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央媒話廈門·中國改革開放45周年廈門行”集中采訪啟動

發布時間:2023-09-22 16:1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廈門9月22日電 (鄭江洛 楊伏山)“央媒話廈門·中國改革開放45周年廈門行”集中采訪活動20日在廈門市翔安區啟動。此次活動結合改革開放45周年,以跨島發展為(wei) 主題,20多家主要新聞媒體(ti) 、近40位記者將深入一線邊走邊采、邊采邊報,用文字、圖片、視頻等全媒體(ti) 方式展現廈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成效經驗。

  21日,記者跟隨采訪團抵達首站廈門國際博覽中心,人數實時統計、自動預警功能、藍牙定位功能……“智能化”隨處可見。

  “智能化體(ti) 現在具體(ti) 細節上。”國貿控股集團黨(dang) 委委員、總經理助理兼國貿會(hui) 展董事長詹誌東(dong) 介紹,比如說二氧化碳濃度,如果達到一定程度,新風係統會(hui) 自動預警,預警後新風係統會(hui) 自動啟動加大風量。此智能化還體(ti) 現在多個(ge) 方麵,包括空調溫度舒適度,城市智慧交通,“即便是大貨車安排進場的順序,都具有智能的規劃。”

  詹誌東(dong) 表示,廈門國際博覽中心投用以後,它將是福建省最大的專(zhuan) 業(ye) 的展覽中心和會(hui) 議中心,對廈門實現跨島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yi) 。對於(yu) 廈門的旅遊會(hui) 展經濟發展,也將是新的引擎和動力。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5周年。45年來,廈門經濟發展從(cong) 高速度到高質量,地區生產(chan) 總值(GDP)在2005年首次突破千億(yi) 元大關(guan) ,此後在2018年突破了5000億(yi) 元,2022年達到7802.66億(yi) 元,比1978年增長391.69倍,年均增長14.5%。

  今年也是翔安建區二十周年。作為(wei) 廈門深化改革開放和實施跨島發展戰略的生動實踐,翔安這個(ge) 全市最年輕的行政區,已從(cong) 發展最滯後的區域,連續多年成為(wei) 全市經濟增長最快的區。翔安區地區生產(chan) 總值從(cong) 建區時的22.4億(yi) 元增長到2022年的887.14億(yi) 元,年均增幅17.4%,如今更是“最具發展潛力”和“最具發展活力”的區域之一。

  在福廈高鐵采訪點廈門北站,具有海浪元素“波浪型”的屋頂造型,加上傳(chuan) 統閩南風格的元素使整體(ti) 氣勢恢宏。“智能化”和綠色低碳為(wei) 其增添亮色。

  中鐵建設集團新建廈門北站項目副總工程師陸飛說,具備智能感應式天窗是最大的一個(ge) 特點,天窗可以根據室內(nei) 、室外的溫度,風力,雨水的變化,進行自動的開啟或者閉合的功能。在綠色環保方麵,“它根據係統的自我監測,每年可以減少13噸左右二氧化碳的排放。”

  據悉,在為(wei) 期3天的集中采訪活動中,媒體(ti) 記者深入福廈高鐵、廈門國際博覽中心,了解廈門市重大建設項目建設進展情況;走進馬塘村、大宅社區感受廈門市鄉(xiang) 村振興(xing) 建設;走進廈門钜瓷科技有限公司、翔安創新實驗室,通過高科技產(chan) 品了解廈門市科技創新發展。此外,記者們(men) 還將走進下潭尾紅樹林公園觀賞紅樹林濕地生態係統,走進澳頭社區采訪翔安區率先全省創造的“三水聯治”流域水環境治理模式。(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