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為鄉村振興插上“數字翅膀”

發布時間:2023-09-21 15:43:00來源: 光明日報

  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插上“數字翅膀”

  ——來自數字鄉(xiang) 村建設情況的調查與(yu) 思考

  編者按

  數字鄉(xiang) 村建設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戰略方向,也是推進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四個(ge) 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加快推進數字鄉(xiang) 村建設”,《“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將“數字鄉(xiang) 村發展行動”列為(wei) 十大優(you) 先行動之一,並做出明確部署。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深入實施數字鄉(xiang) 村發展行動,推動數字化應用場景研發推廣。當前中國數字鄉(xiang) 村建設整體(ti) 進展如何,難點何在,怎樣突破?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nong) 村研究院“百村觀察”課題組,對全國21省份121村1815戶農(nong) 民進行了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分析了當前數字鄉(xiang) 村建設的整體(ti) 狀況和麵臨(lin) 的突出難題,並對如何有效推動數字鄉(xiang) 村建設提出對策建議。

  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茅坪鎮陳家壩村,76歲的村民魯有朋打開IP電視上本村的雲(yun) 平台,在便民服務菜單中下單送煤氣上門服務,很快便解決(jue) 了家裏的煤氣更換問題。

  由於(yu) 采用手機端遠程控製施肥、打藥、用水,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陵江鎮筍子溝村村民何輝祥在果園管理上的勞動量大為(wei) 減輕,也讓家裏的果園管理更為(wei) 有效,5畝(mu) 多的果園收入較去年實現了近七千元的增長。

  生產(chan) 生活更便利,產(chan) 業(ye) 發展更智慧,鄉(xiang) 村治理更科學……調研發現,數字化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鄉(xiang) 村的治理模式和農(nong) 民的生產(chan) 生活方式。

  1.進展 數字鄉(xiang) 村建設帶來哪些改變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意見》中明確要求:“加快農(nong) 村地區寬帶網絡和第四代移動通信網絡覆蓋步伐,開發適應‘三農(nong) ’特點的信息技術、產(chan) 品、應用和服務,推動遠程醫療、遠程教育等應用普及,彌合城鄉(xiang) 數字鴻溝。”調研發現,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我國數字鄉(xiang) 村建設整體(ti) 上進展迅速、成果喜人。

  數字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基礎設施的數字化、網絡化是數字鄉(xiang) 村的發展前提,寬帶入村入戶是其基本特征。據統計,截至2021年年底,全國51.2萬(wan) 個(ge) 行政村全麵實現了“村村通寬帶”,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平台係統建成,全國中小學(含教學點)互聯網接入率達100%。網絡不僅(jin) “入村”,也在“入戶”。調查中發現,71.90%的村莊寬帶入戶率在80%及以上,網絡寬帶的農(nong) 戶普及率已達到較高水準。

  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龍回鎮茶葉坳村村民肖林說:“寬帶不算貴,現在家裏要是沒寬帶,孩子們(men) 都不願意回來。雖然我們(men) 不怎麽(me) 用網,但為(wei) 了孩子們(men) 方便,就裝了寬帶。”調查發現,農(nong) 民安裝寬帶主要是為(wei) 了方便使用智能手機和看網絡電視。即使在一些留守家庭,為(wei) 方便外出年輕人回家有網可用,家裏老人也會(hui) 支持安裝寬帶。

  在網絡信號強度方麵,59.50%的受訪者反映“網絡信號很好,和城裏沒區別”,26.45%的表示“還行,不影響日常上網”。雖然農(nong) 村信息基礎設施不如城市完善,但農(nong) 村常住人口密度遠小於(yu) 城市,對信息基礎設施的要求相對不高,民眾(zhong) 的滿意度較高。

  數字平台種類越來越豐(feng) 富。數字平台是數字鄉(xiang) 村建設的主要載體(ti) ,其建設狀況直接影響著數字鄉(xiang) 村建設的成效。調查中發現,越來越多的地方都在積極開發各類便利服務的數字平台,並持續推動數字平台在鄉(xiang) 村落地。

  目前,全國所有省級單位都開發有統一的政務平台及相應的手機App便民終端,這些平台和終端在鄉(xiang) 村中的應用十分普遍。如重慶市的“渝快辦”、廣東(dong) 省的“粵省事”、海南省的“碼上辦事”等,都是各地村民平時常用的App。從(cong) 使用情況來看,各地的政務App都有著較高的注冊(ce) 率。以“鄂匯辦”為(wei) 例,截至2022年年底,“鄂匯辦”注冊(ce) 用戶已超過4828萬(wan) 人,占比達到湖北省總人口的80%。

