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從“爛杆村”到4A級景區,鹹陽這個村為什麽“成”?

發布時間:2023-09-11 15:17:00來源: 工人日報客戶端

  “這裏的肉夾饃、羊血粉絲(si) 湯味道好得很,還幹淨衛生。我們(men) 打算在村裏玩一天再開車回家。”家住鹹陽市區的周女士帶著家人7點鍾從(cong) 鹹陽市區出發,大概40分鍾就到了袁家村吃上豐(feng) 盛的早餐。

  9月10日,“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陝西主題采訪活動走進鹹陽市禮泉縣袁家村,見證一個(ge) 關(guan) 中鄉(xiang) 村的美麗(li) 蝶變。

  袁家村地處陝西關(guan) 中渭北,全村62戶,286口人,距離西安機場35公裏,過境公路有福銀高速、關(guan) 中環線。2007年以來,袁家村以鄉(xiang) 村旅遊為(wei) 突破口,打造農(nong) 民創業(ye) 平台,解決(jue) 產(chan) 業(ye) 發展和農(nong) 民增收問題;以股份合作為(wei) 切入點,創辦農(nong) 民合作社,解決(jue) 收入分配和共同富裕問題。引來了800多名創客,吸納就業(ye) 3000多人,帶動周邊萬(wan) 餘(yu) 農(nong) 民增收,實現年遊客接待量600萬(wan) 人次以上,旅遊收入超過10億(yi) 元,村民人均純收入10萬(wan) 元以上。

  “從(cong) 發展鄉(xiang) 村旅遊,到轉型鄉(xiang) 村度假,再到發展產(chan) 業(ye) ,進城出省,袁家村的旅遊發展經過三個(ge) 階段。” 袁家村村委會(hui) 副主任郭洪江介紹說,“通過旅遊吸引遊客來,通過誠信做品牌,以食品安全為(wei) 突破,銷售當地農(nong) 副產(chan) 品,帶動農(nong) 副產(chan) 品的加工,加工產(chan) 量會(hui) 倒逼一產(chan) 的種養(yang) 殖,最後形成一二三產(chan) 融合發展。”

  袁家村曆史上是個(ge) “點燈沒油、耕地沒牛、幹活選不出頭”的“爛杆村”。上世紀七十年代,老書(shu) 記郭裕祿帶領村民艱苦奮鬥,打井找水,積肥改土,糧棉產(chan) 量躍居全省前列,甩掉了貧困帽子。八十年代,抓住改革開放機遇,大力發展村辦企業(ye) ,改善村民生活,壯大集體(ti) 經濟,民富村強,成為(wei) 陝西著名的“富裕村”、“小康村”。九十年代後期,隨著國家產(chan) 業(ye) 政策調整,淘汰落後產(chan) 能,高耗能、高汙染的村辦小企業(ye) 陸續破產(chan) 倒閉。2000年以後,集體(ti) 經濟萎縮,袁家村逐漸淪為(wei) 一個(ge) “空心村”,村上發展遇到了瓶頸。

  2007年,新任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郭占武帶領村民發展鄉(xiang) 村旅遊。十幾年來,袁家村始終以“村兩(liang) 委會(hui) ”班子為(wei) 核心,打造農(nong) 民創業(ye) 平台,通過旅遊產(chan) 業(ye) ,帶動農(nong) 民持續受益。

  “袁家村成功最大的秘訣就是有效組織。農(nong) 村包產(chan) 到戶後,每一個(ge) 家庭都掌握了生產(chan) 要素,但機會(hui) 有限,在市場中的競爭(zheng) 力和話語權不高。現在我們(men) 經濟有效地把分散的資源科學整合,有計劃有針對性地把三產(chan) 融合起來,以文旅融合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高了老百姓的收入,在市場中的競爭(zheng) 力也在加強。”郭洪江說。

  如今袁家村創新發展成就斐然、碩果累累,先後榮獲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村鎮、“中國十大最美鄉(xiang) 村”、“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中國十佳小康村”、“國家特色景觀旅遊名村”等榮譽,真正實現了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生態宜居、鄉(xiang) 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探索出了破解三農(nong) 難題、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新路徑。(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 徐福平 陳子蘊)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