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劇道具“一買了之”難逃侵權風險
《七時吉祥》《風起洛陽》等道具被指抄襲,新京報記者專(zhuan) 訪資深道具師、律師,揭秘道具製作幕後
古裝劇道具“一買(mai) 了之”難逃侵權風險
日前,古裝神話劇《七時吉祥》中主角手持的一把道具佩劍引發業(ye) 內(nei) 外爭(zheng) 論:有網友發現其抄襲了動漫《秦時明月》的武器造型。隨後《七時吉祥》道具組工作人員發文道歉,並表示該劍是其在橫店道具武器商店購買(mai) 的,店內(nei) 所有道具都為(wei) 正版公開發售的道具,買(mai) 回來後他們(men) 還做了二次加工和處理,完全不知道這是《秦時明月》衍生品。遭遇道具侵權風波,《七時吉祥》並非孤例。2021年,電視劇《風起洛陽》中的道具喜扇就被某博主發文控訴抄襲其原創設計的小紅喜扇。隨後劇組道歉並表示是道具製作團隊在網絡中選擇了一個(ge) 流傳(chuan) 廣泛的圖樣作為(wei) 設計參考,誤以為(wei) 是固定製式,沒有進一步溯源。而幾個(ge) 月前,電視劇《星落凝成糖》也被博主訴稱劇中簪子造型和自己設計的一模一樣。
為(wei) 何道具會(hui) 頻繁陷入抄襲風波?新京報記者走訪多位業(ye) 內(nei) 資深道具師、影視基地工作人員、知識產(chan) 權律師等,揭秘影視道具究竟從(cong) 何處來,又往何處去。
A 一部戲幾萬(wan) 件道具,製作和采購並重
道具師楊浩此前曾參與(yu) 《清平樂(le) 》《山海情》《愛情而已》等多部熱播劇道具製作。這些作品的道具數量數以萬(wan) 計,有的甚至高達十幾萬(wan) 件。像《清平樂(le) 》僅(jin) 原創製作類道具就4000餘(yu) 件。
他透露,道具組基本上是由“道具統籌”統一分配計劃,再由陳設部門、戲用部門、製作部門三大塊協調組成。其中,演員手持的、隨身佩戴的、被賦予情感意義(yi) 的,都是由戲用部門準備。比如古裝劇中手持的刀劍、玉佩、手串、折扇,現代劇中主演用的水杯、開的車、常用物品等。陳設部門則負責所有場景內(nei) 無需與(yu) 劇情產(chan) 生關(guan) 聯的陳設氛圍類道具,比如家具、家居擺件、裝飾等。具體(ti) 舉(ju) 例而言,若劇本描寫(xie) 一場喝咖啡的戲,那演員手持的咖啡杯就屬於(yu) 戲用道具,咖啡店牆上掛的畫,旁邊放的煙灰缸等,就是陳設道具。
戲用和陳設兩(liang) 個(ge) 部門的大部分道具,都是從(cong) 拍攝地道具庫“就地取材”或從(cong) 電商等公開渠道購買(mai) 而來。目前,現代都市或年代劇幾乎六成都靠采購,古裝劇則大部分以製作、道具庫加工和小部分采購為(wei) 主,“尤其現代劇的擺件、杯子、鍋碗瓢盆……量太大了,我們(men) 不可能都自己做。”楊浩表示。
道具師小王(化名)也透露,道具采購數量與(yu) 劇組周期、投資,以及要求都息息相關(guan) 。如果劇組拍攝周期緊或成本小,例如一兩(liang) 個(ge) 月就殺青的網劇,基本大部分道具都直接租或買(mai) ,盡可能節省製作、人力開銷,也極大縮短籌備周期。
當然,對於(yu) 質量要求高的劇組,道具采買(mai) 也並不意味著隨意挑選。楊浩在為(wei) 《愛情而已》《二十不惑》等劇挑選主角使用的杯子、床品等道具時,即便隻是陳列,也會(hui) 根據不同人物性格針對性地挑選不同款式,買(mai) 回來後再參考人物背景,比如是白領還是學生,租房還是宿舍,90年代還是當代等,對道具進行做舊等質感加工。
B 重要道具全新製作才能經得起推敲
