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全球經濟增長預期放緩!我們該怎麽辦?

發布時間:2023-11-01 14:50:00來源: 國是直通車

  文/華卓瑪

  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預期增長3.1%,低於(yu) 2022年的3.4%。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預計將保持在3.1%的疲軟水平。

  同時,由於(yu) 地緣政治衝(chong) 突、通貨膨脹,世界經濟發展充滿不確定性,並遇到去全球化的逆流,國際經貿關(guan) 係、國際經貿規則日益碎片化。

  在此背景下,各國如何重振與(yu) 合作,全球經濟如何重回增長軌道?10月27日至29日,在國際金融論壇(IFF)20周年全球年會(hui) 上,來自全球50多個(ge) 國家的政要、國際金融機構領袖、專(zhuan) 家學者和企業(ye) 家代表,以“新資本、新價(jia) 值、新世界:全球經濟碎片化下的重振與(yu) 合作”為(wei) 題,探討上述問題。

  全球經濟複蘇,但依然疲軟

  在上述年會(hui) 上,《IFF2023年全球金融與(yu) 發展報告》發布。報告顯示,目前市場的共識是,2023年全球經濟將增長約3.1%,低於(yu) 2022年的3.4%(使用按購買(mai) 力平價(jia) 匯率計算的國家權重)。其中發達經濟體(ti) 將增長1.5%,發展中經濟體(ti) 將增長4.1%。但各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存在很大差異,反映了各國通脹水平和貨幣政策收緊步伐的差異、2022年的經濟增長力度不同以及一些國別因素。

  報告認為(wei) ,2024年全球經濟將繼續複蘇,但依然疲軟。新冠疫情終於(yu) 結束,不再掣肘全球經濟增長。大多數國家的貨幣緊縮周期可能在2024年結束。然而,緊縮的貨幣和金融狀況仍將持續,將繼續抑製需求增長從(cong) 而限製全球複蘇的步伐。在此背景下,預計2024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1%,與(yu) 2023年持平。

  在主要經濟體(ti) 中,美國經濟2023年預計將增長2%,稍低於(yu) 2022年的2.1%。2024年預計美國經濟增長將放緩至1.2%。盡管貨幣政策急劇收緊,美國經濟到目前為(wei) 止仍保持了韌性。穩定的就業(ye) 增長和工資上漲提振了家庭消費,政府的財政激勵措施刺激了企業(ye) 投資。美國未來經濟增長麵臨(lin) 的主要風險在於(yu) ,如果貨幣緊縮結束得太早,會(hui) 導致通脹再度飆升;如果貨幣緊縮結束得太晚,經濟會(hui) 陷入衰退,導致更多的銀行倒閉並加劇金融的不穩定。

  在歐盟三大成員國中,法國經濟在2023年和2024年預計將分別增長0.9%和1%,意大利兩(liang) 年均增長0.7%,德國經濟2023年預計將萎縮0.4%,但2024年預計將增長0.9%。由於(yu) 潛在的通脹壓力仍然很大,歐洲央行預計將繼續其緊縮的貨幣政策,並在較長時間內(nei) 將利率維持在當前水平,以實現2%的通脹目標。但歐盟基金的使用和支付會(hui) 支持經濟增長。歐盟未來經濟增長麵臨(lin) 的一個(ge) 主要風險是俄烏(wu) 衝(chong) 突升級,導致能源價(jia) 格飆升,消費者和企業(ye) 信心大幅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指出,中國經濟2023年和2024年預計將分別增長5.2%和5%。為(wei) 了支持經濟增長,中國政府在今年7月下旬推出了20項措施,以幫助促進消費支出。這些措施包括放寬購車限製,鼓勵購買(mai) 新能源汽車;支持首套購房者和改善性購房需求;增加家裝和家用電子產(chan) 品的消費;促進體(ti) 育、娛樂(le) 、外出就餐、旅遊和健康服務消費。為(wei) 了增強民營企業(ye) 的信心,官方還公布了一係列鼓勵私人投資的措施,包括放寬一些關(guan) 鍵部門的準入和提供融資支持。

  全球經濟碎片化製約經濟增長

  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助長了貿易保護主義(yi) ,越來越多國家以“國家安全”等名義(yi) 使用貿易限製措施,全球經濟遭遇“去全球化”的逆流,呈碎片化。

  報告指出,烏(wu) 克蘭(lan) 危機曆時一年半後仍在繼續,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緣政治風險。與(yu) 此同時,中東(dong) 、朝鮮半島以及中美關(guan) 係近期的緊張局勢也沒有緩和的跡象。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正在導致地緣經濟和金融分裂,因為(wei) 部分國家為(wei) 了削弱對立國家,越來越多地采用單邊經濟製裁和經濟政策武器化措施。

  這些措施包括貿易限製和禁運,發動貿易戰,限製尖端技術和高科技產(chan) 品出口,篩選投資,禁止對外直接投資,將銀行從(cong) SWIFT國際支付體(ti) 係中移除,以及製造業(ye) 回流和向盟國轉移。

  這些措施往往與(yu) 所謂的長臂管轄一起實施,正在削弱全球貿易和跨境資本流動,限製技術傳(chuan) 播和技能流動,增加生產(chan) 、營商和融資成本,從(cong) 而製約全球經濟增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僅(jin) 貿易碎片化就可能使全球經濟損失高達其GDP總和的近7%。如果加上技術脫鉤,一些國家的長期損失可能會(hui) 高達其GDP的12%。如果再考慮到對跨境移民的限製、資本流動萎縮以及應對全球挑戰國際合作的減少,影響可能會(hui) 更大。

