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貓狗糧被投毒”如何越傳越離譜

發布時間:2023-11-01 14:55:00來源: 解放日報

  涉事商家已澄清,謠言卻越傳(chuan) 越廣,一些自媒體(ti) 看似愛護動物,實則蹭流量博眼球

  “貓狗糧被投毒”如何越傳(chuan) 越離譜

  ■一名一線快遞員則告訴上海辟謠平台,快遞上出現小孔的原因很多。快遞在配送中,會(hui) 經過各種傳(chuan) 送和運輸設備,不同快遞之間也會(hui) 擠壓摩擦,都可能產(chan) 生包裝盒或袋上的孔洞

  ■還有食品生產(chan) 企業(ye) 負責人提醒,部分食品包裝本身就有孔洞,有的是為(wei) 了排氣,釋放包裝裏的氣體(ti) ,能避免產(chan) 品在運輸中,因內(nei) 含氣體(ti) 互相擠壓而出現破包。還有的是為(wei) 了避免兒(er) 童將包裝袋當作玩具而引發窒息

  上海辟謠平台

  最近,上海辟謠平台後台收到很多粉絲(si) 詢問,網傳(chuan) “貓狗糧快遞被針管投毒”的消息是真的嗎?還有粉絲(si) 問:“一開始傳(chuan) ‘貓狗糧被投毒’,現在怎麽(me) 又開始傳(chuan) ‘網購零食遭遇無差別投毒’了?”更有粉絲(si) 表示,上述消息不像真的,但越傳(chuan) 越廣,希望盡快澄清,避免引發恐慌。

  上海辟謠平台調查發現,截至發稿,“貓狗糧快遞被針管投毒”的最初消息已被辟謠;主要快遞公司也表示,近期沒有發現快遞被投毒的現象;各地警方或官方也沒有通報過類似案件。

  但是,部分自媒體(ti) 肆意渲染,造成“寵物食品快遞被投毒”甚至“網購零食會(hui) 被投毒”等傳(chuan) 言發酵傳(chuan) 播。

  包裝上有孔就是被下毒?

  追溯發現,“貓狗糧快遞被投毒”源自10月20日左右在網上傳(chuan) 播的一段視頻。從(cong) 視頻看,消費者收到的寵物食品包裝袋上有小孔。當時,烈犬咬人事件熱度較高,有網民就此認為(wei) ,這是有人為(wei) 報複寵物飼養(yang) 者而通過針管注射,在寵物食品快遞裏下毒。

  不過,涉事的寵物食品商家很快辟謠表示,小孔實為(wei) 快遞外包裝破損導致,還介紹了網傳(chuan) 視頻的前因後果:視頻中的產(chan) 品為(wei) 10月13日發貨,消費者10月15日收到商品後,發現包裹破損,就將包裝拍成視頻發到群裏谘詢原因。這段視頻被人發到網上,剪輯並解讀成“投毒”。事實上,消費者已經退回產(chan) 品,商家也表示將更換包裝。

  然而,“寵物食品被針管投毒”的消息沒有因商家辟謠而消失,反而愈演愈烈。

  原因之一是有更多的消費者反映,在收到的寵物食品上發現小孔,擔心被下毒。這些小孔又是怎麽(me) 回事呢?

  順豐(feng) 、“四通一達”、極兔等主要快遞公司的客服人員表示,近期沒有接到消費者反映快遞被下毒的投訴,公司也沒有發現相關(guan) 事件。某快遞公司管理人員表示,在快遞中轉環節出現“投毒”的可能性相當小,因為(wei) 大倉(cang) 、分揀倉(cang) 等中轉站點都屬於(yu) “閑人莫入”,有嚴(yan) 格的門禁製度和監控記錄。如果快遞被私自處理,屬於(yu) 嚴(yan) 重的紀律問題,不僅(jin) 公司內(nei) 部會(hui) 處分當事人,還會(hui) 根據事件性質向監管部門或執法部門報案。

  “不過,在終端配送環節,快遞被人私自處理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比如調包、偷盜、遺失等。如果接到消費者投訴,從(cong) 終端配送員到網點再到中轉站,都會(hui) 一路徹查。”該人士承認終端快遞有管理漏洞,但他強調,“近期沒有發現過投毒情況。”

