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啟金色華章,習近平明晰“一帶一路”高質量建設之道
(近觀中國)再啟金色華章,習(xi) 近平明晰“一帶一路”高質量建設之道
中新社北京10月18日電 (記者 黃鈺欽)當共建“一帶一路”走過了第一個(ge) 蓬勃十年,將以何種姿態奔向下一個(ge) 金色十年,受到世界關(guan) 注。
“高質量”,是中國國家主席習(xi) 近平給出的答案。18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開幕。習(xi) 近平在開幕式主旨演講中再次闡明“一帶一路”倡議初心,通過總結過往成果與(yu) 經驗、宣布中方未來行動與(yu) 計劃,對外明晰高質量建設“一帶一路”的路徑和方向。
高質量建設之道,蘊藏在過往的成績裏。
10年來,從(cong) 亞(ya) 歐大陸到非洲、拉美,從(cong) “大寫(xie) 意”到“工筆畫”,從(cong) 硬聯通到軟聯通,“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從(cong) 無到有,取得豐(feng) 碩成果,一大批標誌性項目陸續建成,一批批“小而美”“惠而實”的民生工程先後落地。
截至目前,中國已與(yu) 150多個(ge) 國家、30多個(ge) 國際組織簽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紐約時報》一度刊文稱,“一帶一路”項目的數量和規模令人吃驚,“遠遠超出了科幻作家的想象”。
從(cong) 曆史深處走來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其成果還見諸具體(ti) 的項目中。在主旨演講中,習(xi) 近平細數諸多合作項目,並以巧喻概括:列車、航班等成為(wei) 新時代的“駝鈴、帆影”,水電站、輸油管道等成為(wei) “綠洲、燈塔”,機場、碼頭等成為(wei) “商貿大道、驛站”……綿亙(gen) 千年的古絲(si) 綢之路,煥發出新的活力。
“回顧過去10年,一項項合作成果為(wei) 共建‘一帶一路’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打下堅實基礎。”中國外交學院副院長高飛分析稱,一係列的現實成就也讓外界真切看到“一帶一路”不是口號和傳(chuan) 說,而是成功的實踐和精彩的現實。
“未來如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了解當前的現實基礎尤為(wei) 關(guan) 鍵。”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蘇曉暉指出,“共建夥(huo) 伴在10年間取得的實打實成就,讓人們(men) 清晰看到這一重大倡議從(cong) 何而來,又將去向何處。”
高質量建設之道,濃縮在經驗的智慧裏。
十年櫛風沐雨,十年春華秋實。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不僅(jin) 留下一個(ge) 個(ge) 有形的項目,還積澱下無形的智慧與(yu) 經驗,給予未來寶貴的啟示。
在主旨演講中,習(xi) 近平以三個(ge) “深刻認識到”對過往的經驗作出總結——人類是相互依存的命運共同體(ti) ;隻有合作共贏才能辦成事、辦好事、辦大事;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si) 路精神,是共建“一帶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
北京大學國際關(guan) 係學院教授翟崑認為(wei) ,上述三條經驗相互聯係,既闡明世界發展大勢,也指出合作共贏的重要意義(yi) ,既表達共建“一帶一路”的“有所為(wei) ”,也講清“有所不為(wei) ”,這將成為(wei) 未來高質量建設“一帶一路”須一以貫之的原則。
尤其麵對百年變局,站在團結還是分裂、合作還是對抗的曆史十字路口,來自“一帶一路”共建夥(huo) 伴的經驗更顯意義(yi) 深遠。正如習(xi) 近平所言,10年的曆程證明,共建“一帶一路”站在了曆史正確一邊,符合時代進步的邏輯,走的是人間正道。
“站在曆史的十字路口,共建‘一帶一路’的生動實踐表明夥(huo) 伴國家選擇的方向。”高飛說,“曆史正確一邊”的定位,也傳(chuan) 遞出高質量建設“一帶一路”未來的方向。
高質量建設之道,反映在對未來的規劃裏。
奔向下一個(ge) 金色十年,共建“一帶一路”的新藍圖清晰可見。習(xi) 近平在主旨演講中,宣布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從(cong) 構建互聯互通網絡,到推動科技創新,再到完善合作機製,行動計劃既因應現實問題,也著眼製度建設。
中國主張,應者雲(yun) 集。俄羅斯總統普京、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埃塞俄比亞(ya) 總理阿比等外國領導人都在發言和受訪中,對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前景給予積極回應:“是麵向未來的重要全球性計劃”“成為(wei) 發展前景廣闊的全球合作倡議”“目標遠大”……
對此,高飛分析稱,中方對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規劃得到眾(zhong) 多支持,關(guan) 鍵在於(yu) 因應現實問題,“尤其是當前發展中國家麵臨(lin) 的發展瓶頸問題,都能在中方提出的針對性舉(ju) 措裏找到相應解決(jue) 之道。”
蘇曉暉進一步表示,中國對“一帶一路”的高質量建設尤其注重機製化保障,無論是建立“一帶一路”企業(ye) 廉潔合規評價(jia) 體(ti) 係,還是每年舉(ju) 辦“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hui) ”,或是成立高峰論壇秘書(shu) 處,都是力求通過製度建設保障共建“一帶一路”在未來得以高質量運行。(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