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上高職,到底虧不虧?
雨馨
又是一年開學季,經過高考洗禮的莘莘學子陸續開啟求學新篇章。有媒體(ti) 注意到,如今不少高職院校的錄取名單裏,遠超一本線的高分考生比比皆是。不上大學讀高職,這一現象也引發不小爭(zheng) 議,“可惜了”“吃虧(kui) 了”等留言隨處可見。
高分上高職,到底虧(kui) 不虧(kui) ?平心而論,報誌願、選學校乃個(ge) 人選擇,每個(ge) 人興(xing) 趣不同,職業(ye) 願景各異,評價(jia) 維度參差,並沒有絕對之規。即便拋開個(ge) 性化因素不談,單純比照世俗眼光中“就業(ye) 好”“薪酬高”等功利評價(jia) 指標,讀高職也未見得就是“虧(kui) ”。
眾(zhong) 所周知,職業(ye) 教育關(guan) 注學生的職業(ye) 技能培養(yang) ,就業(ye) 導向更強,從(cong) 這些年市場反饋看,職校畢業(ye) 生相當吃香。“90%以上就業(ye) 率”“企業(ye) 排隊到學校搶人”等新聞頻見報端。除了好就業(ye) ,薪資水平也不含糊。據統計,2022年上海企業(ye) 技能人才年平均工資16.22萬(wan) 元,增長量與(yu) 增幅均為(wei) 近五年最高。“學好一技之長,就能有個(ge) 好飯碗”,這對於(yu) 以就業(ye) 為(wei) 導向的學子來說,無疑是向前一步的理性選擇,而非大眾(zhong) 眼裏的“退而求其次”。
當然,從(cong) “不理解”的輿論風向,也能看到不少人依然有“職校生=學曆低”的刻板印象。過去,在很多家庭對孩子的誌願選項中,並沒有職校這一條,一大原因就在於(yu) 擔心孩子讀職校會(hui) 吃“低學曆的虧(kui) ”。但事實上,這些年隨著相關(guan) 改革不斷破冰,這樣的觀念早已過時。“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增強職業(ye) 技術教育適應性”,新修訂的職業(ye) 教育法也打破了職業(ye) 教育止步於(yu) 專(zhuan) 科層次的“天花板”,由此往上攻讀職業(ye) 本科、應用本科乃至專(zhuan) 業(ye) 碩士學位的道路已然打通。而且,全國多地也相繼出台新政,讓職業(ye) 技術人才在福利待遇、職稱評定、上升通道等方麵擁有更好的製度保障。也正是得益於(yu) 這一係列紮實的製度保障,我們(men) 欣喜地看到,技校生刮膩子刮成世界冠軍(jun) ,“Tony老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職業(ye) 教育賽道的前景越來越廣闊。
高分上高職背後,是職業(ye) 教育愈發強大的吸引力。這些年,在政企校等多方協力推進之下,我國職業(ye) 教育整體(ti) 水平蒸蒸日上。從(cong) 探索“訂單式”人才培養(yang) 模式,到強化校企“雙向奔赴”,再到上線對口升學、高職單招、職普融通班等特色辦學模式,一係列紮實舉(ju) 措讓職教人才成長的“立交橋”穩步建成,也積攢了相當的口碑。放眼未來,隨著我國產(chan) 業(ye) 升級步伐加快,社會(hui) 對於(yu) 高端型技術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我們(men) 期待職業(ye) 院校等相關(guan) 機構可以抓住難得機遇,不斷提升教學質量,以紮實的辦學成效,書(shu) 寫(xie) 更多“人人出彩,技能強國”的精彩故事。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期待更多學子敢於(yu) 追尋內(nei) 心所愛,在技能賽道上奮力奔跑,贏得更美好的人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