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港股印花稅將降至0.1% 還將推更多活躍市場舉措

發布時間:2023-10-26 15:38:00來源: 中國經濟網

  本報記者 謝若琳 見習(xi) 記者 毛藝融

  港股市場呼籲已久的印花稅調整終於(yu) 落地。

  10月25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以下簡稱《施政報告》)中表示,將股票印花稅稅率由目前買(mai) 賣雙方各按交易金額支付0.13%下調至0.1%,目標於(yu) 11月底完成立法程序。

  為(wei) 鞏固股票市場競爭(zheng) 力,《施政報告》提及諸多重磅改革舉(ju) 措,包括GEM(創業(ye) 板)改革、縮窄股票買(mai) 賣價(jia) 差、促進海外發行人上市、便利上市人回購股份、促進香港股票人民幣計價(jia) 交易等,有望盡快研究落實。

  下調印花稅稅率

  將提振市場情緒

  8月29日,香港特區政府宣布“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專(zhuan) 責小組”成立,以全麵檢視影響股票市場流動性的因素,並向行政長官提交改善建議。

  調減印花稅稅率的呼聲已久,此次下調符合市場預期。從(cong) 目前的0.13%下調至0.1%,將減低投資者的交易成本、提振市場情緒,提升香港股票市場的競爭(zheng) 力。

  據中信建投證券測算,此前香港特區政府收取的股票印花稅為(wei) 0.13%,且麵向買(mai) 賣雙方雙邊收取,合計收取的印花稅達到總成交金額的0.26%,是今年A股調降後的5.2倍。

  對此,都會(hui) 金融香港研究部主管岑智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下調股票印花稅對港股市場具有正麵作用,調整後與(yu) 2021年的0.1%一致,因此下調幅度有限。但整體(ti) 來看,除印花稅外,港股還存在交易征費和股份交收費等其他費用,交易成本仍然高於(yu) 其他主要交易所。後續可以考慮進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優(you) 化交易規則,以此吸引更多投資者。

  “香港降印花稅對港股會(hui) 有正麵影響,但是更關(guan) 鍵的市場支持來自中央財政將在今年四季度增發2023年國債(zhai) 10000億(yi) 元。港股反彈的時間和幅度還受到香港國際地位和人民幣匯率影響。”薩摩耶雲(yun) 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中信建投證券研報認為(wei) ,通過複盤曆史上港股印花稅多次調整對市場的影響,發現印花稅調整對短期情緒影響較大,但中長期來看並非市場走勢的決(jue) 定性因素,印花稅調整對港股成交活躍度的提升及投資者結構的改變作用並不明顯。

  流動性壓力下

  更多重磅改革待推出

  據港交所統計,2020年至2022年,港股日均成交額分別為(wei) 1295億(yi) 港元、1667億(yi) 港元、1249億(yi) 港元。而今年前三季度,港股市場日均成交金額為(wei) 1097億(yi) 港元,較2022年同期下降12%。此外,年內(nei) 多個(ge) 港股單日成交額在800億(yi) 港元以下,甚至9月份個(ge) 別交易日超700隻個(ge) 股出現零成交。

  從(cong) 估值角度看,港股估值仍處於(yu) 曆史低位。截至10月25日收盤,恒生指數(HSI.SI)當前的市盈率為(wei) 8.36倍,市盈率百分位3.21%,比過去三年內(nei) 96.79%的時間低。

  目前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專(zhuan) 責小組已提交報告。“包括促進海外發行人上市、便利上市人回購股份、維持惡劣天氣下交易、優(you) 化交易機製和拓展市場推廣等,以及未來繼續優(you) 化市場的建議方向,已要求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hui) 與(yu) 港交所密切合作,全麵研究如何落實。”李家超表示。

  股票買(mai) 賣價(jia) 差方麵,港交所和金融監管機構將展開檢討,透過探索縮窄最低上落價(jia) 位,令有流動性但受限最低上落價(jia) 位的股票價(jia) 格可更反映市況,降低價(jia) 差。港交所會(hui) 在明年第二季度就具體(ti) 措施谘詢市場意見。

  降低市場信息費用方麵,港交所會(hui) 提供固定費率的企業(ye) 數據計劃,檢視持續實時數據服務收費標準,便利投資者獲得實時市場數據,減低相關(guan) 成本。新收費在今年內(nei) 實施。

  此外,GEM改革將加快,預計明年一季度修訂版規則生效。港交所已就GEM市場改革提出建議並展開谘詢,包括簡化轉往主板的機製、增加科研公司上市途徑等。考慮公眾(zhong) 意見後,港交所會(hui) 在明年第一季度實施經修訂的上市規則。

  李家超表示,3000萬(wan) 港元或以上的合資格投資者可通過“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 申請來港,可投資股票、基金、債(zhai) 券等資產(chan) ,房地產(chan) 除外。(證券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