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鄉約福建:福建鬆溪梅口古埠探幽

發布時間:2023-09-18 15:1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南平9月17日電 (葉國寶 張麗(li) 君)鬆溪河,源自浙江省第二高峰的慶元縣百祖山,一路蜿蜒往南流至福建省,經鬆溪縣、政和縣再到建甌市,奔向建溪,匯聚閩江,投入東(dong) 海。鬆溪縣鄭墩鎮梅口村因扼鬆溪河之“尾”,水變寬,流變緩,形成了得天獨厚的水運碼頭,積澱了獨具特色的古埠文化。

  因“百裏鬆蔭碧長溪”的美景而得名的鬆溪縣,自古眾(zhong) 多的碼頭當中,以梅口埠最為(wei) 典型。早在南宋,梅口村已開始種植香樟。至今,河畔仍鬱鬱蔥蔥地生長著108棵香樟,樹齡均在百年以上,樹齡最大的近500年。

  走進埠口,腳下光滑的鵝卵石路麵聯通著村莊和碼頭,無聲地訴說千百年來無數行人走南闖北的故事。據《鬆溪縣誌》和《建甌東(dong) 門碼頭船運史》披露,當年鬆溪的茶葉、瓷器、木材、桐油等貨物通過水運,抵達建甌,輾轉福州,銷往東(dong) 南亞(ya) 和日本。

  自古為(wei) 閩北與(yu) 浙南邊境交通要衝(chong) 之一的梅口埠,曾是閩北最繁榮的商品運輸碼頭之一。鼎盛時期,埠口河麵同時停駛著200多艘商船,忙碌著500多名船工。七旬老人葉文付說,村中曾經住著18個(ge) 姓氏人家,有18條巷道延伸到18座碼頭,迄今保存完整的還有陸、葉、範三家。

  明清兩(liang) 代,朝廷在梅口埠設立“巡攔”的機構,行使“鈔關(guan) ”的職能。“鈔關(guan) ”乃征收關(guan) 稅之所,因以鈔納稅而得名,從(cong) 側(ce) 麵印證了梅口埠當年水運商貿的興(xing) 盛。

  移步巷道,但見一棟棟閩北特色的明清建築曲徑通幽,排列有序,其中陸家宅院保存較好。湊近對比,發現每棟建築的鵝卵石牆基都砌成統一的“等高線”,原來是屢遭洪水肆虐後的先民劃的水文“警戒線”。

  南方明清建築的外牆通常分為(wei) 牆基、牆體(ti) 和防火牆三層,但奇特的是,梅口埠明清建築在“等高線”之上,還加高了約0.4米的堅硬嚴(yan) 密的青磚層。

  鬆溪縣鄭墩鎮宣傳(chuan) 委員葉明介紹,萬(wan) 一洪水超警戒水位,青磚層在阻擋洪水浸泡的同時,還封住順水鑽進房屋的蛇蟲鼠蟻,一舉(ju) 兩(liang) 得。

  爬上觀察水情的梅口埠祈順台,遙望巍峨的湛盧山,俯瞰優(you) 雅的鬆溪河,不禁讓人浮想聯翩:春秋時期,鑄劍大師歐冶子逆閩江劃船而上,休憩梅口埠,跋涉昆吾山,曆經三年煉出“天下第一劍”湛盧寶劍,昆吾山因劍改稱“湛盧山”。宋代理學大家朱熹逆建溪劃船而上,駐足梅口埠,攀登湛盧山,結廬講學,賦詩吟詠,留下了理學傳(chuan) 承的一段佳話。(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