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感受科技助殘的力量

發布時間:2023-10-26 15:34:00來源: 人民政協報

  感受科技助殘的力量

  張開,握拳,再張開,仿生手和記者的右手保持同步,就像另一個(ge) 人在模仿。

  10月24日下午,記者來到杭州市餘(yu) 杭區高科技輔具展示體(ti) 驗中心,在杭州第四屆亞(ya) 殘運會(hui) 科技助殘展示平台,體(ti) 驗了這款由強腦科技研發的智能仿生手,感受科技助殘的力量。

  現場佩戴感應套,花費數分鍾時間在手機 App上錄入自己的前臂肌肉電信號和神經電信號,即可讓仿生手和自己的手同步做出張開、握拳等動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通過前期的錄入和訓練,智能仿生手能實現諸多精細動作。

  自幼失去雙手的倪敏城是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人。機緣巧合之下,他成為(wei) 這款仿生手的體(ti) 驗官,他可以握持鼠標、炒菜烹飪、切西紅柿、打乒乓球,還能使用健身館的啞鈴,並且搬運貨物。他說:“希望科技能幫助更多殘疾人融入社會(hui) 。”

  在位於(yu) 杭州濱江區的杭州高新區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ye) 基地裏,記者體(ti) 驗了基於(yu) 腦機接口的主動康複技術。

  記者坐上接入智能腦機接口的輪椅,隨著綠燈亮起,接到大腦指令的輪椅前後左右自如行進,挪開專(zhuan) 注力後,輪椅車即時停靠。在腦機接口的主動康複技術支持下,失去自主生活能力的手臂能再次做到取水、喝水等生活基本動作,讓患者收獲信心。

  濱江區政協委員、杭州曼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宋星說,借助腦機接口(BCI)技術,將患者自身的大腦運動意圖(神經活動)轉譯為(wei) 患者患肢的真實運動,可以幫助患者恢複部分生活自理能力。

  杭州亞(ya) 殘運會(hui) 上,“小莫”的出現則讓無聲的世界變得溫暖且豐(feng) 富多彩。“小莫”是阿裏雲(yun) 數字人手語翻譯機器人,穿著深色製服,搭配利落的短發。它具備手語識別和手語播報的雙重能力,既可以將自然語言翻譯成手語,也可以識別聽障人士的手語並翻譯成自然語言。在她的幫助下,人們(men) 都能“看懂”手語,聽障人士也能“聽見”聲音,實現無障礙溝通。

  科技是本屆亞(ya) 殘運會(hui) 的一大特色,未來,將會(hui) 惠及更多殘障人士。(記者:顧磊 鮑蔓華 賈寧 李玉禎 來源:人民政協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