無法通過采買(mai) 解決(jue) ,或現成道具達不到劇方要求的,尤其像古裝劇中需符合真實曆史記載的物品,或與(yu) 人物有重要情感鏈接的獨創性道具等,這些就需要製作部門從(cong) 無到有,原創設計開發。
比如以宋朝為(wei) 曆史背景的《清平樂(le) 》中,大朝會(hui) 上出現的“神獸(shou) ”樂(le) 器“敔”,任何道具庫都沒有實物,隻有史料中有所記載,因此道具組就參考《大成禮樂(le) 集》《大清會(hui) 典圖》中敔的形態加以修整重現。
比如《蒼蘭(lan) 訣》中長珩用來思念小蘭(lan) 花的蘭(lan) 花蘇繡手帕,《如懿傳(chuan) 》中被妃嬪戴在頭上的金鑲珠石點翠簪等,這些體(ti) 現故事背景、增加曆史真實感,或者對於(yu) 主角有著重要意義(yi) 的道具,大多需經過特寫(xie) 鏡頭考驗,絕大多數劇組會(hui) 全新製作。“像戲用道具,很多高要求的劇組基本不太考慮道具庫,因為(wei) 整體(ti) 質量基本滿足不了。”楊浩說。
實際上,隨著前些年古裝、玄幻、奇幻類作品數量增多,很多作品又都是架空背景,沒有明確曆史依據,這都導致美術和道具的審美水平參差不齊,部分戲用道具也“一買(mai) 了之”。但香港資深美術指導劉世運就始終不建議直接去武器店裏挑道具,“尤其是主要角色的(道具),定了調子之後還是盡量自己做,不然太容易跟別人重合了。當然群眾(zhong) 演員就另說了。”
例如,劉世運擔任美術總監的電視劇《雲(yun) 襄傳(chuan) 》,雖也是架空背景,但大到主角的刀劍、焚香的香爐,小到賭桌、玉扳指、石獅子,全都參考了宋朝製式製作。像劇中舒亞(ya) 男隨身佩戴的淩淵刀就參考了宋朝出土的刀劍以及宋代美學元素,再在圖案上根據人物個(ge) 性、劇情需要做一些“誇張”的小設計。“中國璀璨的曆史文明有太多可以參考的,創造都創造不過來,隻要肯用心去學,踏實去做。這類重要道具如果我們(men) 也直接去道具庫買(mai) ,那很容易和美術調性不統一,比如把明朝的武器當成宋朝的。”
C 即便隻是陳設,采購、租賃類道具都需經二次加工
雖然購買(mai) 、租賃現成道具可省時省錢,但大部分道具還是要“過遍手”,即二次創作、改動,這也是道具業(ye) 內(nei) 的共識。
電視劇《膽小鬼》有很多教室戲份,其中90年代的木頭桌椅、藍綠桌布,都是劇組從(cong) 道具庫租借以及網上買(mai) 來的。雖然大部分都被鏡頭遠景一帶而過,但每個(ge) 桌子、桌布都被楊浩團隊做了不同的二次處理。像有些桌布上抄寫(xie) 了歌詞,有些刻著算術題……而古裝劇中,像大殿、府邸中許多擺件都是從(cong) 道具庫租來的,即便朝代不違和,道具組也要根據這部劇的美術風格重新修改顏色,增加元素花色,以統一調性,防止重合。
在楊浩看來,現在的觀眾(zhong) 都是用“放大鏡”看劇,如果有太多現成的,或者與(yu) 其他劇重合的,尤其是古裝、年代題材,觀眾(zhong) 一眼就能看出來;有時現場導演和演員即興(xing) 發揮,突然讓一些非特寫(xie) 道具出現在鏡頭前,若沒有用心加工做舊、做質感,很難讓每一個(ge) 鏡頭都經得起觀眾(zhong) 推敲,“現在基本已經很少有劇組買(mai) 來道具直接就用了。”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劉世運曾參與(yu) 電影《阮玲玉》《傾(qing) 城之戀》《阿飛正傳(chuan) 》的美術指導工作。他猶記當年《阿飛正傳(chuan) 》裏有一個(ge) 鏡頭是劉嘉玲穿著高跟鞋走下旋轉樓梯。這雙鞋買(mai) 來後,他不僅(jin) 打磨了呈現在鏡頭中的鞋麵,連鞋底背後都做了設計。“因為(wei) 這個(ge) 角色在夜店上班,每天可能都要穿高跟鞋出去,如果我沒有做鞋底,萬(wan) 一穿幫就不真實了。”
