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截至10月22日,全國秋糧已收81.3%
中新網10月23日電 10月23日上午,國新辦舉(ju) 行新聞發布會(hui) ,介紹2023年前三季度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經濟運行情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種植業(ye) 管理司司長 潘文博在會(hui) 上表示,截至10月22日,全國秋糧已收81.3%,秋糧大頭已豐(feng) 收到手。
會(hui) 上,有記者問,從(cong) 媒體(ti) 報道看,秋糧收獲近八成,請問今年秋糧的產(chan) 量形勢如何?能否實現年初確定的1.3萬(wan) 億(yi) 斤以上的目標?
對此,潘文博表示,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農(nong) 情調度,截至10月22日,全國秋糧已收81.3%,應該說秋糧大頭已豐(feng) 收到手。從(cong) 專(zhuan) 家田間測產(chan) ,各地實打實收的情況看,全國絕大部分省份是增產(chan) 的,個(ge) 別省份因災減產(chan) ,有增有減,增的明顯比減的多,算大賬今年秋糧是增產(chan) 年份。
潘文博介紹,今年秋糧麵積增加,這奠定了秋糧增產(chan) 的基礎。據農(nong) 情調度,預計今年秋糧麵積13.1億(yi) 畝(mu) ,比上年增加了700多萬(wan) 畝(mu) 。具體(ti) 是兩(liang) 個(ge) 方麵,一方麵,今年秋糧麵積連續第4年增加,麵積增加,有的是經濟作物改種糧食,有的是間套複種提高複種指數,有的是整改複耕,有的是增水增地種糧。另一方麵,今年高產(chan) 作物玉米麵積增加比較多,預計增加1300多萬(wan) 畝(mu) ,相應的雜糧雜豆等低產(chan) 作物的麵積就減了,這兩(liang) 類作物畝(mu) 產(chan) 相差500斤左右。
潘文博指出,大麵積單產(chan) 提升效果初顯,這是今年秋糧增產(chan) 的關(guan) 鍵。梳理總結這些年糧食生產(chan) 的經驗,麵積增加的空間是越來越小,單產(chan) 提升潛力還很大。與(yu) 主產(chan) 國相比,我們(men) 的玉米、大豆單產(chan) 還有不小差距。在國內(nei) ,同一生態區比如冀魯豫不同省份單產(chan) 也有差距,而且專(zhuan) 家試驗田的產(chan) 量與(yu) 農(nong) 戶大田產(chan) 量更有差距。差距是什麽(me) ?差距就是潛力,差距就是工作的努力方向。年初,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啟動了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麵積單產(chan) 提升行動,這是長短結合的任務。今年重點在200個(ge) 玉米大縣、100個(ge) 大豆大縣整建製推進單產(chan) 提升,從(cong) 耕種管收、地種藥肥全環節找差距,拿出綜合性解決(jue) 方案。今年,重點抓了玉米大豆的種植密度問題,首先是選育耐密品種,配套高性能的播種機,精準水肥調控,及時病蟲防控,加上中後期大麵積實施了秋糧“一噴多促”,中央財政拿出24億(yi) 元支持推廣這一措施,單產(chan) 提升的效果十分明顯。專(zhuan) 家調查,這些重點縣大豆密度每畝(mu) 增加800-1000株、每畝(mu) 可增產(chan) 30-50斤,玉米密度增加500-800株,每畝(mu) 增產(chan) 150-300斤。專(zhuan) 家測算,300個(ge) 重點縣單產(chan) 提升對糧食豐(feng) 收的貢獻率達到了73%,這有效地對衝(chong) 了洪澇、幹旱等災害對糧食生產(chan) 的影響。
潘文博表示,今年的天氣總體(ti) 是幫忙的。雖然局部災害較重,但多數主產(chan) 區雨水調和、光熱充足,利於(yu) 作物的生長發育,也利於(yu) 產(chan) 量的形成。
潘文博強調,夏糧因黃淮罕見的“爛場雨”略減25.5億(yi) 斤,早稻增產(chan) 4.3億(yi) 斤,從(cong) 目前掌握情況看,秋糧增產(chan) 完全可以實現“以秋補夏”,夏糧、早稻、秋糧這3季算下來,全年糧食產(chan) 量有望再創曆史新高,可以實現全年糧食產(chan) 量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的預期目標。這些年來,媒體(ti) 也報道了我國糧食連年豐(feng) 收,庫存也相對充裕,糧食穩定安全供給是有充分保障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