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發1萬億元國債有利於帶動國內需求 多部門推動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本報記者 韓 昱
據新華社10月24日消息,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第六次會(hui) 議表決(jue) 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常務委員會(hui) 關(guan) 於(yu) 批準國務院增發國債(zhai) 和2023年中央預算調整方案的決(jue) 議,明確中央財政將在今年四季度增發2023年國債(zhai) 1萬(wan) 億(yi) 元。
此次增發國債(zhai) 資金規模較大,引起了市場的高度關(guan) 注。那麽(me) ,這1萬(wan) 億(yi) 元國債(zhai) 對經濟增長的直接拉動作用會(hui) 體(ti) 現在哪些方麵?具體(ti) 又將怎樣使用?
國債(zhai) 資金投入使用後
客觀上有利於(yu) 帶動國內(nei) 需求
10月25日,財政部副部長朱忠明在國新辦舉(ju) 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hui) 上表示,今年以來,我國更好統籌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大局,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國民經濟持續恢複、總體(ti) 回升向好。特別是三季度以來,整體(ti) 回升的態勢更趨明顯,多個(ge) 領域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這次增發1萬(wan) 億(yi) 元國債(zhai) 的主要目的,是落實中央政治局常委會(hui) 會(hui) 議的部署,支持災後恢複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的項目建設,是補短板、強弱項、惠民生的重要安排。
在資金規模方麵,朱忠明介紹,結合災後恢複重建和防災減災救災工作需要,並統籌財政承受能力,決(jue) 定在今年四季度增加發行2023年國債(zhai) 1萬(wan) 億(yi) 元,作為(wei) 特別國債(zhai) 管理。按此測算,2023年全國財政赤字由3.88萬(wan) 億(yi) 元增加到4.88萬(wan) 億(yi) 元,中央財政赤字由3.16萬(wan) 億(yi) 元增加到4.16萬(wan) 億(yi) 元,預計財政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
“雖然今年的赤字率有小幅提高,但我國政府的負債(zhai) 率仍處於(yu) 合理區間,整體(ti) 風險可控。國債(zhai) 資金投入使用以後,也會(hui) 積極帶動國內(nei) 的需求,進一步鞏固我國經濟回升向好的態勢。”朱忠明表示。
“此項措施有助於(yu) 提振市場信心,鞏固三季度以來的經濟複蘇轉強勢頭。”東(dong) 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此次增發國債(zhai) ,一方麵意味著財政政策保民生持續發力,有助於(yu) 彌補抗災短板,切實增強我國抵禦自然災害的韌性;另一方麵,這也將有效緩解地方政府財政收支壓力,並使得地方政府能夠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拿出更多財政資源穩增長,其中包括保持基建投資增速處於(yu) 較高水平。
關(guan) 於(yu) 預算安排,朱忠明介紹,此次增發的1萬(wan) 億(yi) 元國債(zhai) ,全部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根據有關(guan) 工作進展和項目儲(chu) 備等情況安排使用,以強有力的資金保障工作的落實,集中力量支持災後恢複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在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看來,在土地財政收入下降以及化債(zhai) 背景下,地方較難通過自有財力大幅增加災後重建等領域資金投入及建設支出。通過中央財政增發國債(zhai) 並向地方轉移支付的方式可以有效統籌改善各地財政狀況,緩解並優(you) 化地方財政壓力與(yu) 債(zhai) 務結構,促進經濟企穩回升。
快速精準直達具體(ti) 項目
盡早形成實物工作量
關(guan) 於(yu) 此次增發國債(zhai) 項目建設有關(guan) 工作,在前述會(hui) 議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shu) 長張世昕表示,為(wei) 促進資金使用精準有效,本次增發國債(zhai) 資金全部按項目管理。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落實“資金和要素跟著項目走”的原則,與(yu) 財政部會(hui) 同有關(guan) 方麵,統籌推進國債(zhai) 項目安排實施各項工作。
張世昕介紹,國家發改委從(cong) 編製規劃和推進項目等方麵積極做好有關(guan) 工作,為(wei) 增發國債(zhai) 項目實施做好準備,主要包括三方麵,一是加快編製災後恢複重建規劃。按照國務院部署,國家發改委抓緊牽頭組織編製《以京津冀為(wei) 重點的華北地區災後恢複重建提升防災減災能力規劃》,北京、天津、河北、吉林、黑龍江等五省市也分別編製地方規劃,以高質量規劃引領恢複重建工作。
二是提前做好項目準備。9月份以來,國家發改委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組織各地方圍繞災後恢複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抓緊篩選準備了一批重點項目,同時督促地方加快推進前期工作,為(wei) 國債(zhai) 發行使用打下了堅實的項目基礎。
三是研究建立項目工作機製。與(yu) 財政部等研究增發國債(zhai) 項目實施工作機製,明確了項目篩選、要素保障、推進實施、監督管理等工作安排,提前推進準備工作,確保國債(zhai) 資金一旦到位後,能夠快速精準直達具體(ti) 項目,盡早形成實物工作量。
此外,此次增發國債(zhai) 資金規模較大,使用領域也較多,就資金安排使用方麵,朱忠明表示主要有以下四方麵考慮,一是中央承擔還本付息。此次增發的1萬(wan) 億(yi) 國債(zhai) 全部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使用,全部列為(wei) 中央財政赤字,還本付息由中央承擔,不增加地方償(chang) 還負擔。
二是今明兩(liang) 年安排使用。當前已進入四季度10月下旬,根據相關(guan) 工作進展和項目儲(chu) 備等情況,增發的國債(zhai) 資金初步考慮在2023年安排使用5000億(yi) 元,結轉2024年使用5000億(yi) 元,能夠以強有力的資金保障工作落實。
三是適當提高補助標準。為(wei) 了減輕地方財政配套壓力,將一次性適當提高相關(guan) 領域中央財政補助標準或補助比例,加大對地方支持力度,確保項目能夠順利實施。
四是單設轉移支付項目。為(wei) 保持預算年度間銜接,將參照以往做法,在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中單設“災後恢複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補助資金”項目,與(yu) 一般性轉移支付、專(zhuan) 項轉移支付並列,集中反映增發國債(zhai) 安排的支出。
“下一步,財政部將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抓緊細化工作安排,加強資金管理,及時下達資金預算,推動項目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朱忠明表示。(證券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