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構建“四維一體”全民反詐格局 築牢反詐防騙銅牆鐵壁
“這是我的血汗錢啊,被騙以後感覺天都要塌下來了,感謝鎮坪公安幫我把錢追回來。”
7月14日,在陝西省安康市鎮坪縣公安局舉(ju) 行的返贓大會(hui) 上,受害人肖某激動地說。
當天上午,鎮坪縣公安局舉(ju) 行夏季治安打擊整治行動返贓大會(hui) ,現場向31名受害人返還被騙資金共計833萬(wan) 元。
今年以來,在安康市公安局的推動下,安康市委、市政府建立“黨(dang) 政主導、行業(ye) 主責、公安主力、群眾(zhong) 主體(ti) ”反詐體(ti) 係,全力構建“四維一體(ti) ”全民反詐大格局,持續保持“兩(liang) 升兩(liang) 降”和“無詐”創建覆蓋率超過70%的良好態勢。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安康市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立案數、損失數同比分別下降2.5%、10.3%,破案數、抓獲嫌疑人數同比分別上升13.4%、8%;全市39個(ge) 街道、1433個(ge) 行政村(社區)、32個(ge) 派出所轄區實現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零發案”。
為(wei) 將反詐工作做實做優(you) ,安康市委、市政府建立“四級書(shu) 記”抓反詐工作體(ti) 係,即市委書(shu) 記扛牢反詐政治責任、夯實12個(ge) 縣(市、區)委書(shu) 記第一責任、138個(ge) 鎮(街道辦)黨(dang) 委書(shu) 記直接責任、1925個(ge) 村(社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具體(ti) 責任,先後召開常委會(hui) 、聯席會(hui) 9次,逐級簽訂責任狀,層層抓落實。
同時,安康市委、市政府把反詐工作納入市直目標責任考核和綜治平安建設考核,建立通報、點評、測考、督導機製和獎勵激勵機製,做到無縫對接、閉環管理。目前,全市共表彰先進集體(ti) 30個(ge) 、先進個(ge) 人50名。
安康市委、市政府把行業(ye) 部門協同聯治作為(wei) 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重要保障,堅持首抓聯防,強化全鏈條、全行業(ye) 、全社會(hui) 防詐。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推送反詐預警短信450萬(wan) 條,排查風險賬戶705.3萬(wan) 個(ge) 。
在安康市公安局的推動下,全市搭建起“資金預警數據分析模型”,建成全量資金處置平台,建立市、縣、鎮、村(社區)“四級預警”處置專(zhuan) 班2076個(ge) ,專(zhuan) 班人員8430人。同時,安康市製定《高危預警臨(lin) 時保護工作規範》《資金預警見麵勸阻工作規範》,推動實現對受害人賬戶的精準全量止付。
今年以來,全市累計止付詐騙賬戶2萬(wan) 筆、金額6.5億(yi) 元,凍結賬戶1731筆、金額2.2億(yi) 元。
在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過程中,安康市公安局充分發揮主力軍(jun) 作用,把多方聯打作為(wei) 重中之重,建立政法單位法律服務保障等聯動協作機製,落實線索雙向移送、行刑銜接製度,在深挖打擊、追贓挽損上見實效。
截至目前,全市共召開打擊電信網絡詐騙推進會(hui) 、調度會(hui) 6次,約談基層單位15個(ge) 。
同時,該局創新整體(ti) 作戰模式,建成市縣區反詐中心13個(ge) 、鎮村反詐工作站(室)2063個(ge) ,製定細化共防、精防、智防、實防的《安康市防範電信網絡詐騙暨全民反詐工作指導意見》,嚴(yan) 密打、防、管、治、宣、建各項措施。
安康市公安局還通過建立“專(zhuan) 業(ye) 隊伍統籌打、內(nei) 部整合集中打、市縣一體(ti) 聯動打”實戰機製,全麵提升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質效。
除了在打擊網絡詐騙犯罪上下功夫外,安康市公安局還把激發人民群眾(zhong) 主動性作為(wei) 治本之策,突出群策群力,依托全市“321”基層社會(hui) 治理模式,在全市科學劃分一、二、三級網格4.6萬(wan) 個(ge) ,5.6萬(wan) 名黨(dang) 員幹部嵌入網格、下沉一線,推動抓好全民反詐“最後一米”。
工作中,該局突出精準發動,緊盯易受騙群體(ti) ,定期研究反詐形勢,優(you) 化“技防+人防”“民警輔警+網格員”等機製,縱深推進反詐宣傳(chuan) “十進”活動。
此外,安康市公安局突出警民共建,深化“警民共建一家親(qin) ”為(wei) 民實踐活動,創新重點項目“警長製”,在重點項目企業(ye) 落實市、縣、鎮三級警長529人,在移民搬遷安置點建立警務站(室)1059個(ge) ,在中心城區及周邊設置警務聯係點1000個(ge) ,創新聯係服務群眾(zhong) “挨戶防”“指尖警務”“雲(yun) 端警務”等機製,大力開展“無詐”創建活動,築牢警民共建共治反詐防騙的銅牆鐵壁。(法治日報記者 孫立昊洋 馬金順 通訊員 周瑞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