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報名時間過半 熱門崗位競爭超“千裏挑一”
中新網北京10月20日電 今日,2024年國考報名迎來第六天,距離結束還有五天,報名時間過半。本次國考計劃招錄規模達3.96萬(wan) 人,隨著國考招錄規模擴大,自15日報名啟動以來,競爭(zheng) 熱度不斷攀升,部分競爭(zheng) 激烈的崗位已經是“千裏挑一”。
國考報名再現“千裏挑一”
從(cong) 目前的報名數據來看,已經有不少崗位的報錄比達到百分之一,甚至有崗位達到千分之一。
例如,國家統計局寧夏調查總隊“寧夏調查總隊業(ye) 務處室一級主任科員及以下(3)” (400110130011)一職,在本次國考中僅(jin) 計劃招錄1人,截至19日17:00,報名審查通過人數已達1136人,待審查人數達到312人,共計有1448人報名。該職位學曆要求為(wei)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專(zhuan) 業(ye) 要求為(wei) 法學類(刑法學、環境與(yu) 資源保護法學、國際法學、軍(jun) 事法學除外)、新聞傳(chuan) 播學類等九類學科,對報考者服務基層項目工作經曆和基層工作最低年限無限製。
再例如,國家稅務總局南京市江寧區稅務局“一級行政執法員(二)”(300110065002)一職,同樣計劃招錄1人,截至19日17:00,報名審查通過人數已達860人,待審查人數達到451人,共計有1311人報名。該職位學曆要求為(wei) 僅(jin) 限本科,專(zhuan) 業(ye) 要求為(wei) 機械類、建築類,對報考者服務基層項目工作經曆和基層工作最低年限無限製。
中新網還發現,中央組織部黨(dang) 建研究所“業(ye) 務處室職位一級主任科員及以下”(100210002001)一職計劃招錄2人,截至19日17:00,報名審查通過人數已達107人,待審查人數達到12人,共計有119人報名。該職位學曆要求為(wei) 僅(jin) 限博士研究生。
熱門崗位報名人數超兩(liang) 千人
冷門崗位報名人數仍為(wei) 零
據統計,目前崗位最高報名人數已超2000人,熱度頗高。
例如,外交部地區業(ye) 務司“理工類”(200110001008)一職,計劃招錄18人,截至19日17:00,報名審查通過人數已達1326人,待審查人數達到1087人,共計有2413人報名。再例如,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商標局“審查部門(一)一級主任科員及以下”(400110002002)一職,計劃招錄2人,報名審查通過人數已達2235人,待審查人數達到3人,共計有2238人報名。
有崗位熱度持續上漲的同時,據統計,也有超500個(ge) 冷門崗位目前仍“無人問津”。
例如,新疆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塔克什肯出入境邊防檢查站一級警長及以下(二)” (300130134062)一職,計劃招錄3人,截至19日17:00,報名人數為(wei) 0。該職位屬性為(wei) 公安機關(guan) 人民警察職位,職位分布於(yu) 西部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職位,對政治麵貌、應屆生身份、英語等級、體(ti) 能測評、性別等條件有要求。
再例如,國家稅務總局大連市旅順口區稅務局“一級行政執法員(一)” (300110006001)一職,計劃招錄1人,截至19日17:00,報名人數為(wei) 0。該職位要求服務基層項目工作經曆為(wei) 大學生村官、農(nong) 村義(yi) 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三支一扶”計劃、大學生誌願服務西部計劃、在軍(jun) 隊服役5年(含)以上的高校畢業(ye) 生退役士兵,基層工作最低年限為(wei) 二年。
崗位冷熱不均何解?
近年來,國考報名出現崗位冷熱不均的現象引發關(guan) 注,2022年國考甚至出現了“兩(liang) 萬(wan) 選一”的崗位。
專(zhuan) 家指出,一般來說,發達地區的熱門崗位相對比較多,偏遠地區的基層崗位相對來說比較冷門,有些會(hui) 出現零報考。因此,要增加基層崗位的吸引力,可以根據基層崗位對人才的需求設置合理的報考門檻。
分析認為(wei) ,熱門崗位大都限製條件少,比如不限專(zhuan) 業(ye) 、學曆、基層工作年限等,報名門檻較低,報名條件越寬鬆,報的人就越多。還有一部分考生以試一試的心態報名,隻是希望可以報名過審,參加考試。考生應根據自身條件,科學謹慎報考,珍惜報考機會(hui) 。
針對冷門崗位,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在於(yu) 崗位的專(zhuan) 業(ye) 程度較高,這些崗位一方麵要求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另一方麵是針對服務基層項目人員的專(zhuan) 項崗位,比如“三支一扶”、特崗教師、西部計劃、大學生村官等專(zhuan) 項招錄。如今國考崗位對人才的匹配度要求越來越高,報名時應該慎重選擇崗位。(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