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10周年)香港博士將無電製冷技術帶往“一帶一路”共建國家
中新社香港10月10日電 題:香港博士將無電製冷技術帶往“一帶一路”共建國家
中新社記者 韓星童
撒哈拉沙漠中生活著一種螞蟻,這種螞蟻表麵毛發的特殊結構能讓太陽光在穿透表層後,不停地在裏麵折射,並將熱能以紅外輻射的方式散發到太空中,從(cong) 而達到在高溫的沙漠中也能保持身體(ti) 的相對低溫來生存。
香港城市大學能源及環境學院博士、創冷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朱毅豪及其團隊,正是從(cong) 這種螞蟻身上獲得靈感,研究出無電製冷技術。近日,朱毅豪在辦公室接受中新社記者專(zhuan) 訪時,記者看到他身後放著一排獎狀,都是憑無電製冷技術所斬獲的,其中包括2021年日內(nei) 瓦國際發明展評審團特別嘉許金獎。
“我們(men) 將無電製冷技術加入建築材料中,以幫助實現建築節能和減少碳排放。”朱毅豪舉(ju) 例指,該技術曾應用在香港旺角東(dong) 的一座商場,令其表麵溫度降低30度至40度,空調節省約42%的能耗,並在發電量上實現3%至8%的提升。
隨著技術在香港的成功落地,且擁有全方位的數據支撐,朱毅豪很快帶著無電製冷技術走出香港,並將著眼點放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這些國家一直是我們(men) 的目標應用地區,因為(wei) 不少地區如東(dong) 南亞(ya) 、中東(dong) ,天氣都非常炎熱,與(yu) 我們(men) 的技術應用場景相匹配。”
迪拜購物中心項目便是無電製冷技術在中東(dong) 的首個(ge) 嚐試。朱毅豪與(yu) 當地合作方溝通後得知,“迪拜一向受高溫天氣影響,60%至70%的能源用在空調上,這一比例較香港更高。”這意味著,該技術若在當地推廣,“回本周期”可進一步縮短,“在香港,約一年節省的電費可令業(ye) 主收回材料及施工成本。而在迪拜,預計隻需一兩(liang) 個(ge) 月便可收回成本,應用前景非常明朗。”他預計,未來該技術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應用所帶來的盈利,在公司總收入中的占比將會(hui) 逐年提升。
不過,實際應用中的挑戰亦如影隨形。中東(dong) 氣候幹燥、早晚溫差大,材料應用麵臨(lin) 因熱脹冷縮或導致開裂、風沙易對材料塗層產(chan) 生侵蝕作用等問題。而到了東(dong) 南亞(ya) ,這裏雨水多,當地客戶更看重材料的防水功能。朱毅豪和團隊深知因地製宜的道理,除了製冷技術外,團隊亦靈活地因應各地區實際應用的需求調整技術配方。
目前,這項在香港誕生的無電製冷技術,已依托位於(yu) 廣州的生產(chan) 中心實現量產(chan) ,並成功在中東(dong) 、東(dong) 南亞(ya) 應用。同時,朱毅豪及團隊繼續摸索拓展技術應用場景,製作出雨傘(san) 、瓷磚等多樣化的產(chan) 品。
“我肯定是非常自豪,因為(wei) 我們(men) 的技術不僅(jin) 能幫助香港節能減排、解決(jue) 民生問題,也能結合粵港澳大灣區產(chan) 業(ye) 鏈的優(you) 勢,將技術和產(chan) 品帶去‘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朱毅豪說,反過來,無電製冷技術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應用,又是這項技術研究的延伸與(yu) 升級,畢竟新的氣候環境意味著新的課題,也帶來引入當地人才合作的新機遇。
在朱毅豪看來,香港“超級聯絡人”的角色的確無可取代,一頭牽著大灣區產(chan) 業(ye) 鏈,另一頭則牽著“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市場和人才。他們(men) 的實踐恰恰證明了香港能夠借助“一帶一路”實現技術出口,這也給予香港創科界更大的信心——“一帶一路”擁有著廣闊市場,能夠為(wei) 香港的先進技術提供得以自由發展的廣袤土壤。(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