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築專家福建華安話土樓傳承與發展
中新網漳州9月11日電(廖珍妹 鄭躍輝)“文物、文化、文明”——中外建築專(zhuan) 家談福建土樓(華安)傳(chuan) 承與(yu) 發展座談會(hui) ,11日在福建漳州華安縣世遺土樓二宜樓舉(ju) 行,中外專(zhuan) 家共話華安土樓傳(chuan) 承與(yu) 發展,並圍繞如何利用華安特色文化資源,讓文物“活起來”進行廣泛交流。
此次調研從(cong) 7日持續至11日,邀請了DnA建築事務所主持建築師、清華大學教授徐甜甜團隊,意大利和奧地利建築師,廈門大學,漳州職業(ye) 技術學院等中外建築專(zhuan) 家,走訪調研華安縣萬(wan) 曆三樓、啟豐(feng) 樓、大地土樓群、大地古村落、送坑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等,了解當地土樓及鄉(xiang) 村旅遊發展情況。
當天座談會(hui) 上,意大利建築師Davide Contran提出,華安當地有規模巨大的土樓建築群,未來可成為(wei) 重要的研究中心,用於(yu) 研究當地建築:“可成為(wei) 全球學校、大學、建築師和藝術家的學習(xi) 場所,一個(ge) 與(yu) 自然相融合的大型工作坊。”此外他還建議打造連接土樓之間的休閑場所,品嚐美食同時可感受傳(chuan) 統房屋魅力。
多次前往中國工作,但首次訪問閩南農(nong) 村的意大利建築師Carlo Ezechieli,關(guan) 注如何保護農(nong) 村的特殊性。“要盡量避免傳(chuan) 統旅遊設計中過於(yu) 繁瑣和誇張的形象,要采用既現代又與(yu) 當地生活環境融合的設計理念。”他說。
參訪團成員,在歐洲遊學旅居多年的華人建築師戴鈞鈞則提出,用巧妙的設計讓曆史古建築鮮活起來,促進華安土樓、村鎮可持續發展及文化的傳(chuan) 承和發揚。
據悉,華安是世界文化遺產(chan) 地,文物遺存眾(zhong) 多,人文積澱深厚。近年來,華安在土樓活化利用、鄉(xiang) 村旅遊發展、旅遊營銷等方麵持續發力,成效明顯。
“感受到了華安當地政府立足於(yu) 國際視野,高度重視文化傳(chuan) 播與(yu) 弘揚。”廈門大學建築與(yu) 土木工程學院教授戴誌堅認為(wei) ,本次活動有助於(yu) 學習(xi) 國外先進的文化遺產(chan) 保護經驗,並向世界傳(chuan) 播中國文化遺產(chan) 保護理念。
此次活動由中共華安縣委、華安縣人民政府、漳州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主辦,旨在貫徹落實“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jia) 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