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堅定不移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發布時間:2023-09-06 15:04:00來源: 經濟日報

  曆史上“四塞之固,舟車不通,內(nei) 貨不出,外貨不入”的山東(dong) 臨(lin) 沂,卻發展出全國規模最大的市場集群、重要的物流周轉中心。解析臨(lin) 沂在商貿物流領域異軍(jun) 突起的奧秘,關(guan) 鍵一條是當地政府始終堅持“放心、放手、放膽、放活”方針,大力扶持和拓展經營主體(ti) ,堅定不移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從(cong) 本報刊發的《商都臨(lin) 沂》調研報道中,可以真切感受到臨(lin) 沂的開放精神與(yu) 包容襟懷。臨(lin) 沂市場起步於(yu) 改革開放之初的小地攤,主管部門對群眾(zhong) 自發的擺攤設點因勢利導,投資建設了大棚式市場,出台了對個(ge) 體(ti) 私營經濟與(yu) 國有集體(ti) 經濟一樣重視、一樣服務扶持、一樣支持保護、政治上一視同仁的“四個(ge) 一樣”,以及發展速度不限、從(cong) 業(ye) 人數不限、經營規模不限、經營範圍不限、經營方式不限的“五個(ge) 不限”政策。建設專(zhuan) 業(ye) 市場時,又打破“市場必須由工商部門投資建設”的通行做法,提出“多元投資、專(zhuan) 業(ye) 經營、放水養(yang) 魚、完善服務”的發展思路,支持民營企業(ye) 開發建設的專(zhuan) 業(ye) 批發市場全麵開花。把該放的放到位,該管的管到底,政府著力在為(wei) 企服務上下功夫,幫助企業(ye) 解難題、辦實事。如今,民營經濟貢獻了臨(lin) 沂90%以上的營業(ye) 收入、90%以上的工業(ye) 稅收、解決(jue) 了90%以上的就業(ye) ,民營企業(ye) 家成為(wei) 當地經濟發展的功臣。

  支持民營企業(ye) 發展,是黨(dang) 中央的一貫方針。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持“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對民營經濟發展和民營企業(ye) 家成長給予高度重視和親(qin) 切關(guan) 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充分肯定我國民營經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強調民營企業(ye) 和民營企業(ye) 家是自己人,民營經濟是我們(men) 黨(dang) 長期執政、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重要力量。

  堅定不移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進一步激發廣大民營企業(ye) 家創新創業(ye) 創造的動力和活力,需要在市場準入、營商環境、減稅降費、融資等各方麵提供實實在在支持。從(cong) 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看,在黨(dang) 的方針政策指引下,我國民營經濟從(cong) 小到大、由弱到強。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民營企業(ye) 數量從(cong) 2012年的1085.7萬(wan) 戶增長到2022年的4700多萬(wan) 戶,10年間翻了兩(liang) 番多;在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中,民營企業(ye) 占比超過80%;民營上市公司數量突破3000家。但同時也要看到,優(you) 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包括從(cong) 製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實下來,從(cong) 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ye) 發展壯大。依法保護民營企業(ye) 產(chan) 權和企業(ye) 家權益,梳理修訂涉企法律法規政策,持續破除影響平等準入的壁壘,完善公平競爭(zheng) 製度,加強中小微企業(ye) 管理服務等。

  增信心重在優(you) 環境,好環境才能成就好企業(ye) 。黨(dang) 的二十大提出要優(you) 化民營企業(ye) 發展環境,強調完善產(chan) 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zheng) 、社會(hui) 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製度。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把切實落實“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作為(wei) 今年經濟工作重點任務之一,圍繞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作出了一係列政策部署和機製安排。各級政府和相關(guan) 部門,要努力營造宜商惠企的政策環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環境、公平競爭(zheng) 的市場環境、尊商親(qin) 商的社會(hui) 環境,幫助廣大民營經濟人士穩定發展預期、提振發展信心,更好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偉(wei) 大事業(ye) 中來。(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經濟日報評論員)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