  調查還發現,不僅(jin) 省級層麵,各個(ge) 地市級政府、縣級政府乃至鄉(xiang) 鎮政府也在開發各類數字平台並向農(nong) 村地區推廣。例如,湖北省黃岡(gang) 市麻城市龜山鎮結合黨(dang) 員幹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開發了“智慧龜山”App,農(nong) 民可以通過手機客戶端提交訴求和問題,鎮級數據中心獲取信息後采取平台“派單”、部門“接單”、黨(dang) 員“跑單”的方式回應群眾(zhong) 需求。訴求處理過程中,群眾(zhong) 還可在線對部門服務進行監督和評價(jia) ,提升群眾(zhong) 辦事的滿意度。

  數字辦事效率越來越便捷。數字平台的功用主要在於(yu) 提高民眾(zhong) 辦事的便捷度,這就要求數字平台在設計上力求科學化和人性化。調查顯示,85.12%的受訪村幹部對數字化辦事予以了較高評價(jia) ,認為(wei) “數字化辦事更加便捷”。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草坪鎮先鋒村村主任劉書(shu) 平告訴課題組:“政府開發的數字化辦事平台很方便,要交哪些材料、操作步驟是什麽(me) 全部一清二楚,隻要看得懂提示就會(hui) 操作。因為(wei) 有了App,我們(men) 能一次性處理村民的訴求,工作也更高效了。”

  數字平台的便捷性不僅(jin) 得到了村幹部肯定,也獲得了村民的認可。調查發現,67.55%的受訪農(nong) 民表示“數字化辦事更加便捷”。在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烈山鎮土型村,農(nong) 民在家用智能手機打開微信,進入“安徽稅務”小程序,找到“社保繳費”功能,在家就可以繳納農(nong) 村養(yang) 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費用。“隻要你會(hui) 用,線上辦事要比線下快得多。”土型村村民單麗(li) 英說。

  2.局限 數字鄉(xiang) 村建設存在哪些短板

  “我們(men) 村辦事隻能去村委會(hui) ,手機上操作不了。”“我們(men) 村可以線上辦事,但很多人不會(hui) 操作,還不如直接去找村幹部辦來得快。”“線上能辦的事情太少,很多事兒(er) 還得要線下辦。”……調研發現,數字鄉(xiang) 村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的同時,仍存在不少短板。

  村務電子化辦理普及率不高。推進村務電子化是數字鄉(xiang) 村建設的重要路徑。調查顯示,隻有47.93%的村莊“實現了村莊事務的電子化辦理”,即實現村務辦理電子化的村莊不足一半。有的村莊雖然建立了村務電子化平台,但還處於(yu) 初步推廣階段,距離常態化運作還有不小差距。

  從(cong) 不同區域看,在山東(dong) 、江蘇、浙江、福建、廣東(dong) 等東(dong) 部地區,村務辦理電子化普及率最高,達到59.81%;湖北、湖南、山西、河南、江西等中部地區明顯低於(yu) 東(dong) 部地區,普及率為(wei) 48.0%;至於(yu) 重慶、四川、陝西、雲(yun) 南、貴州等西部地區則更低,普及率隻有42.81%。綜合來看,村務辦理的電子化水平從(cong) 東(dong) 到西呈現明顯的梯度下降趨勢。整體(ti) 上,東(dong) 部地區的經濟更為(wei) 發達,能夠投入更多資金開展數字鄉(xiang) 村建設,相對而言,西部地區的經濟基礎更為(wei) 薄弱,也較難承擔相應的建設成本。但不論是哪個(ge) 區域,當前村務辦理電子化的普及率均在六成以下,顯示未來仍有較大的改進空間。

  數字平台使用頻率總體(ti) 較低。數字平台要真正惠及普通村民,必須首先為(wei) 村民所廣泛使用。調查顯示,在已開展村莊事務電子化辦理的村莊,48.28%的村幹部表示,在村莊事務辦理上仍以線下紙質辦理為(wei) 主,電子化辦理隻是輔助方式。究其原因,一方麵是村幹部早已習(xi) 慣了線下的辦事方式,改變固有的習(xi) 慣需要較長的調整和適應過程;另一方麵是村“兩(liang) 委”幹部對於(yu) 電子化辦理事務的操作流程普遍不熟練。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後山鎮高樓村村支部書(shu) 記羅德順坦言:“以前習(xi) 慣了線下用紙筆寫(xie) 、麵對麵聊,改成線上辦事,既不熟悉也不適應。”

