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儲銀行積極開展金融知識教育宣傳,傳遞金融溫暖能量
日前,中國郵政儲(chu) 蓄銀行在全行範圍內(nei) 組織開展2023年“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chuan) 月”活動,通過形式多樣、內(nei) 容豐(feng) 富的宣傳(chuan) 活動,幫助消費者提升金融素養(yang) 、增強金融安全意識,展現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新擔當、新氣象。
網點“主陣地”亮點紛呈
郵儲(chu) 銀行利用點多麵廣、網點下沉的優(you) 勢,將基層營業(ye) 網點作為(wei) 宣傳(chuan) “主陣地”,總行統一部署全行營業(ye) 網點開展海報口號上屏、教育宣傳(chuan) 材料上架、金融知識宣傳(chuan) 片上映“三個(ge) 上”宣傳(chuan) 活動,在全國近4萬(wan) 個(ge) 營業(ye) 網點營造良好的宣傳(chuan) 氛圍。
各地營業(ye) 網點還開展了形式豐(feng) 富、亮點紛呈的廳堂宣傳(chuan) 教育活動。江蘇省分行組織轄內(nei) 網點開展“一分鍾宣教”,向客戶講解防範電信詐騙、反洗錢、反假幣、存款保險及征信安全等金融知識。遼寧省鞍山市中華路支行邀請烈士山小學學生到支行開展開學“金融第一課”活動,播放金融百科係列動畫,激發青少年金融知識學習(xi) 興(xing) 趣。浙江省衢州市分行營業(ye) 部舉(ju) 辦金融知識沙龍,結合不同群體(ti) 的金融需求,普及保險、基金、理財等金融知識。
多方聯動提升宣教影響力
為(wei) 提升宣教影響力,郵儲(chu) 銀行各級機構積極與(yu) 相關(guan) 單位開展合作,吸引不同領域的消費者群體(ti) 參加宣傳(chuan) 活動,形成了多方聯動、共同發力的宣傳(chuan) 態勢。
廣東(dong) 省分行和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廣東(dong) 省分公司、中郵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廣東(dong) 省分公司、中郵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共同開展“匯聚金融力量共創美好生活”主題宣傳(chuan) ,開展現場答疑解惑、宣講介紹等活動。重慶分行聯合重慶市公安局經偵(zhen) 總隊、重慶市反詐騙中心和江北區反詐騙中心,借助專(zhuan) 家力量開展“反詐宣傳(chuan) 進萬(wan) 家”主題活動,讓經驗豐(feng) 富的專(zhuan) 家把反假幣、防詐騙方法傳(chuan) 授給公眾(zhong) 。福建省分行聯合福州大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福建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同心反詐守護萬(wan) 家全民反詐你我同行”主題晚會(hui) ,以真實案例提升公眾(zhong) 風險防範意識。
“五進入”助力教育宣傳(chuan) 走深走實
郵儲(chu) 銀行積極開展“五進入”(金融知識進農(nong) 村、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ye) 、進商圈)集中教育宣傳(chuan) 活動,助力宣教活動走深走實。同時,以“五進入”活動為(wei) 契機,在全行範圍開展“金融知識進鄉(xiang) 村——郵你鄉(xiang) 伴”專(zhuan) 項宣傳(chuan) ,將金融知識宣傳(chuan) 資源向邊遠地區、民族地區傾(qing) 斜,打通金融知識宣傳(chuan) “最後一公裏”。
吉林省分行走進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鹿鄉(xiang) 鎮育民村,舉(ju) 行“農(nong) 村金融教育示範基地”揭牌儀(yi) 式,並通過設立金融知識宣傳(chuan) 欄、宣傳(chuan) 牆、打卡屋等方式向農(nong) 民朋友宣傳(chuan) 金融知識。河北省分行組織轄內(nei) 機構深入全省700餘(yu) 個(ge) 鄉(xiang) 村,開展“金融知識進鄉(xiang) 村——郵你鄉(xiang) 伴”活動,觸及村民超114萬(wan) 人次。山西省太原市塢城路支行聯合社區開展“金融知識進社區”活動,為(wei) 居民講解防範電信詐騙、抵製非法集資等知識。深圳分行成立宣教誌願者團隊,走進學校開展青少年財商小課堂,幫助孩子們(men) 從(cong) 小培養(yang) 財商意識。北京分行組織轄內(nei) 機構為(wei) 北京德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ye) 員工介紹理財保險、防電信詐騙等金融知識。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閱海萬(wan) 家支行、西城區支行走進周邊商圈,向商戶講解征信知識,警惕非法集資。
下一步,郵儲(chu) 銀行將繼續發揮自身點多麵廣、網點下沉的優(you) 勢,推進金融知識傳(chuan) 播更廣更深,同時加強對老年人、新市民等群體(ti) 的金融知識宣傳(chuan) 教育力度,滿足不同群體(ti) 的差異化金融服務需求,以實際行動踐行金融為(wei) 民,傳(chuan) 遞更多金融溫暖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