劉世運並不認同所謂道具一定有“主次”之分,像高跟鞋的鞋底,像古代讀書(shu) 人背後堆砌的書(shu) 籍,每一本書(shu) 是否有褶皺、書(shu) 名是什麽(me) ,實則都是在氛圍中體(ti) 現人物身份和個(ge) 性的方式。“所以即便是買(mai) 來的道具,如果有足夠時間,也要把每個(ge) 細節都做到盡量完美。”
D 道具好不好,首先看劇方要求和預算
事實上,被發現道具侵權的作品大多為(wei) 古裝大劇,這類作品普遍存在道具數量龐大、拍攝周期緊、道具難管理等情況。
小王坦言,一般美術指導和導演組初定整部戲的風格和場景後,道具組就會(hui) 介入,快速、大批量地上人,采風、采購、製作……現代戲基本要提前一個(ge) 半月到兩(liang) 個(ge) 半月,古裝戲則要提前三個(ge) 月到半年;小體(ti) 量網劇的道具組配有10餘(yu) 個(ge) 人,大製作則要百人以上。但這個(ge) 時間和人力,對於(yu) 道具組想要精細把握每一個(ge) 道具,仍是遠遠不夠的。“比如電影和電視劇的籌備周期差不太多,但電影場景是100多場,電視劇是400-500場,這就導致道具組工作壓力非常大。”小王參與(yu) 的作品幾乎道具組都要幹到殺青前一天,才能停下手中的工作。小王也經常遇到明天要拍某個(ge) 場景,前一天還在做道具;或者導演臨(lin) 時加戲,最多就給道具組幾個(ge) 小時去解決(jue) 場景,這極大考驗了道具組快速反應、資源對接、高效執行的能力。很多道具組隻能去道具庫采購,或者連夜用現成道具改造。
“(道具能不能做好)是由上到下的過程:劇方的要求高不高、預算大小,道具團隊是否專(zhuan) 業(ye) 、如何執行,都有關(guan) 係。一些小體(ti) 量的戲不是不想做好道具,但確實沒有經濟基礎。”小王坦言。
另一位資深道具師小白(化名)也表示,“很多戲光做戲用道具的時間都不夠,每天都在趕工,哪還能管得了所有道具細節。如果每一個(ge) 重要道具都製作,或者把買(mai) 來的道具改造得非常精致,不僅(jin) 材料貴、人員還得是高手,工藝也需要周期。當然,從(cong) 外麵買(mai) ,如果貨真價(jia) 實、物美價(jia) 廉,拿回來好好過遍手也沒問題,所以這個(ge) 還是看製片、導演、美術、道具各方麵是否都真的用了心。”
E 道具庫常用作道具流通或輔助
據悉,目前各影視基地都設有大大小小的道具庫或道具商店;視頻平台、影視出品公司也會(hui) 建立自己的內(nei) 部道具庫。同時,各地也有一些零散的戲用道具工廠。
當一部劇集殺青後,一部分重要原創道具,例如高度還原祭祀禮樂(le) 樂(le) 器,按照史料1:1製作的瓷器陳設等,會(hui) 被出品方回收用作收藏、展覽、開發,還有一部分會(hui) 被片方封存,尤其是頭部項目片方,可以供自己下部作品繼續使用,降低版權風險;剩下的大多折價(jia) 售賣或免費贈與(yu) 不同的道具庫。
某影視基地工作人員L先生表示,道具庫中的道具大部分是以便宜價(jia) 格跟劇組回收的,也有一些是從(cong) 當地家具廠、工廠低價(jia) 收購的過時家具、瑕疵樣品。但通常他們(men) 不會(hui) 在電商平台購買(mai) ——一方麵,電商魚龍混雜,部分產(chan) 品存在未知的侵權風險;另一方麵,如此購買(mai) 也不劃算,“道具庫隻是作為(wei) 流通、輔助。劇組的重要戲用道具一般還是自己設計。當然,也存在如果劇組臨(lin) 時需要某種道具,拍攝周期又來不及做或買(mai) 了,可以直接來道具庫選。”
