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機器人博覽會觀察前沿技術和產業發展 我國機器人產業邁向中高端
從(cong) 機器人博覽會(hui) 觀察前沿技術和產(chan) 業(ye) 發展
我國機器人產(chan) 業(ye) 邁向中高端(科技視點)
前不久,在北京舉(ju) 辦的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hui) 機器人博覽會(hui) 上,最新成果紛紛亮相,成為(wei) 觀察機器人前沿技術和產(chan) 業(ye) 發展的重要窗口。
我國機器人產(chan) 業(ye) 發展態勢如何?還要在哪些方麵發力?記者進行了采訪。
場景拓展,“機器人+”應用不斷延伸
按照應用領域,機器人分為(wei) 工業(ye) 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本次博覽會(hui) 打破按機器人分類的傳(chuan) 統展示形式,打造了“機器人+”製造業(ye) 、農(nong) 業(ye) 、商貿物流、醫療健康等10個(ge) 應用場景展區和1個(ge) 關(guan) 鍵零部件展區。160家國內(nei) 外機器人企業(ye) 攜近600件展品參展,其中60款為(wei) 全球首發。
旋轉360度無死角、根據指令自動灌裝……走進“機器人+”製造業(ye) 展區,但見機械臂揮舞自如,個(ge) 個(ge) 身手不凡。近年來,工業(ye) 機器人應用場景不斷“出圈”,正從(cong) 汽車製造、金屬加工等傳(chuan) 統領域向光伏、鋰電池等行業(ye) 延伸。機器人技能也隨之“進化”,不隻會(hui) 幹搬運、焊接等“體(ti) 力活”,還能做排產(chan) 、質檢等“腦力活”,甚至能人機協作完成更複雜的操作。
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工業(ye) 機器人應用覆蓋國民經濟60個(ge) 行業(ye) 大類、168個(ge) 行業(ye) 中類,我國連續9年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工業(ye) 機器人應用國。2022年,我國工業(ye) 機器人產(chan) 量達到44.3萬(wan) 套,同比增長超過20%,裝機量占全球比重超過50%。
在“機器人+”農(nong) 業(ye) 展區,形式多樣的智慧果園解決(jue) 方案吸引人們(men) 駐足參觀。一座微型模擬溫室番茄大棚內(nei) ,一台多臂采摘機器人來回穿行,“看見”番茄後便會(hui) 停下來、伸出機械臂,隻需數秒就能采摘一個(ge) 果子。據工作人員介紹,這台機器人不隻“眼神”好,而且“頭腦”靈活,能根據顏色判斷果實的成熟度,監測果樹生長信息、幫助估算產(chan) 量。
服務農(nong) 業(ye) 是服務機器人應用拓展的縮影。統計顯示,2022年我國服務機器人產(chan) 量達645.8萬(wan) 台。采摘、巡檢、物流、養(yang) 老……服務機器人正加速與(yu) 生產(chan) 生活融合。
據專(zhuan) 家介紹,近些年服務機器人發展較快,主要得益於(yu) 人工智能的發展,語音理解、視覺識別能力的嵌入讓服務機器人更“聰明”了。
博覽會(hui) 上,一款全場景通用型3D相機備受關(guan) 注。展台工作人員介紹,相比以往的3D相機,該產(chan) 品能“看”到20米之外,並且麵對強光等苛刻條件也能連續輸出完整、準確的深度影像信息。由於(yu) “害怕”室外強光,基於(yu) 3D視覺的機器人之前主要在室內(nei) 應用。借助新的3D相機,機器人可以走向戶外,在大型倉(cang) 儲(chu) 、物流、割草等場景中大展身手。
特殊環境作業(ye) 的需求推動了特種機器人的發展,多款具有防災救災功能的機器人成為(wei) 博覽會(hui) 上的“明星”。
“借助這款外骨骼機器人,你隻需稍微發力,手臂就能輕鬆抬起30公斤的重物。”中電科機器人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科研人員基於(yu) 仿生學與(yu) 人機工程原理開發的這款外骨骼機器人,能夠自動檢測手部發力的情況,提供精準細致的助力,可在應急救援、物流搬運等方麵發揮作用。
專(zhuan) 家表示,機器人是人工智能、5G等技術連接製造業(ye) 的橋梁。當前,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智能化、網聯化、柔性化製造加速推進,發揮好機器人的撬動作用,不僅(jin) 能幫助製造業(ye) 提質增效,還有望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
創新驅動,機器人產(chan) 業(ye) 鏈已初步形成
記者了解到,總體(ti) 上看,近年來我國機器人產(chan) 業(ye) 基礎能力提升較快,呈現向中高端邁進的趨勢,一些技術和應用已走在世界前列。
——打破壟斷,進入汽車製造等高端應用行業(ye) 。
在沈陽新鬆機器人汽車點焊工作站,4台工業(ye) 機器人正揮舞手臂,在白色的汽車骨架上“戳戳點點”,展示其車身點焊技能。
