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拾柴,環境無障礙
如果意外失去自主行動能力,生活中遭遇的不便如何化解?
前段時間筆者右腳意外骨折,拄拐、坐輪椅穿行於(yu) 往日熟悉的城市,許多平時忽略的細節被陡然放大,體(ti) 會(hui) 格外深刻。機場車站裏,工作人員悉心照料,乘坐無障礙電梯可方便上下樓層;樓宇之中,無障礙標誌、坡道等設施,為(wei) 我減少了諸多通行困擾。以往認為(wei) 專(zhuan) 為(wei) 老人和殘障人士服務的無障礙設施,也讓筆者這樣因傷(shang) 病一時無法正常行走的年輕人受益。
我國約有8500萬(wan) 殘疾人,還有大量生活難以完全自理的老人以及因短期傷(shang) 病而需要使用無障礙設施的人。無障礙環境建設是保障殘障人士平等參與(yu) 社會(hui) 生活的必要條件,但受益者不隻是殘障人士,還有身處各類障礙情境中的人。也正因如此,無障礙環境建設需要各方攜起手來、匯聚合力。
對於(yu) 無障礙設施,大家共同關(guan) 注、共同維護才能發揮更大作用。道路上的一溝一坎,常人一步就能邁過,對一些腿腳不便者來說卻是巨大障礙;生活裏的很多小事,常人不費功夫就能辦成,於(yu) 視障群體(ti) 則常常需要反複琢磨嚐試才能逐漸掌握。不占用盲道、禮讓第三衛生間、不占用無障礙車位,類似的“小事”和建好無障礙設施一樣重要,需要長期堅持。
無障礙環境建設是一個(ge) 係統工程,關(guan) 係社會(hui) 生活的方方麵麵。比如,麵對數字社會(hui) 加速推進,要幫助銀發群體(ti) 更好“觸網”,助力視障人士跨越“數字鴻溝”。比如,在各類基礎硬件設施不斷完善的同時,提高全社會(hui) 的無障礙意識、讓無障礙理念深入人心,也是推進無障礙社會(hui) 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yi) 。目前,很多應用程序推出“適老版”、不少手機提供專(zhuan) 門供視障人士操作的模式等,這些都是與(yu) 時俱進的有益探索和嚐試。
環境無礙,生活有愛。消除各種有形無形的障礙,共建無障礙環境,需要集眾(zhong) 智、匯眾(zhong) 力。2017年創立的“光明影院”,吸引數百名誌願者先後加入,幫助不少視障人士欣賞到人生第一場電影。如今,類似致力於(yu) 無障礙事業(ye) 的社會(hui) 團體(ti) 還有很多,在幫助解決(jue) 一個(ge) 個(ge) 具體(ti) 問題中照亮了許多殘障人士的生活,為(wei) 一個(ge) 更加平等和包容的無障礙社會(hui) 持續貢獻著光和熱。無障礙社會(hui) 建設需要係統、專(zhuan) 業(ye) 力量的參與(yu) ,也離不開每個(ge) 人的付出——當在十字路口遇到需要幫助的視障人士,當在車站機場碰到行動困難的老人,盡可能地伸出援助之手、釋放最大善意,“有愛無礙”的意涵就會(hui) 在人人力所能及的細節中不斷彰顯。
今年9月1日,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正式施行,這部專(zhuan) 門性法律,將為(wei) 殘疾人和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參與(yu) 和融入社會(hui) 生活,促進社會(hui) 全體(ti) 人員共享經濟社會(hui) 發展成果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從(cong) “有沒有”邁向“優(you) 不優(you) ”,多方參與(yu) ,形成人人關(guan) 心、人人參與(yu) 建設無障礙環境的良好氛圍,必將惠及全社會(hui) 。(人民日報 徐馭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