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篇獲獎作品作者為同一人”自娛自樂還是另有隱情?
□重舟
近日,河南方城文聯主辦的文學藝術有獎征文活動,獲獎名單引發網友熱議。名單顯示,20餘(yu) 篇獲獎文章中,有12篇係同一名作者。根據網傳(chuan) 截圖,2023年10月26日,方城縣文聯官方公眾(zhong) 號“裕州心聲”發布的《“清風方城”文學藝術作品有獎征文獲獎名單揭曉》顯示,有獎征文活動由方城縣紀委監委、方城縣文聯聯合主辦,各相關(guan) 協會(hui) 和方城縣《裕州心聲》編輯部承辦。
幾乎任何評選結果都難免被評議,但這次的有獎征文活動所引發的爭(zheng) 議,還是讓圍觀者驚掉了下巴。不僅(jin) 其中的12篇獲獎文章係同一名作者,而且全部的23篇獲獎文章中,僅(jin) 5篇文章的作者不在《裕州心聲》編輯部名單之中。而這家刊物的編輯部正是此次征文活動的承辦方之一。於(yu) 是,自己承辦的活動,多由自己人參加、自己人獲獎,如此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怎能令人信服?
毫不誇張地說,這個(ge) 看起來由多個(ge) 部門聯合主辦的正兒(er) 八經的征文活動,實際上弄成了內(nei) 部人的專(zhuan) 場。比如,該編輯部的18篇獲獎文章,作者囊括了從(cong) 總編到副總編,再到主編、副主編、編委成員、策劃等上上下下的骨幹力量,儼(yan) 然是編輯部內(nei) 部的自娛自樂(le) 。這一方麵說明,該編輯部在承辦此次活動上的“投入”和“參與(yu) ”確實是非常“積極”的,簡直是全員上場;但另一方麵,這種荒唐操作,也把最基本的評選公正和職業(ye) 操守拋在了腦後。
事件曝光後,作為(wei) 活動主辦方的當地文聯負責人表示,這份引起爭(zheng) 議的獲獎名單隻是初評結果,“還沒經過主辦方同意,就發到了網上”。言下之意,這又是個(ge) 別工作人員的不當操作所致。但問題在於(yu) ,即便是初評結果,它的出現也是荒唐的。要知道,讓承辦方的人員參與(yu) 到評選之中來,這本身就違背了最基本的中立原則。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評選的公正性何以保障?也就是說,即便最終不是主要由承辦方的工作人員獲獎,在未能排除承辦方人員參賽的那一刻起,該項有獎征文活動的公正性就已經打上了一個(ge) 大問號。對此,主辦方難道就沒有基本的把關(guan) 審核?
或許,這次活動表麵看是承辦方在“自娛自樂(le) ”,但也不排除,他們(men) 不過也是“趕鴨子上架”。一個(ge) 值得注意的細節是,這次活動,一共隻收到了49份征文作品,而初評的獲獎作品就高達23篇。顯然,相較於(yu) 獲獎作品數量,這樣的參賽作品數量明顯是不足的。如果進一步拋開承辦方人員的“積極”參與(yu) ,可能真正“有效”的參與(yu) 作品要少得可憐。那麽(me) ,在這種情況下,此次活動顯然就沒法“成功”舉(ju) 辦了。有沒有一種可能:承辦方看似不專(zhuan) 業(ye) 的參與(yu) ,實際可能是為(wei) 了配合活動能夠繼續進行,從(cong) 而扮演了一種“救場者”的角色?如果這種猜測成立,這個(ge) 淪為(wei) 笑柄的有獎征文活動,或許不過在一開始就是一種“形式主義(yi) ”思維的產(chan) 物。
這就必須提到一個(ge) 背景。當地官方曾發布信息稱,舉(ju) 辦該活動是“為(wei) 激勵全縣黨(dang) 員幹部更加忠誠幹淨、擔當作為(wei) ,達到風清氣正”。從(cong) 公開信息看,類似的主題征文活動其實在不少地方都有。一般來講,一個(ge) 好的主題征文活動,除了主題鮮明,立意良好,還需要主辦方和承辦方開展大量的前期調研、宣傳(chuan) 推廣,吸引足夠多足夠好的作品參與(yu) ,並經過公開公正評選,方能產(chan) 生出實至名歸的優(you) 勝者,並對社會(hui) 起到正麵的價(jia) 值引導作用。
方城縣的這次征文活動,雖說初衷良好,操作手法卻奇葩而粗礪,還沒完結就“搞砸了”,留下的教訓不可謂不深刻。(羊城晚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