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生殖項目入醫保,沒必要太謹慎
□羅誌華
廣西宣布“試管嬰兒(er) ”等項目入醫保能如期落地嗎?10月27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醫療保障局發布通知,11月1日起,廣西將取卵術等部分治療性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和工傷(shang) 保險基金支付範圍。消息一出,即引發廣泛關(guan) 注。對於(yu) 政策是否能落實的質疑,廣西醫保局回應稱,相關(guan) 政策不僅(jin) 已經向國家備案,而且已經下發至各醫院,醫保局確定政策將於(yu) 11月1日落地。(10月31日央視網)
網上之所以對這事產(chan) 生懷疑,主要是因為(wei) 此前多地都曾在確定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項目入醫保的政策落地時間後,又宣布暫緩實行。有的暫緩執行後,又重新將其提上了日程。有些地方則至今暫未公布輔助生殖項目入醫保的下一步計劃。如今廣西對上向國家備案,對下已下發文件,推行過程比較幹脆利索,這一惠民政策或將實打實地得到落實。
輔助生殖項目之所以難入醫保,主要是因為(wei) 一個(ge) “錢”字。有些輔助生殖項目如“試管嬰兒(er) ”等,不僅(jin) 單次收費比較貴,而且有時嚐試幾次未必能夠成功,假如接受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的人多了,就會(hui) 對醫保基金構成不小的壓力。要知道,醫保基金以“保基本”為(wei) 原則,而輔助生殖服務尤其是“試管嬰兒(er) ”醫療服務,目前或許隻有少數人才能獲得,對這些項目納入醫保報銷保持謹慎,有其合理性。
然而,在不孕不育率持續升高、人口出生率大幅下滑的當前,將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已日益緊迫。《中國不孕不育現狀調研報告》顯示,我國育齡夫婦不孕不育發病率從(cong) 20年前的2.5%~3%攀升到目前的12.5%~15%。並且受生育年齡推遲、不良生活方式比較普遍等因素影響,不孕不育夫婦人數可能呈現日益增加趨勢,盡快將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不僅(jin) 有望提升社會(hui) 整體(ti) 生育率,而且還關(guan) 係到千千萬(wan) 萬(wan) 個(ge) 家庭的幸福。
不孕不育發病率攀升,也使得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越來越具有普遍性,將其納入醫保,“保基本”的意味也越來越濃厚。納入醫保的確對醫保基金構成不小的壓力,但這個(ge) 問題也不是沒有辦法化解,比如可先確定較低的報銷比例,或將部分昂貴的項目暫時排除在保障範圍之外,經過一個(ge) 周期的觀察與(yu) 核算之後,再確定是否提高報銷比例、擴大報銷範圍。漸漸地擴圍和多方分擔費用等做法,不僅(jin) 醫保基金更可承受,而且也容易獲得民眾(zhong) 的理解與(yu) 配合。
將包括“試管嬰兒(er) ”在內(nei) 的輔助生殖項目納入醫保,時機或已成熟。在當前的形勢下,沒必要對這一做法過於(yu) 謹慎,相反,還應該將其當作生育配套政策之一來推廣。隻要政策製定科學合理,醫療機構提前做好布局和應對準備,這一惠民政策就能夠不折不扣落到實處,用更優(you) 質和更易獲得的輔助生殖技術服務,讓更多不孕不育家庭早日實現擁有孩子的夢想。(羊城晚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