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資金入市迎來窗口期 多措並舉助力規模增長“加速度”
本報記者 田 鵬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常務委員會(hui) 第六次會(hui) 議上作國務院關(guan) 於(yu) 金融工作情況的報告時表示,紮實推進資本市場投資端改革,壯大各類中長期投資力量。
“當前,長期資金入市迎來難得的機遇窗口期。”政信投資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何曉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不斷出台的政策措施,為(wei) 長期資金管理提供了良好製度環境,入市便利性、安全性持續提升;宏觀經濟恢複向好,讓長期資金管理的投資回報水平有望提高。此外,目前A股市場整體(ti) 估值處於(yu) 頗具吸引力的水平。
長期資金入市正當其時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yu) 恢複向好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時期,居民財富管理、資產(chan) 配置和養(yang) 老投資需求不斷增加,中長期資金參與(yu) 資本市場改革發展迎來難得機遇。在此背景下,監管部門不斷推出資本市場利好政策,力促中長期資金入市。
例如,圍繞引入更多中長期資金,8月18日證監會(hui) 提出,“支持全國社保基金、基本養(yang) 老保險基金、年金基金擴大資本市場投資範圍”“優(you) 化投資交易監管”“豐(feng) 富個(ge) 人養(yang) 老金產(chan) 品體(ti) 係”;8月29日,滬深交易所表示,研究推出基礎設施REITs實時指數及ETF產(chan) 品,配合證監會(hui) 持續推動社保基金、養(yang) 老金、企業(ye) 年金、公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參與(yu) 投資;9月10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調降保險公司投資滬深300指數成分股和科創板的風險因子,延長投資收益考核周期,為(wei) 險資入市進一步打開空間;10月20日,證監會(hui) 表示,將公募REITs試點資產(chan) 類型拓展至消費基礎設施等。
除了在體(ti) 製機製上不斷優(you) 化入市環境外,當前A股估值正處於(yu) 曆史低位區間以及持續複蘇的經濟基本麵,也為(wei) 中長期資金入市創造了有利“天時”。
“中長期資金通常追求長期穩健的投資收益。”在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看來,今年以來,二級市場波動較大,經過多輪調整,目前大部分股票估值已處於(yu) 較低區間,長線資金配置績優(you) 公司股票性價(jia) 比較高。
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雲(yun) 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居民消費修複以及基建投資和製造業(ye) 投資較強韌性的支撐下,預計國內(nei) 經濟複蘇具有可持續性。當前資本市場的整體(ti) 風險相對較低,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安全性較高。
多管齊下加快入市步伐
中長期資金參與(yu) 資本市場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保持持續淨流入,但其占比仍然有待進一步提升,入市積極性有待進一步激發。據證監會(hui) 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中長期資金持股占比不足6%,遠低於(yu) 境外成熟市場普遍超過20%的水平。
陳靂認為(wei) ,中長期資金持股占比較低,緣於(yu) 多方麵原因。包括衍生品市場發展不足,缺少足夠的風險對衝(chong) 工具,以及市場交易成本有待進一步降低等。
事實上,監管部門正積極通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模式便利化水平等手段進一步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
董忠雲(yun) 認為(wei) ,為(wei) 進一步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首先,要繼續優(you) 化政策環境,解決(jue) 中長期資金入市痛點。例如,完善權益投資的業(ye) 績評價(jia) 等製度安排,建立長周期考核機製和“逆周期布局”激勵約束機製,鼓勵中長期投資者更加注重長期回報。其次,要繼續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和回報投資者的能力,鼓勵引導上市公司加大現金分紅力度、實施股份增持回購,規範減持行為(wei) 、嚴(yan) 格退市製度等,營造更好的資本市場生態。此外,要繼續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持續完善對外開放產(chan) 品體(ti) 係,為(wei) 境內(nei) 外投資機構提供豐(feng) 富的創新產(chan) 品和服務。
何曉宇則建議,未來應豐(feng) 富個(ge) 人養(yang) 老金產(chan) 品體(ti) 係,將指數基金等權益類產(chan) 品納入投資選擇範圍。同時,豐(feng) 富場內(nei) 外金融衍生投資工具,優(you) 化各類機構投資者對衍生品使用限製,提升風險管理效率。(證券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