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焦點訪談:金秋農忙好“豐”景

發布時間:2023-09-26 14:56:00來源: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糧食安全,國之大者。在第六個(ge) “中國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到來之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向全國廣大農(nong) 民和工作在“三農(nong) ”戰線上的同誌們(men) 致以節日祝賀和誠摯問候,強調錨定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目標,繪就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新畫卷。今年,黃淮罕見“爛場雨”、華北東(dong) 北局地嚴(yan) 重洪澇、西北局部幹旱等災害對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造成不利影響,但在各方全力應對下,全年糧食生產(chan) 有望再獲豐(feng) 收。

  吉林是我國的糧食大省,目前,玉米水稻已逐步進入蠟熟期,絕大部分地塊長勢良好,但一個(ge) 多月前,受台風影響,吉林省的舒蘭(lan) 、榆樹、扶餘(yu) 等地接連出現汛情,大量農(nong) 田被淹。為(wei) 了盡可能降低農(nong) 民損失,當地第一時間組織人員、機械及時排除農(nong) 田積水。在同樣遭受災情的榆樹市,農(nong) 技專(zhuan) 家三天兩(liang) 頭就要來地裏轉一轉,了解過水地塊的玉米長勢和田間管理成效。

  “一噴多促”是秋糧作物後期田間管理的關(guan) 鍵技術,通過一次性噴施葉麵肥、殺菌劑等,促苗穩長、促灌漿成熟、促災後恢複、促單產(chan) 提升。及時有效的措施,加上科學的田間管理,為(wei) 糧食穩產(chan) 提供了有力保障。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種植業(ye) 管理司副司長呂修濤:“黑龍江、吉林這些地方洪澇災害,西北地區有些省份偏旱,華南地區台風比較頻繁,但各個(ge) 地方對於(yu) 災害的應對非常及時有效。從(cong) 全國麵上來看,今年的災情呈現局部重、麵上偏輕的局麵。今年災害發生的麵積是近五年來平均值偏低的一年,從(cong) 全國秋糧長勢來看,今年秋糧的溫、光、水相對比較匹配,秋糧的苗情長勢也是這幾年比較好的一年,所以說秋糧的豐(feng) 收還是非常有基礎的。”

  想方設法擺脫農(nong) 業(ye) 靠天吃飯的命運、奪取豐(feng) 收,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是我國農(nong) 業(ye) 發展的一個(ge) 重要目標。目前,我國糧食麵積已處於(yu) 曆史高位,耕地和水資源約束越來越緊,依靠擴大麵積增加產(chan) 量的空間有限,產(chan) 能提升的另一條主要途徑就是提高單產(chan) 。今年,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把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麵積單產(chan) 提升作為(wei) 今年糧食生產(chan) 工作的頭號工程。其中,玉米和大豆更是放在了單產(chan) 提升的首要位置。

  呂修濤:“我們(men) 潛力最大的是玉米和大豆,我們(men) 的玉米比美國的平均畝(mu) 產(chan) 低300公斤左右,我們(men) 的大豆比巴西低100公斤左右。”

  差距就是潛力,潛力就是努力的方向。在山東(dong) 汶上縣郭倉(cang) 鎮的玉米單產(chan) 提升示範田,再過十來天,玉米就要開始收獲,這幾天當地農(nong) 業(ye) 部門正在組織理論測產(chan) 。種糧大戶郭波波在一旁看著專(zhuan) 家測產(chan) 評估,心中不禁有些忐忑。郭波波說自己現在的心情,跟剛開始推行玉米種植新技術時候的心情完全不一樣。當時在玉米單產(chan) 提升示範田,株距被要求縮小到20厘米,他有些抗拒,甚至有些懷疑,因為(wei) 他種了十多年玉米,株距一直都在25厘米左右,一下子縮小了5厘米,他覺得不踏實。

  郭波波所在的汶上縣作為(wei) 國家玉米單產(chan) 提升整建製推進縣,有5萬(wan) 畝(mu) 玉米單產(chan) 提升示範區,今年第一次試驗推廣密植滴灌高產(chan) 精準調控技術。種植戶們(men) 擔心密植後的玉米出現營養(yang) 不良和倒伏,這項技術就是要解決(jue) 這個(ge) 痛點。通過鋪在地上的滴管,對玉米進行水肥一體(ti) 化滴灌,讓玉米“少食多餐、食量均勻”,既節肥節水,又能補充足夠的營養(yang) ,從(cong) 而增加玉米的抗倒伏能力。

  國家玉米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崗位科學家張吉旺:“密植滴灌高產(chan) 精準調控技術的核心有三個(ge) :一是合理密植,再就是滴灌,再就是精準肥水調控。過去,傳(chuan) 統施肥基本都是“一炮轟”的方式,種肥同播一次性施用了,整體(ti) 來講還難以滿足玉米生長發育需求。現在分次滴灌追肥,什麽(me) 時候需要水,什麽(me) 時候需要肥,就什麽(me) 時候滴灌,這樣可以精準調控。”

  單產(chan) 提升,科技先行。今年,山東(dong) 以18個(ge) 國家玉米單產(chan) 提升整建製推進縣為(wei) 依托,推廣玉米密植滴灌精準調控技術200多萬(wan) 畝(mu) ,目前專(zhuan) 家預估,示範田的產(chan) 量比過去每畝(mu) 地能提高150公斤左右,單產(chan) 提升取得初步成果。

  單產(chan) 提升是係統工程,現在我們(men) 看到的僅(jin) 僅(jin) 是示範田裏的成果,為(wei) 了大麵積推行,就得打造更多的高標準農(nong) 田,任務仍很艱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今年製定印發《全國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麵積單產(chan) 提升行動實施方案》,指導各省結合實際統籌推進實施。

