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要從娃娃抓起”(新論)
少年兒(er) 童生態文明教育是一項係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政府和社會(hui) 各界共同努力
生態文明是人民群眾(zhong) 共同參與(yu) 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ye) ,每個(ge) 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要從(cong) 娃娃抓起,通過生動活潑的勞動體(ti) 驗課程,讓孩子親(qin) 自動手、親(qin) 身體(ti) 驗、自我感悟,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早早植入孩子的心靈。”
少年兒(er) 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有生力量。童年是一個(ge) 人文明素養(yang) 形成的重要階段,加強少年兒(er) 童生態文明素養(yang) 培育,具有重要性和緊迫性。以少年兒(er) 童為(wei) 抓手,促使他們(men) 從(cong) 生態文明建設的學習(xi) 者、實踐者逐步成長為(wei) 傳(chuan) 播者、推動者,可以有效帶動家長與(yu) 同輩、聯動學校和社區等。
少年兒(er) 童生態文明教育,不妨以親(qin) 近自然的方式開展。創造輕鬆的氛圍,構建貼近真實生活的學習(xi) 場景,才能讓孩子在自然教育中更好體(ti) 認和尊重生命萬(wan) 物。比如,有的學校探索體(ti) 驗式環境教育,通過開設博物係列課、四季美學等課程,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從(cong) 而提升他們(men) 的環境保護素養(yang) 。在孩子心中播撒綠色種子、厚植綠色理念,推動他們(men) 形成綠色生活方式,將讓孩子終身受益。
少年兒(er) 童生態文明教育是一項係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政府和社會(hui) 各界共同努力。近年來,廣東(dong) 省深圳市城管局、教育局等聯合發起深圳市垃圾分類“蒲公英校園計劃”,打造垃圾分類學校教育體(ti) 係,建設蒲公英校園1600多所,促進垃圾分類在校園生根發芽,並通過“結對子”方式將垃圾分類長效機製推廣至四川省多個(ge) 地市。目前,這一試點探索得到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認可,並在全國推廣經驗。實踐證明,多方攜手、匯聚眾(zhong) 力,能讓少年兒(er) 童生態文明教育進一步走向深入,更有持續性。
推進少年兒(er) 童生態文明教育,要更加重視鄉(xiang) 村地區,更好發揮鄉(xiang) 村在保護生態環境、傳(chuan) 承發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等方麵的特殊作用。隨著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深入推進,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也要看到,鄉(xiang) 村在生態文明教育方麵還存在不足。麵向鄉(xiang) 村少年兒(er) 童加強生態文明教育,推動“小手拉大手”,既有助於(yu) 維護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的成效,也能促使農(nong) 村地區更加重視綠色生產(chan) ,從(cong) 而推動農(nong) 業(ye) 綠色轉型和鄉(xiang) 村生態旅遊產(chan) 業(ye) 的發展。
今年8月15日是首個(ge) 全國生態日。全國生態日的設立,充分體(ti) 現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有利於(yu) 更好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化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大眾(zhong) 化傳(chuan) 播,增強全民生態環境保護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凝聚智慧、創新舉(ju) 措、久久為(wei) 功,不斷提升廣大少年兒(er) 童的生態文明素養(yang) ,激發全社會(hui) 共同嗬護生態環境的內(nei) 生動力,定能為(wei) 美麗(li) 中國建設貢獻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
(作者為(wei) 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hui) 和生態文明教研部副教授)
王曉莉(來源:人民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