像現代劇的桌子、椅子、床、家具、書(shu) 、擺件,古裝劇大到家具陳設、馬車、小攤,小到花燈、蠟燭、武器、配件,都是道具庫流通最多的品類。流通方式是租賃或出售,其中租賃按天計費,於(yu) 劇組而言成本更低,但存在“撞款”風險;買(mai) 入則相當於(yu) “買(mai) 斷”再進行二次創作,盡可能讓道具保持獨特性。
L先生坦言,通常道具庫在租賃、出售前會(hui) 與(yu) 劇組簽署合同,約定條款不限於(yu) 若存在一定磨損,劇組需額外向道具庫進行賠償(chang) 等等。但所謂磨損,並不包含二創——二創道具並不影響道具庫流通。但L先生也表示,大部分合同中不會(hui) 標明道具來源或版權風險。
在L先生看來,如果道具庫的道具出現了問題,一般還是入貨或出貨時操作不夠規範,比如入貨渠道和管理不明,沒有盡到告知義(yi) 務等,“像有些劇組在給我們(men) 道具時也會(hui) 講明,其他劇組不能比他們(men) 提前露出,或者使用前必須要做完全不同的二次創作才行。”
律師解讀
建議道具庫進行知識產(chan) 權盡職調查
新京報:如果劇組折價(jia) 售賣或免費贈與(yu) 道具庫,該道具的著作權是否歸道具庫所有?
趙虎(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要根據雙方交易合同或協議來確定。一般來說,售賣或贈與(yu) 的行為(wei) 隻涉及道具物權的轉讓,並不影響道具的知識產(chan) 權歸屬。除非雙方另有明確約定,否則該道具的知識產(chan) 權仍然屬於(yu) 原權利人。
新京報:如果道具庫或劇組在電商平台購買(mai) 了一件公開對外發售的物品,在未告知著作權人的情況下用作電視劇拍攝,是否存在侵權風險?
趙虎:首先看該物品是否有獨創性。比如一把刀劍,造型奇特的話,很可能具備獨創性,那就會(hui) 構成著作權意義(yi) 上的作品。如果該物品是未經授權而擅自仿製或複製的,並且侵犯了原作者或授權方的知識產(chan) 權,這種情況下無論道具庫或劇組是否知曉,均侵犯了他人權益,應當停止侵權。當然,法律意義(yi) 上講,如果買(mai) 方確實不知情,且能提供該產(chan) 品的合法來源,也可以不承擔賠償(chang) 責任。但像簪子、服飾這種工業(ye) 設計產(chan) 品,它不應納入著作權保護的範圍,而是外觀設計專(zhuan) 利。如果第三方仿造了這個(ge) 產(chan) 品並售賣,劇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買(mai) 了,甚至是改造了,那劇組也不需擔責,而是第三方承擔侵權責任。
新京報:在你看來目前道具庫的流通方式,應該怎樣規避侵權風險?
趙虎:第一,在收購道具時要仔細核實道具的來源,確保正版、合法,盡量購買(mai) 具有商標注冊(ce) 或其他知識產(chan) 權保護的道具。
第二,與(yu) 劇組進行交易時,明確雙方對於(yu) 知識產(chan) 權的歸屬和使用範圍等事項,並提醒其在使用道具時要尊重原作者或者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第三,在有需要時,對道具庫中道具進行知識產(chan) 權的盡職調查,確保道具庫所提供的道具不侵犯他人的知識產(chan) 權。
第四,在發現或者受到侵權指控時,要及時與(yu) 相關(guan) 方溝通協商,並積極采取補救措施,如,停止使用或銷毀涉嫌侵權的道具;向原作者或者權利人致歉並支付賠償(chang) 等。
采寫(xie) /新京報記者 張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