  一名一線快遞員則告訴上海辟謠平台,快遞上出現小孔的原因很多。快遞在配送中,會(hui) 經過各種傳(chuan) 送和運輸設備,不同快遞之間也會(hui) 擠壓摩擦,都可能產(chan) 生包裝盒或袋上的孔洞。

  還有食品生產(chan) 企業(ye) 負責人提醒,部分食品包裝本身就有孔洞,有的是為(wei) 了排氣,釋放包裝裏的氣體(ti) ,能避免產(chan) 品在運輸中,因內(nei) 含氣體(ti) 互相擠壓而出現破包。還有的是為(wei) 了避免兒(er) 童將包裝袋當作玩具而引發窒息。這些都是正常的包裝設計。

  他建議,消費者應從(cong) 正規的渠道網購商品,收貨後注意包裝完整性,如果外包裝完好而內(nei) 包裝破損,可直接聯係商家協商處理。

  上海辟謠平台還注意到,雖然有不少網民通過視頻或文字表示自己收到了包裝上有孔的寵物食品,但報警或將相關(guan) 食品送檢的幾乎沒有。有網民因此就部分“快遞包裝有孔”的視頻真偽(wei) 提出質疑。而截至發稿,也沒有公安機關(guan) 公開表示接到相關(guan) 報警或有相關(guan) 案件。

  自媒體(ti) 惡意解讀

  造成“寵物食品快遞被下毒”傳(chuan) 言進一步傳(chuan) 播,與(yu) 部分自媒體(ti) “看圖說話”、煽風點火也有很大的關(guan) 係。

  上海辟謠平台注意到,有的自媒體(ti) 罔顧商家已經澄清事件經過的事實,而是從(cong) “如果寵物食品快遞被投毒”的假設出發,表示“法律人士指出投毒要承擔刑事責任”“呼籲監管部門加強監管”等,用看似客觀中立的態度營造出“投毒事件確實存在”的假象,誤導公眾(zhong) 。

  有的自媒體(ti) 用一驚一乍的口吻講述相關(guan) 事件,把涉事寵物食品企業(ye) 解釋事情經過的正常回複解讀成“震驚全網”,博取關(guan) 注。

  還有的自媒體(ti) 自相矛盾,一邊在解讀中承認“網傳(chuan) 消息真假難辨”,另一邊又用各種理由解釋為(wei) 什麽(me) 發現了包裝有孔後,沒人報警或送檢。

  更為(wei) 離譜的是,有自媒體(ti) 開始拍攝“寵物主人擔心寵物中毒,自己食用貓糧狗糧測毒”等視頻,或者編造“寵物聞了快遞裏的粉末中毒了”等新謠言。這類視頻和謠言經過傳(chuan) 播發酵,引起了更多網友的誤解,產(chan) 生了“網購零食會(hui) 遭遇無差別投毒”等新謠言。

  以上種種顯示,很多自媒體(ti) 並不是真的愛護動物,而是以動物為(wei) 工具,蹭流量、博眼球,製造焦慮。對此,傳(chuan) 播平台有必要審查一下相關(guan) 主題的網帖和短視頻,嚴(yan) 查別有用心、製造焦慮的內(nei) 容,避免以訛傳(chuan) 訛,擾亂(luan) 公共秩序。

  上海辟謠平台注意到,很多寵物食品企業(ye) 已經更換快遞包裝,表示將去除包裝上的產(chan) 品類目和品牌信息,使用更厚實的包裝。對其餘(yu) 商家來說,也有必要檢查一下自己的包裝方式,更好地適應電子商務的運輸環境,避免包裝破損,減少消費者誤解。

  針對快遞配送環節可能出現的外包裝破損、調包、偷盜、遺失等問題,更要快遞公司從(cong) 源頭著手,完善管理方式,堵上快遞配送環節中的風險點。

  此外,對消費者而言,如果真的發現問題包裹,建議向警方求助,弄清事實真相。

  本報記者 任翀

  來源:解放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