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中新網評:海峽難隔鴻雁,“中國正能量”書寫兩岸溫情

發布時間:2023-09-04 15:1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9月3日電 (記者 朱延靜)信息時代飛速發展,人與(yu) 人之間的交流變得越來越便利,越來越打破時間和空間的藩籬。海峽兩(liang) 岸的大陸和台灣亦如此。一封封書(shu) 信、一條條視頻、一行行詩……飛越一灣淺淺的海峽,兩(liang) 岸的溫情,我們(men) 正在書(shu) 寫(xie) !

  近日,2022中國正能量網絡精品終選結果出爐,550件網絡正能量作品脫穎而出。透過一部部作品,我們(men) 不難洞見,兩(liang) 岸交流從(cong) 未間斷,兩(liang) 岸同胞的心始終向著同一個(ge) “家”的方向。

  兩(liang) 岸傳(chuan) 溫情,我們(men) 心心相望互相掛懷。天津小台胞蔡文珊、蔡元熹姐弟共同創作了一封詩歌體(ti) 書(shu) 信《我想告訴你》,致信台灣小朋友,講述兒(er) 童視角下的大陸樣貌。

  如今,連小朋友們(men) 也融入兩(liang) 岸交流的大潮,當個(ge) 人意誌與(yu) 曆史潮流相向而行,相信新一代兩(liang) 岸青少年定能在奮進中淬煉出閃耀的光芒。

  兩(liang) 岸遞真情,我們(men) 寄語相思渴盼團圓。雲(yun) 中誰寄錦書(shu) 來?正能量網絡精品中的“穿越海峽的思念”專(zhuan) 題策劃,有87歲台灣老兵高秉涵牽掛定居廈門的弟弟,盼 “牽手同回山東(dong) 菏澤老家”;有台胞邱慶齡給父親(qin) 念的 “歡聚一堂有幾人,千裏相思思幾分”,父親(qin) 也以詩詞回贈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時代大潮奔流不息,兩(liang) 岸同胞血脈相連。以視頻為(wei) 媒的現代“家書(shu) ”,寫(xie) 滿同為(wei) 天涯“思親(qin) 人”的共鳴。對華夏子孫而言,“每逢佳節倍思親(qin) ”,無論兩(liang) 岸同胞身在何處,我們(men) 的心總是緊緊連接在一起。

  是兩(liang) 岸間的溫情,讓我們(men) 望向同一個(ge) “家”的方向。“台北有段漢口街,漢口有條台北路,台北路的盡頭是解放大道!” 不僅(jin) 如此,過去數百年來一批批先民橫渡海峽移居台灣,在海峽兩(liang) 岸形成眾(zhong) 多的同名村。“台北路的盡頭是解放大道”的話題點燃了兩(liang) 岸網友的熱情,他們(men) 一起分享這些路、這些村背後的故事,一起發現在大陸的台灣印記,尋找在台灣的大陸情結。

  思念與(yu) 鄉(xiang) 愁,有來處,就一定有歸處。正如網友所說“解放大道是台北路的終點,更是台北路未來新的起點,從(cong) 解放大道到發展大道!” “每一條路,都是回家的路”。每一個(ge) 同名村,都映射著兩(liang) 岸同根的源和緣。這些路、這些村是台灣同胞對大陸的鄉(xiang) 愁,是兩(liang) 岸同根同源的曆史文化聯結,是兩(liang) 岸共有的曆史印記。

  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兩(liang) 岸同胞的共同心聲。大陸和台灣一水之隔,咫尺天涯,兩(liang) 岸自古就是一家人。一部部正能量網絡精品,讓我們(men) 看到了兩(liang) 岸同胞同心同向、割舍不斷、愈來愈深的感情,它們(men) 凝聚成強勁的正能量,繼續訴說兩(liang) 岸溫情故事。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