  這一天,在江西上高縣,首屆“糧王”評選吸引了很多農(nong) 民朋友,有61位種糧大戶因為(wei) 種植的水稻麵積大、單產(chan) 高、質量好而獲得“優(you) 秀種糧大戶”稱號。羅榮華獲得了一等獎,他說,他完全沒想到自己還能當上種糧大王,要知道早些年,他差點就放棄種田了。

  江西上高縣榮堯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羅榮華:“以前種早稻很難賺到錢,種地的積極性不高。”

  羅榮華說,他們(men) 縣95%的基本農(nong) 田都變成了高標準農(nong) 田,在他經營的合作社裏,從(cong) 育秧、插秧到施肥、收割,已完全實現了全程機械化,不僅(jin) 大大降低了成本,也提升了單產(chan) ,不像之前那樣忙活大半年不賺錢。

  從(cong) 原來的不想種地,到如今的愛上種地,羅榮華說,刨去能掙錢的實惠,還因為(wei) 在他的背後有一群靠得住的人在支撐著他。他手機裏有一個(ge) 當地農(nong) 技人員和種糧大戶建的微信群,一旦有什麽(me) 惡劣天氣或者突發病蟲害,農(nong) 技人員會(hui) 及時給他們(men) 發送防治信息,如果再遇到更難的技術難題時,他還能第一時間谘詢省裏的專(zhuan) 家。

  省裏的老師接到電話後不久,就趕到了羅榮華的稻田。之所以這麽(me) 快,原來,江西農(nong) 業(ye) 大學在上高設立了科研基地,謝小兵就是目前江西上高水稻科技小院的帶隊老師,在他的帶領下,江西農(nong) 業(ye) 大學有20多名水稻種植方向的研究生、博士生在此常駐,通過集中培訓、現場指導等方式把最新科研成果和高效的生產(chan) 技術模式向全縣推廣。

  謝小兵:“我們(men) 的科技小院建在基層,跟基層有很密切的接觸。他們(men) 特別喜歡我們(men) 的推廣技術,他們(men) 改變傳(chuan) 統的種植經驗,學習(xi) 新的種植技術。”

  完善農(nong) 業(ye) 基礎設施、提升種植生產(chan) 技術,今年上高縣將繼續統籌推進14萬(wan) 畝(mu) “噸良田”的創建工作,把科學種田的技術傳(chuan) 授給所有農(nong) 戶,讓大家都能通過種糧賺錢。

  呂修濤:“我們(men) 國家小麥和水稻這兩(liang) 大作物的單產(chan) 水平,特別是水稻,在國際上處於(yu) 領先水平,我們(men) 抓小麥和水稻兩(liang) 大口糧,單產(chan) 提升仍然有潛力,持續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把專(zhuan) 家產(chan) 量轉化為(wei) 農(nong) 民產(chan) 量,做給農(nong) 民看,帶著農(nong) 民幹,讓農(nong) 戶能夠參與(yu) 進來。”

  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麵積單產(chan) 提升,不僅(jin) 種植過程要求精耕細作,各個(ge) 環節都需要不斷提高科技含量,但這一切都離不開一個(ge) 關(guan) 鍵的基礎環節,那就是種子。著力破解良種選育,補齊短板弱項,是單產(chan) 提升裏非常重要的內(nei) 容。

  在青海互助土族自治縣雜交油菜製種基地,今年3萬(wan) 畝(mu) 油菜長勢喜人。海拔2700米以上種植的油菜一畝(mu) 地預計能增產(chan) 100多斤,而海拔2700米以下的油菜,一畝(mu) 地預估大概增產(chan) 近200斤。

  青海大學農(nong) 林科學院油菜所所長杜德誌:“以前海拔2700米以上種當地白菜型小油菜,產(chan) 量比較低,大概200斤一畝(mu) 地。海拔2700米以下主要種加拿大引進的甘藍型油菜品種,產(chan) 量也不高,就300多斤。”

  原來,為(wei) 了大幅度提高油菜的產(chan) 量和品質,科研團隊經過20多年的研究,不斷給油菜種子做DNA分析對比,自主培育出適合不同海拔、不同地區種植的雜交新品種。

  杜德誌:“在選育過程當中,我們(men) 發現選育出一個(ge) 優(you) 良特性的品種比較容易,但是把四個(ge) 優(you) 良特性,比如說高產(chan) 、優(you) 質、抗病、抗倒集中在一個(ge) 品種身上難度非常大。但是這20多年來,克服了重重困難,我們(men) 現在已經建立了一套比較成熟的製種技術和多個(ge) 穩定的製種基地。”

  如今,青海已成為(wei) 我國春油菜最主要的製種、繁種、供種基地。培育出的多個(ge) 品種,推廣到全國各地。

  呂修濤:“品種是產(chan) 量的基礎,好的品種才能夠達到好的產(chan) 量,品種非常關(guan) 鍵。現在國家啟動了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要加強種質資源的收集和創新,加強新品種的選育和攻關(guan) ,要提升我們(men) 國家的種業(ye) 水平,促進主要作物大麵積均衡增產(chan) ,也促進單產(chan) 水平再上新台階。”

  春種秋收,春華秋實。辛勤耕耘,成就碩果累累。大家看到,無論是從(cong) 洪水天災中搶種補種,還是單產(chan) 提升,無論是精耕細作,還是良種選育,都離不開科技的支撐,都是在向科技要糧食。重農(nong) 固本,安民之基。穩住農(nong) 業(ye) 基本盤,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加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步伐,農(nong) 民的腰包才會(hui) 越來越鼓、生活越來越美好,才能繪就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新畫卷!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