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昔日“不毛之地”變身多彩花海 湖南冷水江百年礦區提“顏值”增“價值”

發布時間:2023-10-13 15:1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婁底10月12日電(熊敏 朱華美)在藍天白雲(yun) 映照下,波斯菊、百日菊、孔雀草等隨風搖曳,紅、粉、紫、白多種顏色交相輝映,猶如一幅美麗(li) 的油畫。自國慶以來,湖南婁底冷水江錫礦山街道活龍坳生態修複區兩(liang) 萬(wan) 多平方米的花海花開正豔,引來各地遊客爭(zheng) 相“打卡”。

  “走進花海,仿佛到了另一個(ge) 世界。”來自湖南邵陽的謝先生帶著家人慕名而來,陶醉於(yu) 花海,流連忘返。

  近年來,冷水江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打響了錫礦山區域環境汙染綜合治理攻堅戰。昔日廢渣遍布的荒山,如今“披上”多彩爛漫的鮮花,目光所及,皆為(wei) 綠色。

  今天的錫礦山成了遊客心中的“詩和遠方”,然而,隻有當地人才知道這裏曾經的模樣。

  作為(wei) 中國銻工業(ye) 的發祥地,錫礦山銻資源儲(chu) 量、銻產(chan) 品產(chan) 量、銻產(chan) 品質量均居世界第一,被譽為(wei) “世界銻都”。這裏采礦業(ye) 極盛時,10多個(ge) 國字號企業(ye) 雲(yun) 集、礦井林立,采礦冶煉人員達16萬(wan) 之多。然而,長達一個(ge) 多世紀的工礦開采史,讓這座飽經風霜的礦山變得滿目瘡痍,成了廢渣遍地、汙水橫流的“不毛之地”。當地人戲稱,一隻白色的鳥飛過錫礦山都會(hui) 變成黑色。

  近十年,錫礦山相繼有針對性地實施了110多個(ge) 項目。為(wei) 解決(jue) 遍布堆存在錫礦山區域數千萬(wan) 噸曆史遺留固廢問題,冷水江市投資近6億(yi) 元,興(xing) 建了26座廢渣集中管控填埋場,安全處置了7400萬(wan) 噸一般固廢和60萬(wan) 噸野外混合砷堿渣。2萬(wan) 噸/年的砷堿渣無害化處理能力的裝置順利投入運行,減汙降碳效果十分明顯,實現了有色冶煉行業(ye) 砷堿渣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

  與(yu) 此同時,錫礦山建成含重金屬廢水處理站14座,處理能力達2.95萬(wan) 噸/天。閃星銻業(ye) 不斷加大環保投入力度,煙氣處理能力達到了10萬(wan) 立方米/小時,二氧化硫實現了達標排放。廢渣、廢水、廢氣係統聯治,效果顯著,錫礦山被原國土資源部授予“國家級綠色礦山”稱號。

  一邊治“灰”,一邊添“綠”。冷水江市深入開展“礦山複綠”“萬(wan) 畝(mu) 大造林”等專(zhuan) 項行動,對主體(ti) 礦山和石漠化山體(ti) 進行植被恢複。累計建成防汙抗汙林1.1萬(wan) 畝(mu) 、礦區複綠示範基地2萬(wan) 畝(mu) ,栽植喬(qiao) 木4萬(wan) 餘(yu) 株,灌木9萬(wan) 餘(yu) 株,藤類2萬(wan) 餘(yu) 株,撒播花草籽3.5萬(wan) 平方米,真正讓“瘡痍荒景”變悅目風景。錫礦山銻煤礦區山水林田湖草係統治理被自然資源部納入中國生態修複典型案例,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大會(hui) 上推介。“世界銻都”的“生態欠賬”一點點得以還清。

  而今站在山頂,一幅花紅葉綠、藍天碧水的景象盡收眼底,曾經“髒灰黑”的錫礦山,成為(wei) 眾(zhong) 多遊客觀賞遊玩的“景點”。今年“五一”“十一”假期,錫礦山接待遊客均超過10萬(wan) 人次。

  如今,冷水江市正在深入挖掘和開發錫礦山工礦文化資源、地質演變資源、紅色文化資源,積極探索“生態觀光+礦業(ye) 文化+地質研學+紅色教育”新模式,確定了“紅色文化與(yu) 綠色生態”同發展的目標。

  看到“金山銀山”的前景,當初因“資源枯竭”而離鄉(xiang) 的錫礦山人,而今又回來了。幾年前,七裏江社區村民楊美蘭(lan) 回到家鄉(xiang) ,在錫礦山花海附近開起了餐飲店,借著玫瑰花海景區的“東(dong) 風”,全家人吃上了“旅遊飯”,年收入是過去在市區打工的兩(liang) 倍多。(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