  與(yu) 村幹部的遭遇類似,普通村民使用數字平台的頻率也不夠理想。調查顯示,在表示“已實現村務電子化辦理”的受訪農(nong) 戶中,有46.49%的農(nong) 戶表示“不知道如何使用數字平台”,16.03%的農(nong) 戶則表示“從(cong) 來沒有下載和使用過數字平台”。即便在實現了村務電子化的村莊,村民對數字平台的使用仍處於(yu) 較低水平。進一步訪談了解到,不少村幹部都會(hui) 向村民推薦使用各種手機App,村民常常下載了卻很少使用,遇到要辦理的事情仍然直接找村裏。

  線上業(ye) 務辦理範圍較為(wei) 有限。數字平台的便利程度與(yu) 其所能辦理的業(ye) 務範圍緊密相關(guan) 。尤其對村務數字平台而言,線上業(ye) 務辦理範圍越廣,村民使用數字平台的頻率就越高。調查顯示,在實現了村務辦理電子化的村莊中,有62.07%的村莊數字平台主要用於(yu) 村“兩(liang) 委”信息收集與(yu) 日常辦公,尚未開發村民端口;另有10.34%的村莊數字平台雖開設了村民端口,但開設的端口隻能用於(yu) 醫保、社保等費用繳納,這兩(liang) 項合計占比達到72.41%。從(cong) 受訪農(nong) 戶的視角看,在755份了解數字平台的農(nong) 戶樣本中,60.53%的農(nong) 戶表示村裏的數字平台主要用於(yu) “家庭信息填寫(xie) ”等填表性事務及“水電費及兩(liang) 金等費用繳納”。

  近年來,從(cong) 省級到縣市層級都開發了各類數字平台,並逐漸進入村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但從(cong) 調查情況看,這些數字平台的功能總體(ti) 上較為(wei) 單一,村民能夠憑借這些數字平台辦理的事務範圍都很有限。收看新聞、反映問題、辦理稅費繳納、少數特定證件申辦是此類數字平台的主要功能,無法真正滿足村民差異化的訴求。

  3.難點 哪些深層次原因阻礙數字鄉(xiang) 村建設

  數字鄉(xiang) 村建設是一個(ge) 長期發展的過程,仍麵臨(lin) 著諸多難點。“一是用不好,不僅(jin) 村民用不好,村幹部也用不好;二是用處有限,每個(ge) App都隻能解決(jue) 小部分問題。” 河南省焦作市城鄉(xiang) 一體(ti) 化示範區沈鹿宿村村主任沈有利說。

  村幹部的數字素養(yang) 難以匹配電子化的要求。數字鄉(xiang) 村建設不僅(jin) 要求完備的數字基礎設施,也對使用者的數字素養(yang)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調查顯示,在已普及村務辦理電子化的村莊中,有22.41%的受訪村幹部表示數字平台“辦事程序煩瑣,技術水平要求高”,而有51.72%的受訪村幹部則認為(wei) “需提高技術能力與(yu) 素質”。從(cong) 農(nong) 戶層麵來看,隻有19.17%的受訪村民表示村幹部“熟悉數字化操作”,30.36%的受訪農(nong) 戶則表示村幹部“數字能力很低”。

  當下,村幹部的年齡普遍較大,他們(men) 並不擅長學習(xi) 和使用數字平台。雖然各地通過推動村幹部年輕化、選派駐村幹部、培養(yang) 後備幹部等方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級行政電子化操作的水平,但從(cong) 調查情況來看,各地仍缺乏年輕幹部。

  “村幹部打字速度太慢了,在網上辦事還不如線下辦來得快。”作為(wei) 村務電子化的主要承擔者,如果村幹部的數字技能達不到電子化的要求,村務辦理電子化給村民帶來的便捷性也就會(hui) 大打折扣。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樂(le) 平鎮補隴村村幹部肖登銀說:“技術開發得再完美,要是村幹部不會(hui) 用,也是白搭!”

  老齡化背景下數字平台普及麵臨(lin) 瓶頸。隨著農(nong) 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農(nong) 村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當下,全國農(nong) 村常住人口主要是兒(er) 童、婦女和老年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的比重逐年增加。很多農(nong) 村老年人對使用智能設備的自主學習(xi) 能力不高。調查顯示,僅(jin) 考慮60歲~65歲年齡段的老年人,高達83.50%的受訪村民表示“基本不會(hui) 操作智能手機”。

  麵對農(nong) 村龐大的老年人群體(ti) ,數字平台在農(nong) 村的普及自然麵臨(lin) 困難。調查顯示,在尚未實現村務電子化的村莊中,有84.13%的村幹部表示實現村務電子化最主要的難題是“村裏老人太多,普及困難”。調查發現,很多老年人覺得網絡辦事不可靠,更願意當麵解決(jue) 問題。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田陽區田州鎮興(xing) 城村村主任黃飛易表示:“不會(hui) 使用智能手機,可以慢慢學。但是,如果不願意學,推廣起來困難就更大了。”

