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雲南規劃投資1.85萬億元實施六大水網建設行動

發布時間:2023-09-07 11:2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昆明9月6日電 (記者 胡遠航)6日,雲(yun) 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詳解編製完成的《雲(yun) 南省水網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根據《規劃》,雲(yun) 南將投資1.85萬(wan) 億(yi) 元實施百縣萬(wan) 村供水提質行動等六大水網建設行動,力爭(zheng) 到2035年基本形成雲(yun) 南水網總體(ti) 格局。

  雲(yun) 南省水利廳副廳長江鴻傑介紹,8月13日,雲(yun) 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複了《規劃》。《規劃》明確:到2035年,全省供水安全係數提升到1.3以上,城鄉(xiang) 供水一體(ti) 化率提高到90%,城市防洪標準達標率提升到90%以上,重點河湖基本生態流量達標率達到95%,基本形成雲(yun) 南水網總體(ti) 格局;到2050年,雲(yun) 南水網全麵建成,各層級水網高效協同融合。

  《規劃》提出,構建“一主四片、西水東(dong) 引、立體(ti) 調配、多源互濟”的雲(yun) 南水網空間布局。其中,“一主”是指滇中區,“四片”是指滇東(dong) 北、滇東(dong) 南、滇西北、滇西南四個(ge) 片區;“西水東(dong) 引”是指以滇中引水工程為(wei) 主軸,將金沙江優(you) 質水源向西輸送到滇中區域;“多源互濟”著重以滇中引水等重大引調水工程為(wei) 主要水源,以大中型水電站水資源綜合利用工程、中小型水庫等為(wei) 重要補充,形成“連網聯供、多源互濟、調配自如、保障有力”的水資源配置體(ti) 係,不斷提升水資源統籌調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增強應對極端幹旱能力。

  此外,《規劃》還明確優(you) 化水資源配置體(ti) 係、打造新時代元陽梯田、保護高原美麗(li) 河湖、完善流域防洪減災體(ti) 係、推進數字孿生水網建設、強化水網體(ti) 製機製法治管理等六個(ge) 方麵的建設任務;並規劃總投資1.85萬(wan) 億(yi) 元,實施百縣萬(wan) 村供水提質行動、新增千萬(wan) 畝(mu) 現代灌區行動、洪澇災害防禦能力提升行動、生態文明排頭兵爭(zheng) 創行動、數字孿生水網建設行動、水網體(ti) 製機製創新行動等六項重大行動。

  其中,百縣萬(wan) 村供水提質行動,將通過新建水廠、管網延伸、水廠改擴建、新建水源等措施,解決(jue) 2328萬(wan) 人口高品質供水問題,覆蓋全省129個(ge) 縣(市、區)的11000多個(ge) 村(社區、街道),到2035年基本實現城鄉(xiang) 供水“水網電網化”運營。新增千萬(wan) 畝(mu) 現代灌區行動,將重點實施新建37處大型灌區和93處中型灌區,12處大型灌區和184處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yu) 現代化改造,新增1500萬(wan) 畝(mu) 集中連片灌溉麵積,改善灌溉麵積1349萬(wan) 畝(mu) 。洪澇災害防禦能力提升行動,將實施六大水係幹流治理共91段1055公裏,主要支流治理共200段1777公裏,中小河流治理7639公裏;建設南汀河、甸心等防洪水庫14件;實施昆明西北分洪工程、滇池下泄第三通道等重點防洪工程;推進75座城市防洪達標建設及易澇區整治工程。生態文明排頭兵爭(zheng) 創行動,將實施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工程78個(ge) ,實施其他重要高原湖泊保護治理工程24個(ge) ,實施重要河流生態廊道建設工程616個(ge) ,建設474個(ge) 綠美河湖,實施河、湖、庫沿岸綠化及區域生態修複。

  雲(yun) 南水網是以六大河流水係為(wei) 基礎、滇中引水等重要引調水工程為(wei) 通道、重要高原湖泊和調蓄工程為(wei) 結點、智慧調控為(wei) 手段,集水資源優(you) 化配置、水生態保護治理、流域防洪減災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現代立體(ti) 綜合網絡體(ti) 係,是國家水網的重要組成部分。雲(yun) 南全省江河縱橫,徑流麵積50平方公裏以上的河流2095條,數量居全國第7位;湖泊眾(zhong) 多,全省湖泊水麵麵積1124平方公裏,是全國湖泊較多省份之一;全省自產(chan) 水資源總量2141億(yi) 立方米,居全國第三,人均水資源量4534立方米,為(wei) 全國平均水平的2.3倍;全省水能資源儲(chu) 量1.28億(yi) 千瓦,居全國第二位。(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