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廣西千年銅鼓重獲“新生” “敲響”中國與東盟文化交融音符

發布時間:2023-11-01 14:4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河池11月1日電 題:廣西千年銅鼓重獲“新生” “敲響”中國與(yu) 東(dong) 盟文化交融音符

  作者 韋佳秀

  施令鼓、福神布袋鼓、祭祀祈福葫蘆鼓......在廣西河池市東(dong) 蘭(lan) 縣的東(dong) 蘭(lan) 民間銅鼓收藏館內(nei) ,整齊陳列著東(dong) 漢以來中國各個(ge) 曆史時期鑄造的銅鼓藏品共150麵。

  近日,“2023年兩(liang) 岸媒體(ti) 壯美廣西行”采訪團走進東(dong) 蘭(lan) 民間銅鼓收藏館,了解壯族這一獨具特色的文化符號,並現場觀看銅鼓舞演出。

  銅鼓是流行於(yu) 中國古代的一種打擊樂(le) 器和祭祀用品,迄今已有2700多年曆史。據介紹,東(dong) 蘭(lan) 縣民間傳(chuan) 承使用的銅鼓多達612麵,占世界傳(chuan) 世銅鼓總量的四分之一。

  民間銅鼓愛好者執著“守護”

  東(dong) 蘭(lan) 民間銅鼓收藏館館長陳真陽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間收藏館是他的父親(qin) 陳耀靈留給他的“瑰寶”。

  陳真陽介紹,陳耀靈收藏的部分銅鼓為(wei) 周邊村民贈送。20世紀七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末,陳耀靈常常走村串戶,用中醫藥壯瑤醫藥為(wei) 村民治病。“一些村民知道我父親(qin) 喜歡銅鼓,就把家裏的銅鼓作為(wei) 報答贈予他。”

  憑著對銅鼓的一份熱愛以及傳(chuan) 承銅鼓文化的一份責任,2011年,陳真陽接過父親(qin) 的“接力棒”。然而,經營銅鼓收藏館並非一件易事。“今年以來,收藏館的遊客門票收入大概有兩(liang) 萬(wan) 元人民幣,這對於(yu) 日常維護所需投入的資金來說,可以說是杯水車薪。”

  對此,陳真陽開始尋求新的出路,與(yu) 當地銅鼓製造廠合作並進行銅鼓代售,緩解資金壓力。

  “在東(dong) 蘭(lan) 縣,每逢喜事都會(hui) 敲打銅鼓,現在購買(mai) 銅鼓的人越來越多。”陳真陽說,東(dong) 蘭(lan) 縣生產(chan) 的銅鼓一部分是本地人購買(mai) ,一部分銷往雲(yun) 南、貴州等地。

  近年來,當地出現多家銅鼓製造廠。東(dong) 蘭(lan) 傳(chuan) 承民間銅鼓廠的創辦人羅明金說:“去年一共賣了2000多套(銅鼓),單是在東(dong) 蘭(lan) 縣就賣了500套。”

  千年銅鼓重獲“新生”

  除了民間發力外,東(dong) 蘭(lan) 縣官方近年來高度重視銅鼓文化的保護與(yu) 傳(chuan) 承。

  東(dong) 蘭(lan) 縣文化廣電體(ti) 育和旅遊局副局長韋宛孜介紹,今年以來,東(dong) 蘭(lan) 縣結合戲曲進鄉(xiang) 村活動,開展了18場月月銅鼓會(hui) ,觀看人數達40多萬(wan) 人次;在壯族螞拐節期間,結合銅鼓文化開展非遺展示展演活動,吸引遊客駐足觀看。

  此外,東(dong) 蘭(lan) 縣采用“銅鼓+旅遊”的模式,將銅鼓造型融入當地風光,打造紅水河第一灣觀景台;在東(dong) 蘭(lan) 縣巴疇鄉(xiang) 巴英村打造螞拐文化旅遊景區,開發研學路線,讓銅鼓文化迸發出新的活力。

  韋宛孜表示,該縣正致力於(yu) 生產(chan) 更優(you) 質的音樂(le) 銅鼓,培養(yang) 精於(yu) 彈奏音樂(le) 銅鼓的人才。目前音樂(le) 銅鼓的生產(chan) 和演奏已有突破。

  東(dong) 蘭(lan) 縣縣城中學的數學教師譚安益、美術教師牙運永是東(dong) 蘭(lan) 音樂(le) 銅鼓的製造者,他們(men) 製作的音樂(le) 銅鼓能夠演繹完整的七聲音階,攻克了傳(chuan) 世銅鼓音域窄、音階不全的難題,讓銅鼓可以演奏不同的樂(le) 曲,與(yu) 更多樂(le) 器合奏。

  當天,台灣自媒體(ti) 人蔡如瑜走進東(dong) 蘭(lan) 民間銅鼓收藏館,學習(xi) 敲擊音樂(le) 銅鼓。她說:“我學了一首《水調歌頭》,用第一次接觸的銅鼓敲擊出我熟悉的音樂(le) ,感覺很奇妙。”

  蔡如瑜表示,通過傳(chuan) 統民俗表演以及非遺文化展示,讓她對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有了進一步了解,“我認為(wei) 這種形式的文化體(ti) 驗,可以讓兩(liang) 岸民眾(zhong) 產(chan) 生更強的情感鏈接。”她說。

  中國與(yu) 東(dong) 盟銅鼓文化“交融”

  “東(dong) 盟10國中,有9個(ge) 國家出土過銅鼓。”陳真陽介紹,中國的銅鼓和流傳(chuan) 於(yu) 東(dong) 盟國家的銅鼓,在造型、式樣、紋飾等特征上,有著很高的相似性。

  2006年,壯族銅鼓習(xi) 俗被列入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東(dong) 盟一些國家也有與(yu) 銅鼓相關(guan) 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他們(men) 的學者曾來到收藏館參觀。”陳真陽告訴記者,中國與(yu) 東(dong) 盟之間有著共同的銅鼓文化,也都同樣麵臨(lin) 銅鼓文化保護與(yu) 傳(chuan) 承的問題。

  韋宛孜介紹,今年12月下旬,東(dong) 蘭(lan) 縣計劃舉(ju) 辦紅水河流域(廣西)銅鼓文化論壇,邀請廣西、雲(yun) 南、貴州以及東(dong) 盟國家的專(zhuan) 家學者參會(hui) ,共同探討銅鼓文化發展。

  中國古代銅鼓研究會(hui) 原理事長、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原館長蔣廷瑜表示,中國與(yu) 東(dong) 盟可在中國—東(dong) 盟博覽會(hui) 期間舉(ju) 辦銅鼓文化論壇,進行深入的探討交流。“我相信,敲擊銅鼓這種穿越了千年的聲音,還將繼續回蕩在中國與(yu) 東(dong) 盟之間。”(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