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與未來交融:北京石景山文化地標的複興與蝶變
中新網北京9月15日電 題:曆史與(yu) 未來交融:北京石景山文化地標的複興(xing) 與(yu) 蝶變
作者 蘇婧欣
9月14日,2023北京文化論壇正式開幕。當天下午,由論壇嘉賓組成的觀摩團走進北京市石景山區,深度體(ti) 驗了北京“西大門”文化地標的複興(xing) 與(yu) 蝶變。
老舊市場升級文創產(chan) 業(ye) 園
漫步在郎園PARK的庭院式仿古建築群內(nei) ,現代與(yu) 傳(chuan) 統兩(liang) 種藝術風格完美結合,人們(men) 很難想象這裏曾經的模樣。
郎園PARK的前身是博古藝苑工藝品市場和北方舊貨市場。2017年,石景山區啟動對北方舊貨市場的整體(ti) 疏解,這個(ge) 經營20多年的石景山區最大舊貨市場徹底關(guan) 閉。隨後,石景山區對原產(chan) 業(ye) 項目升級轉型,將該地改造成以科技文創、影視研發、文化藝術、青少年教育為(wei) 主的文化內(nei) 容生產(chan) 區。
現在的郎園PARK擁有被網友評為(wei) “最美書(shu) 店”的全民暢讀書(shu) 店,還有匯聚茶藝、製香、製瓷等傳(chuan) 統技藝的呦呦市集,為(wei) 市民帶來了“家門口”的文化互動,已成為(wei) 京西的重要公共文化地標。
據介紹,自2018年運營以來,郎園PARK始終聚焦石景山地域特色,以“傳(chuan) 統文化體(ti) 驗經濟”為(wei) 核心,通過較高的體(ti) 驗感、參與(yu) 度的文化互動,已累計打造1500餘(yu) 場文化活動,吸引客流約200萬(wan) 餘(yu) 人。
神秘古寺變身非遺主題博物館
“這座寺廟,在明清兩(liang) 代均不受香火、不做道場、不開廟,廟門常年緊閉。”隨著講解員的解說,論壇嘉賓們(men) 走進了承恩寺這座帶有神秘氣息的古寺廟。
承恩寺始建於(yu) 明正德五年(1510年),寺廟整體(ti) 建築成“回”字形,除了外麵的大牆,自天王殿至法堂,四麵均由殿堂房屋圍住,成為(wei) 固若金湯的內(nei) 院。內(nei) 院東(dong) 南、西南院角是鍾、鼓樓,與(yu) 其他寺院獨立建築的鍾鼓樓有別;山門前有一對保存完好的下馬石,證明它不是一般的寺廟,而是與(yu) 官府有著極其密切的關(guan) 係。自明代以來即有“三不之謎”,不開廟門、不受香火、不設道場,讓它成為(wei) “北京最神秘的寺廟”。
2021年,以展示皇家工藝為(wei) 特色的北京燕京八絕博物館在承恩寺開館,成為(wei) 傳(chuan) 承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的重要場所。燕京八絕,即金漆鑲嵌、花絲(si) 鑲嵌、景泰藍、牙雕、玉雕、雕漆、京繡、宮毯,均被認定為(wei)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
在這裏,沉浸式體(ti) 驗展廳不僅(jin) 能讓人們(men) 欣賞燕京八絕宮廷藝術的獨特魅力,感受皇家陳設的大氣恢宏,還能與(yu) 工藝美術大師和非遺傳(chuan) 承人一起體(ti) 驗非遺技藝。
首鋼工業(ye) 遺存重獲新生
“大跳台現在可以上去嗎?”一位論壇嘉賓站在首鋼園區內(nei) 指著遠處的首鋼滑雪大跳台躍躍欲試。
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首鋼滑雪大跳台以其飄逸的外形設計、智能化的造雪設備成功“出圈”。也是在這時,不少人才在比賽轉播中看到過去的“十裏鋼城”首鋼早已悄然重獲新生,成為(wei) 充滿活力的城市複興(xing) 新地標。
北京首鋼始建於(yu) 1919年,是中國工業(ye) 發展史的重要代表。進入21世紀,首鋼啟動了“鋼鐵大搬遷”,老廠區留下了8.63平方公裏的開發空間。隨著北京成為(wei) 2022年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的舉(ju) 辦地時,老廠區迎來了又一次轉型發展機遇。
曾經產(chan) 出首鋼第一爐鐵水的一高爐,現在已成為(wei) 囊括未來科技樂(le) 園、主題秀場、藝術展覽等業(ye) 態為(wei) 一體(ti) 的多元化空間。凝結著北京這座城市的工業(ye) 記憶、被譽為(wei) “功勳高爐”的三高爐,則在整體(ti) 設計改造下,成為(wei) 重要的全球首發中心和網紅打卡地。
據統計,自2020年5月園區向社會(hui) 開放以來,累計入園客流量已達1100萬(wan) 人次。(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