“汽車焊裝線工藝結構緊密、技術難度大,需要多台焊接機器人精準高效、無故障穩定運行。由於(yu) 行業(ye) 壁壘高,汽車點焊曾長期被國外機器人公司壟斷。”沈陽新鬆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行業(ye) 經理馬騁告訴記者,基於(yu) 自研的控製和軟件係統,沈陽新鬆機器人的點焊效果和效率達到行業(ye) 領先水平,目前已有近百台點焊機器人進入國內(nei) 多家汽車整機生產(chan) 企業(ye) 。
——搶占機遇,挺進新興(xing) 智能製造市場。
在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展台,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了6軸工業(ye) 機器人在光伏行業(ye) 的應用情況。在矽片加工過程中,需要用到一種稱為(wei) “花籃”的載具。矽片放入“花籃”後,機器人再根據指令抓取“花籃”放入設備進行下一環節生產(chan) 。然而,由於(yu) 矽片薄而脆、極易碎裂,這一看似簡單的抓取動作也充滿挑戰:機械臂既要快速響應,還要有極高的定位精度和平穩性,以減少矽片損傷(shang) 。
埃夫特公司的科研人員迎難而上,研發出更靈活、更精準的機器人。如今,該公司的機器人受到光伏廠商的青睞。
——跨越升級,開辟新場景創造新需求。
“我們(men) 的機器人夾具抓取力度可控,已經應用到月餅生產(chan) 、生鮮加工等多個(ge) 行業(ye) 。”在北京軟體(ti) 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展台,工作人員向觀眾(zhong) 介紹產(chan) 品亮點。
記者了解到,傳(chuan) 統機器人大多通過吸盤、氣缸等抓取物體(ti) ,但這些夾具滿足不了異形、易損物品的分揀和包裝需求。基於(yu) 彈性體(ti) 材料技術,這家公司改進機器人結構設計,突破了柔性物體(ti) 安全無損抓取和搬運等難題,推動機器人應用走向更廣闊的場景。
“從(cong) 機器人本體(ti) 、零部件到集成應用,我國的機器人產(chan) 業(ye) 鏈已經初步形成。”中國電子學會(hui) 政策研究與(yu) 國際合作中心主任王桓說,我國製造業(ye) 規模大、門類齊全,加快建設製造強國為(wei) 機器人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了廣闊前景,未來發展可期。
應用牽引,努力推動機器人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有了這顆‘心髒’,機械臂更加靈活。”展廳裏,一款減速機產(chan) 品備受關(guan) 注。作為(wei) 工業(ye) 機器人的“心髒”,高精密減速機一直依賴國外進口,這款自主研發的減速機實現了新突破。
記者了解到,近些年國內(nei) 廠商還攻克了控製係統、伺服電機等關(guan) 鍵核心零部件的許多難關(guan) ,機器人的國產(chan) 化率逐步提升。其中,諧波減速器、旋轉矢量減速器等核心零部件進入國際頭部企業(ye) 供應鏈體(ti) 係。
專(zhuan) 利數量就是證明。王桓告訴記者,近年來我國機器人領域的專(zhuan) 利申請量保持上升趨勢,專(zhuan) 利申請量連續多年位居全球首位。
受訪專(zhuan) 家同時指出,我國在機器人關(guan) 鍵核心技術上仍然存在短板,材料、加工工藝等基礎研發依舊比較薄弱。推動機器人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應著力補短板,在基礎研究、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上發力,夯實產(chan) 業(ye) 發展根基,努力提升機器人核心部件、軟件國產(chan) 化水平,強化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
補短板的同時,也要鍛長板。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走出了一條以“機器人+應用”深耕優(you) 勢行業(ye) ,帶動技術突破、迭代升級產(chan) 品、提升產(chan) 業(ye) 規模的創新發展路徑。專(zhuan) 家認為(wei) ,應繼續發揮應用的牽引作用,努力將市場優(you) 勢轉化為(wei) 技術優(you) 勢。
本次大會(hui) 期間,《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機器人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發布。根據該計劃,到2025年,北京經開區力爭(zheng) 機器人研發投入年複合增長率達到50%以上,搭建50個(ge) 機器人應用場景示範項目。
“把握機遇,加速實現‘由大到強’轉變,我國機器人產(chan) 業(ye) 將為(wei) 實體(ti) 經濟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撐。”王桓說。(人民日報 記者 喻思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