  事項審批下放受限約束數字平台功能發揮。“線上平台隻有繳納醫保、社保兩(liang) 個(ge) 功能,健康證、營業(ye) 執照、小孩學籍等各種證明都要去縣裏才能辦。”“事務簡單的可以線上辦,事務稍微複雜一點的線上都實現不了。”“所有線上能辦的事都要靠上麵授權,農(nong) 民想辦的很多事務都辦不了。”調查顯示,81.03%的受訪村幹部認為(wei) 當前政府供給的數字平台能解決(jue) 的事情有限,不能滿足村民日趨增長的需求;同時,有74.44%的受訪村民表示線上辦事平台功能太少。

  不少村幹部表示,當前各級政府及其職能部門下放到村裏的權限較少,數字平台雖多但功能大多重疊,整體(ti) 上功能嚴(yan) 重不足。此外,雖然各地村級公共服務事項有幾十項,但是這些事項大多為(wei) 谘詢服務、業(ye) 務指導等一般事項,村級所能掌握的實際審批權、辦結權寥寥無幾。倘若上級政府不能下放更多的行政審批事項,數字平台對於(yu) 農(nong) 民的作用也會(hui) 大打折扣。

  4.發展 讓數字化真正賦能鄉(xiang) 村發展

  打造更加簡約便捷的數字平台。便捷性是影響數字平台普及率的重要因素,在數字素養(yang) 偏低的農(nong) 村地區尤其如此。要讓數字平台能夠更加貼近農(nong) 民的日常生活,切實幫助農(nong) 民解決(jue) 生產(chan) 生活中的常見困難。除常規的事務辦理功能外,可探索線上村務公開和村務討論等板塊,讓數字平台與(yu) 農(nong) 民的日常生活更加緊密聯係在一起,增強村民對數字平台的使用黏性。針對功能分散的問題,應加強對數字平台功能的分類整合,打造“一站式”平台,讓村民更加便捷地通過數字化辦理事項。為(wei) 進一步提升村民的參與(yu) 體(ti) 驗,還需明晰和簡化線上辦事流程。一方麵,在數字化事務辦理過程中,應理清所需材料、理順辦事環節、明確所需時間;另一方麵,還需簡化不必要的辦事流程,“讓數據多跑路,群眾(zhong) 少跑腿”。

  以農(nong) 民需求為(wei) 導向健全功能。服務農(nong) 民是農(nong) 村數字平台建設的基本導向,積極推進行政審批事項下放、以農(nong) 民需求為(wei) 導向開發數字平台功能勢在必行。一方麵,要更加精準地挖掘農(nong) 民需求,通過入戶走訪、院壩會(hui) 、村民代表大會(hui) 等方式聽取村民意見,厘清村民線上辦理事項的需求清單,明確村民的線上辦事需求與(yu) 數字平台所提供服務之間的差距。另一方麵,則需分步驟、有計劃地評估審批事項下放的必要性與(yu) 村莊的承接能力,通過評估確定可下放的審批事項範圍,並根據村莊的事項承接能力製定審批事項下沉方案。在實施過程中,應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按照“能放盡放、應放盡放”原則,推動審批事項向村莊下放,農(nong) 村數字平台開發單位根據下放事項及時開發相應功能,並整合至原有數字鄉(xiang) 村平台。

  提升農(nong) 村幹群的數字素養(yang) 。村幹部和普通村民的數字素養(yang) 對數字平台的普及推廣及有效應用至關(guan) 重要。應積極舉(ju) 辦培訓講座、交流學習(xi) 活動,並通過“年輕幹部帶老年幹部”方式,增強村幹部操作數字辦事平台手機及電腦端口的能力,提高村幹部的數字素養(yang) 。與(yu) 此同時,要通過推進村幹部隊伍年輕化、專(zhuan) 業(ye) 化建設來提升村幹部素質,確保村幹部隊伍整體(ti) 上能夠具備一定的數字技術自主性學習(xi) 能力。依托村幹部數字素養(yang) 的提升,發揮村幹部的帶動作用。利用老年課堂等平台,引導老年群體(ti) 轉變思維,主動了解和使用互聯網,提升老年人對數字鄉(xiang) 村發展的認知程度,著力提高普通村民,特別是提高農(nong) 村老年人的數字素養(yang) 。

  (光明日報 作者: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nong) 村研究院課題組 執筆人:黃振華、張海超、肖文康)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