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身份證隻能買一張票收了黃牛們的“神通”
人們(men) 正常購票看一場演唱會(hui) ,不該是奢望。
據新京報報道,文旅部、公安部日前發通知,將加強對5000人以上大型營業(ye) 性演出活動的規範管理,其中明確實行實名購票和實名入場製度,每場演出每個(ge) 身份證件隻能購買(mai) 一張門票,購票人與(yu) 入場人身份信息保持一致。
要求大型演出實行實名購票與(yu) 入場,無疑是有的放矢:在當下,歌迷苦黃牛久矣,他們(men) 就是攔在觀眾(zhong) 觀看演出權利路上的絆腳石。推行購票和入場實名製,無疑是用堵漏洞的方式對“黃牛生意”來了個(ge) 釜底抽薪。
今年以來,演藝市場呈現強勁複蘇勢頭,明星演唱會(hui) 紮堆而來。這既是個(ge) 文化現象,也是個(ge) 經濟現象:那些演出,一頭連著民眾(zhong) 增加精神文化生活豐(feng) 富度的訴求,一頭連著文旅市場消費的活力。演唱會(hui) 火爆,是供需雙方“雙向奔赴”的結果,也是消費複蘇的注腳。
可黃牛橫行,卻給演藝市場增添了破壞性力量:他們(men) 寄生在門票供需不平衡與(yu) 票務信息不透明形成的灰色利益空間,帶來的是“負帕累托”效果——他們(men) 賺得盆滿缽滿了,可無論是觀眾(zhong) 還是主辦方等,都成了利益受損者。
正因如此,抵製黃牛幾乎成了坊間共識。五月天演唱會(hui) 時,不少粉絲(si) 就自發在社交平台喊出“寧可鳥巢門口站,也不能讓黃牛賺”的口號。有的票務網站為(wei) 了打擊黃牛,采取了電子票和機刷代刷甄別技術;部分明星演唱會(hui) 中,探索實行要求票、證、人一致的“強實名製”。
這次兩(liang) 部門明確要大型演出實行實名購票和入場製度,是對公眾(zhong) 關(guan) 切的有力響應,也拿捏住了黃牛問題的七寸。用類似高鐵購票進站的票證臉一致,要求確保“誰購票誰觀看”,直接讓黃牛倒票失去了運作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黃牛倒票都是“走後門”拿到內(nei) 部票再通過轉贈轉售途徑倒票,或是以“我退你搶”的方式定向倒票。
這次相關(guan) 通知中也做了極具針對性的規定:公開銷售門票數量不得少於(yu) 總票數的85%,其他門票也得實名綁定,否則舉(ju) 辦單位及票務代理機構認定為(wei) 文化和旅遊市場失信主體(ti) ,這就堵住了內(nei) 部票轉手的空間;梯度化退票收費,則提高了黃牛擠占票源的操作成本。
在黃牛亂(luan) 象人為(wei) 抬高了人們(men) 休閑娛樂(le) 需求滿足門檻情況下,用購票和入場實名製收了黃牛們(men) 的“神通”,也是把屬於(yu) 民眾(zhong) 的權利還給民眾(zhong) 。鑒於(yu) 黃牛的倒票行為(wei) 嚴(yan) 重扭曲了供需連接通道、增加了文化消費的非正常成本,進行針對性治理也能消除文旅消費堵點。
時下演唱會(hui) 已成不少地方文旅消費的重要拉動力,成了“內(nei) 循環”的消費助推力,天津市文旅局就表示,周傑倫(lun) 在天津的演唱會(hui) 帶動綜合消費累計超過30億(yi) 元。而黃牛的行為(wei) 無異於(yu) 給演唱會(hui) 經濟的外溢添堵。
而且,人們(men) 想憑著正常渠道購票好好看一場演唱會(hui) 的心願,不該是奢望。就此看,用實名製對黃牛釜底抽薪,契合大眾(zhong) 期許。
□京客(媒體(ti) 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