批準發布。該標準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中心)起草,主要用於(yu) 指導和規範我國各門類非遺代表性項目數字資源的采集和著錄工作。

  非遺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好、傳(chuan) 承好非遺,對於(yu) 延續曆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yi) 。一直以來,我國缺乏非遺數字化保護方麵的相關(guan) 標準,隨著業(ye) 務實踐的廣泛開展,業(ye) 界對於(yu) 出台有關(guan) 標準規範、指導工作認知與(yu) 實踐有著愈加迫切的需求。加強非遺數據采集方麵的標準化研究,推動製定有關(guan) 標準和規範,已列入《“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規劃》。本係列標準正是在數字化、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為(wei) 順應非遺保護工作需求而起草編製的。

  標準明確了非遺數字資源采集和著錄的總體(ti) 要求,規定了十大門類(民間文學,傳(chuan) 統音樂(le) ,傳(chuan) 統舞蹈,傳(chuan) 統戲劇,曲藝,傳(chuan) 統體(ti) 育、遊藝與(yu) 雜技,傳(chuan) 統美術,傳(chuan) 統技藝,傳(chuan) 統醫藥,民俗)非遺代表性項目數字資源采集方案編製、采集實施、資源著錄方麵的業(ye) 務要求和技術要求,共11部分。標準於(yu) 2011年5月開始籌備並起草。十多年間,標準的編製遵循我國標準化工作流程,堅持專(zhuan) 業(ye) 、適用、開放原則,凝聚集體(ti) 智慧,立足行業(ye) 需求,服務工作大局。來自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中心)和相關(guan) 高校、研究機構的近百名非遺保護、標準化、信息化領域專(zhuan) 家學者深度參與(yu) 了標準起草、論證等工作,部分省市參與(yu) 了標準試點采集工作,國內(nei) 相關(guan) 非遺保護機構和社會(hui) 團體(ti) 對標準的編製提出了意見建議。

  標準對各門類非遺項目應采集、著錄的內(nei) 容及其相應要求進行了歸納提煉,既是一份認識非遺項目的“說明書(shu) ”,也是一份拆解細化工作任務的“向導圖”,有理論和實踐層麵的雙重意義(yi) 。標準的出台,將有助於(yu) 非遺保護機構和從(cong) 業(ye) 者正確認知非遺保護應有的原則理念,在麵對形態各異的非遺項目時,準確把握采集著錄的工作方向和重點內(nei) 容,提升記錄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標準化水平,助力非遺的確認、立檔、研究、保存、保護、傳(chuan) 承、宣傳(chuan) 、弘揚和振興(xing) 。我國四級非遺名錄體(ti) 係下10萬(wan) 餘(yu) 項非遺項目,其數字資源建設管理工作均可以之為(wei) 參照,標準的應用前景十分廣泛。

  長遠來看,標準的出台對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發展和新時代我國非遺保護工作可持續發展意義(yi) 深遠。建立一套用於(yu) 非遺數字化保護的標準規範體(ti) 係,並在該體(ti) 係中率先製定有關(guan) 非遺記錄建檔和資源管理的數字資源采集和著錄標準,在我國非遺保護領域具有重要的開創性意義(yi) 。標準的製定及發布應用將對非遺數字資源的傳(chuan) 播利用、非遺大數據體(ti) 係構建、非遺專(zhuan) 業(ye) 人才隊伍培養(yang) ,乃至提升社會(hui) 公眾(zhong) 對非遺的認知等方麵都產(chan) 生重要的指導和依托作用。

  下一階段,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中心)作為(wei) 標準起草單位,將按照有關(guan) 規定和工作部署,與(yu) 主管部門協同做好標準的宣傳(chuan) 貫徹實施工作。同時,還將在非遺理論研究、標準化體(ti) 係建設等方麵持續發力,充分發揮國家級非遺保護專(zhuan) 業(ye) 機構職能和智庫作用。

  (央視新聞客戶端 總台央視記者 曹岩 韓文暘)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