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去老年食堂上老年大學 是什麽吸引年輕人“蹭老”消費

發布時間:2023-11-02 14:50:00來源: 工人日報

  是什麽(me) 吸引年輕人“蹭老式”消費?

  閱讀提示

  去老年食堂,上老年大學,報“夕陽紅”旅行團……近來,年輕人頻頻“闖”入老年消費場景,引發網絡熱議。專(zhuan) 家認為(wei) ,“蹭老式”消費的出現顯示出年輕人消費觀念的改變,同時也表明代際間的消費差異在縮小,供給側(ce) 需要提供更多選擇,更好滿足多元化消費需求。

  “本來以為(wei) 社區食堂是老年人的專(zhuan) 屬,但吃過一次以後,我的固有認知被顛覆了。”在上海市工作的王先生對記者說。近日,他與(yu) 妻子在午餐時間偶然走進位於(yu) 徐匯區的一家社區食堂,點了兩(liang) 葷兩(liang) 素和兩(liang) 份主食,共花費33元。“就餐體(ti) 驗非常棒,對我們(men) 上班族也很有吸引力。”他說。

  近來,像王先生一樣,“闖”入老年消費場景的年輕消費者不少。參加“夕陽紅”旅行團,和老年人一起奔向遠方;不想點外賣,到社區食堂吃一頓;想上興(xing) 趣班,到老年大學去上課……在網絡上,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開始分享自己的“蹭老”消費體(ti) 驗,引發熱議,是什麽(me) 吸引了年輕人“蹭老式”消費?

  “蹭老式”消費性價(jia) 比高

  “食堂的裝潢很現代化,點餐台的隔板幹淨又透亮,點餐流程甚至還有些科技感。”談及自己的“蹭老式消費”體(ti) 驗,王先生直言頗感意外。讓他更驚喜的是食堂的“軟實力”,“菜品很豐(feng) 富,我們(men) 點了9元的糖醋裏脊、8元的萵筍肉片、5元的蜜汁南瓜等,味道超出預期,價(jia) 格也很實惠。”

  如今,不少主要麵向老年群體(ti) 的助餐服務點吸引了不同年齡、不同職業(ye) 的消費者前來。“菜品分量和口味都非常‘在線’”“搭配合理、少油少鹽,感覺比外賣更適合我的口味”“可以用電子支付也可以用實體(ti) 飯卡等方式支付,很方便”……不少網友“曬”出了消費感受。

  除了餐飲之外,年輕消費者開始發掘更多老年消費場景的“潛力”。“夕陽紅”旅行團、老年大學等都開始進入年輕人的消費視野。

  不少年輕人表示,是因為(wei) 偶然的一次消費體(ti) 驗或“陪伴式”消費經曆,看到了老年消費場景與(yu) 自己生活的契合點。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性價(jia) 比高、理性務實”是年輕人選擇“蹭老”消費的主要原因。在杭州市拱墅區工作的阮女士陪伴82歲的奶奶,到社區裏的老年食堂吃過幾次飯。“食堂物美價(jia) 廉,我們(men) 年輕人去吃飯是原價(jia) ,但也比在外邊的餐廳吃要劃算很多。”

  代際間消費差異縮小

  “年輕人想要追求的,更多的是消費價(jia) 值本身,而不是價(jia) 格。”在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社會(hui) 學研究所青少年與(yu) 教育社會(hui) 學研究室助理研究員李闖看來,“蹭老式”消費的出現,是年輕人消費觀念變化的一個(ge) 體(ti) 現,“年輕人受教育程度提高、接觸的信息更為(wei) 全麵,在消費選擇上更趨理性。”

  另一方麵,這也說明,代際間的消費差異在減少。”李闖表示,隨著社會(hui) 的發展進步和人們(men) 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的老年人正在以更積極的心態、更具辨識力的眼光看待消費市場,也更樂(le) 於(yu) 嚐試新的產(chan) 品和服務。

  “老年人的消費觀念並不像大家想象得很老氣、很傳(chuan) 統。在一些領域,他們(men) 和年輕人有著共同的興(xing) 趣。例如老年大學的插花課,深受老年人的歡迎,同時很多年輕人也很喜歡。”李闖舉(ju) 例說。

  除了對相同興(xing) 趣的追求,促使年輕人進入老年消費場景的另一個(ge) 因素是差異化的消費體(ti) 驗。

  “老年團一般路線景點全、時間久。對一些生活節奏比較快的年輕人來說,可能並不適合。”在北京一家旅行社工作的劉穎欣告訴記者。

  但一些年輕人厭倦了快節奏的旅遊打卡,開始追隨“老年團”的腳步。在社交平台上,有年輕人將自己參加“夕陽紅”旅行團的經驗,製作成vlog(視頻博客)發布到社交平台,並表示:“沒有社交壓力、不用費心安排、也不用擔心掉隊,真好!”

  優(you) 化供給更好滿足多元需求

  近年來,不少商家在探究年輕人的消費需求,以期打造年輕人青睞的消費模式和消費場景。在餐飲領域,一些商家推出了“外送套餐”“一人食”“兩(liang) 人食”等產(chan) 品,滿足多元化的就餐需求。在一些商區,商家為(wei) 年輕人打造了社交化的消費場景,以期吸引年輕人到商區進行一站式購物。

  但“蹭老式”消費的出現,顯示出年輕人的消費需求可能並不是“年輕化”的標簽所能概括的。

  “在社區等地,針對老年人的產(chan) 品、服務吸引年輕人的目光,這說明市場對年輕人的消費需求有待更多地去了解。”李闖認為(wei) ,未來應該鼓勵更多機構或商家,針對年輕人的真實需求,推出一些新的消費產(chan) 品和消費模式。

  “現在,有些服務老年人的產(chan) 品、項目、場地做得越來越好。其實,我們(men) 年輕人也希望有一些更物美價(jia) 廉的產(chan) 品和服務,希望有更好的消費體(ti) 驗,而不僅(jin) 僅(jin) 是為(wei) 了‘潮流’‘好玩’等概念買(mai) 單。”阮女士表示,“年輕人也希望有更多的選擇”。

  有專(zhuan) 家表示,年輕群體(ti) 與(yu) 老年群體(ti) 在消費領域的交叉,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化學反應”。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社會(hui) 學研究所消費與(yu) 文化社會(hui) 學研究室副主任朱迪表示,年輕人和老年人本來就有很強的互補性,通過休閑娛樂(le) 旅遊的形式,可以增進雙方理解,也能夠進一步整合資源。

  付子晴 趙琛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