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橋梁發展目標:到2035年橋梁工程數字化率達90%
中新網張家港10月10日電 (記者 朱曉穎)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張喜剛10日在江蘇張家港表示,根據中國智能橋梁未來發展規劃和目標,到2035年,橋梁工程數字化率達到90%。
10日,由中國公路學會(hui) 、江蘇省交通工程建設局、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主辦,以“公路基礎設施智能建造”為(wei) 主題的中國公路學會(hui) 2023學術年會(hui) 在張家港開幕。張喜剛在大會(hui) 上作主旨演講。
張喜剛介紹,根據智能橋梁發展的總體(ti) 發展目標:到2025年,智能橋梁設計和仿真分析軟件取得突破,搭建橋梁建養(yang) 一體(ti) 的大數據中心架構等;到2030年,橋梁工程數字化率達到60%,搭建全國橋梁工程智能預警網絡等;到2035年,橋梁工程數字化率達到90%,建立長期、高效、自動、精準的橋梁監測體(ti) 係,形成國家級、區域級的橋梁科技創新平台。
張喜剛表示,智能橋梁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是漸進的發展過程。第一代橋梁工程主要采用木、石天然材料,利用人工建成;第二代橋梁工程主要采用砼、鋼材料,利用機械建造;第三代橋梁工程主要采用智能、高性能材料,通過智能的方式建設養(yang) 護。
張喜剛認為(wei) ,未來,智能橋梁必須圍繞需求鏈、技術鏈、價(jia) 值鏈部署科技力量體(ti) 係,遵循技術提升、數字轉型、智能建養(yang) 三大步驟實施技術攻關(guan) ,其發展離不開技術、平台、機製、人才等方麵的支撐。(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