  同時,IFF副主席、世界貿易組織原副總幹事易小準表示,全球經濟遭遇“去全球化”的逆流,國際經貿關(guan) 係、國際經貿規則日益碎片化,全球經濟治理麵臨(lin) 著多重挑戰,特別是主要發達國家正在將經貿問題地緣政治化和泛安全化,推出了很多針對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保護主義(yi) 政策,對以規則為(wei) 基礎的全球經貿治理秩序造成巨大衝(chong) 擊。

  IFF學術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長趙忠秀提到,2023年世界經濟表現出一個(ge) 新跡象——地緣政治緊張,全球價(jia) 值鏈也呈現碎片化。在他看來,全球半導體(ti) 價(jia) 值鏈和市場的碎片化,有可能導致傷(shang) 害創新、產(chan) 能過剩等問題,甚至對當前非常有效的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模型產(chan) 生一定的影響。

  通脹仍保持高位金融市場更具波動性

  在全球經濟碎片化,製約經濟增長的同時,通脹依然是全球經濟的一個(ge) 巨大隱患。

  報告顯示,目前市場普遍的觀點是,全球通脹將繼續下降,並在2025年下半年或2026年下降至接近央行目標或疫情前的長期平均水平。然而,若幹個(ge) 因素可能導致通脹在2024年及之後一段時期保持高位。

  主要包括能源和食品的核心通脹率仍遠高於(yu) 央行的目標、俄烏(wu) 衝(chong) 突升級可能對全球能源和糧食市場造成更大的衝(chong) 擊、央行過早結束貨幣緊縮而未能充分遏製需求增長、由於(yu) 氣候變化而更頻繁發生的極端天氣事件和自然災害影響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從(cong) 而提高食品價(jia) 格等。

  國際金融論壇(IFF)聯合主席、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周小川表示,全球通脹升速雖有所減緩,但核心通脹能黏性較強,下降速度緩慢,IMF預測今年全球通脹水平將從(cong) 2022年的8.7%降至6.8%,但大多數國家的通脹則至少要到2025年才能回落到央行目標水平,因此,主要發達經濟體(ti) 央行或在較長時間內(nei) 維持高利率的環境,全球債(zhai) 務風險和金融風險都值得關(guan) 注。

  報告指出,持續的通脹可能導致利率長期走高,使得金融市場估值承壓。而經濟增長放緩可能比預期更加迅速和嚴(yan) 重,從(cong) 而加劇整體(ti) 的金融風險。由此而言,經濟是否可以軟著陸仍然懸而未決(jue) 。如果通脹和經濟停滯同時產(chan) 生,將導致市場劇烈調整。貨幣當局和金融監管機構應保持警惕,防範相關(guan) 脆弱性,以避免係統性風險。

  與(yu) 此同時,地緣政治風險在可預見的未來沒有任何消退的跡象。一些國家訴諸單邊經濟製裁和經濟政策武器化以削弱對手,這將大大增加金融碎片化的風險。

  國際金融論壇(IFF)聯合主席、韓國前總理、聯合國大會(hui) 主席理事會(hui) 主席韓升洙表示,長期的高通脹會(hui) 導致很多金融資產(chan) 價(jia) 格下跌,會(hui) 使得金融市場更具有波動性,而且很有可能會(hui) 產(chan) 生金融危機。在這樣一個(ge) 交叉點上,中國的全球增長和中國金融穩定性對於(yu) 整個(ge) 全球社會(hui) 都至關(guan) 重要。

  加強合作改革國際架構,以應對挑戰

  展望未來,如何在全球經濟麵臨(lin) 種種挑戰的情形下,重回增長軌道?合作與(yu) 重構框架成為(wei) 共識。

  美國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表示:“我們(men) 真的需要進行全球的合作。對我來說其中最重要的挑戰:否能夠打造一個(ge) 國際的框架,讓我們(men) 在不同的經濟體(ti) 係當中既有競爭(zheng) 也有合作,在區域間競爭(zheng) 、在國際間合作,有法製的解決(jue) 主要的挑戰。”

  同時,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提出,我們(men) 要大步伐、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有太多的領域在國際架構中是需要改革的,比如解決(jue) 主權、債(zhai) 務的結構調整方麵並沒有有效的工具,還有像通貨膨脹問題、俄烏(wu) 衝(chong) 突中所麵臨(lin) 的供需問題。

  “還有讓發展中國家獲得相關(guan) 的技術,我們(men) 在新冠疫情大流行的過程中看到發展中國家難以獲得疫苗。”他還指出,“在綠色技術方麵,當前的很多規則是為(wei) 有購買(mai) 能力的富國設計的,並沒有很好地去反映出真正麵臨(lin) 氣候危機的貧窮國家的需求。”

  國際金融論壇(IFF)顧問、全球發展中心主席馬蘇德·艾哈邁德也表示:“走向未來,我們(men) 都要承擔一項任務,就是幫助重新設計國際組織方麵的要素,使得國際組織更能勝任幫助各國應對衝(chong) 擊。”

  周小川建議,麵對當前的經濟挑戰,各國應該加強協調合作、共同應對,應堅持全球化的正確方向,捍衛多邊主義(yi) ,避免搞築牆設壘、脫鉤斷鏈和經濟脅迫,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反對保護主義(yi) ,避免濫用國家安全理由限製貿易和投資。

  國際金融論壇(IFF)學術委員、亞(ya) 洲開發銀行前副首席經濟學家莊巨忠也提出,要加強國際合作,奉行多邊主義(yi) ,以便共同應對共同的挑戰。包括要加強協調經濟政策,加快綠色轉型,在WTO的框架之下來解決(jue) 貿易爭(zheng) 端,通過談判緩解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支持低收入國家。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