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力小微企業增韌性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普惠金融助力小微企業(ye) 發展作出部署。近年來,普惠金融在助力小微企業(ye) 等領域承擔著重要使命,發揮出重要促進作用。現階段,普惠金融賦能小微企業(ye) 還存在哪些堵點?下一步如何引導金融機構加快疏通堵點,促進金融資源全麵賦能小微企業(ye) ?
側(ce) 重金融與(yu) 經營賦能
小微企業(ye) 關(guan) 係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百姓民生,普惠金融應該如何幫助其解決(jue) 資金難題、增強韌性?在日前舉(ju) 辦的2023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暨數字經濟開放研究平台學術峰會(hui) 上,平安普惠金融研究院副院長程瑞表示,目前需要幫助小微企業(ye) 的不僅(jin) 是基礎金融業(ye) 務服務,更重要的是給它們(men) 賦能,包括金融能力賦能和企業(ye) 經營能力賦能,才能更好建立小微企業(ye) 健康可持續的生存能力和生態。
其實,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金融賦能很常見,金融機構在提供信貸支持的同時,也在探索多部門聯動幫扶小微企業(ye) 。“吉州區財政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以及農(nong) 商銀行工作人員對接走訪後,從(cong) 開始準備貸款到資金到賬整個(ge) 流程,隻花了十幾個(ge) 工作日。”江西吉安市吉州區的汕洋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胡柏初說,作為(wei) 一家新成立的從(cong) 事菌菇種植的小微企業(ye) ,由於(yu) 缺乏資金購買(mai) 溫控設備,四季不間斷生產(chan) 的計劃一直無法實現。當地農(nong) 商銀行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就與(yu) 吉州區就業(ye) 創業(ye) 服務中心共同開展支持,提供小微信用貸100萬(wan) 元,同時由財政對部分利息進行貼補,既讓企業(ye) 得到資金支持,又節省了融資成本。
《意見》提出,鼓勵金融機構開發符合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生產(chan) 經營特點和發展需求的產(chan) 品和服務,加大首貸、續貸、信用貸、中長期貸款投放。專(zhuan) 家認為(wei) ,金融機構通過完善金融產(chan) 品、金融服務來提升小微企業(ye) 的財務韌性、融資條件,同時也能增強應對風險能力,最終提升的是其金融能力。
金融健康是保障,經營健康是基礎。小微企業(ye) 具備這兩(liang) 大能力才能進入正向循環,盈利水平、財務狀況、資金儲(chu) 備才能形成良性發展。程瑞表示,金融機構要做精主業(ye) ,為(wei) 小微企業(ye) 賦能,提升他們(men) 的金融素養(yang) 和金融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在力所能及的基礎上利用線上線下的資源稟賦,為(wei) 他們(men) 建立一個(ge) 提升經營能力的平台,為(wei) 提高其經營能力承擔起金融機構應盡的責任,最終幫助小微企業(ye) 提升自我生血、造血的能力。
數字探路壓降風險
《意見》提出,支持金融機構依托數字化渠道對接線上場景,緊貼小微企業(ye) 和“三農(nong) ”、民生等領域提供高質量普惠金融服務。
專(zhuan) 家表示,無論是從(cong) 近期各大商業(ye) 銀行中報,還是從(cong) 監管部門政策引導,數字化賦能小微企業(ye) 已成為(wei) 各家商業(ye) 銀行共識,目前已經逐步從(cong) 政府推動變為(wei) 金融機構自主的長期經營行為(wei) 。
進一步看,如何用數字化手段探路普惠金融?微眾(zhong) 銀行的數字普惠服務提供了經驗。微眾(zhong) 銀行作為(wei) 一家數字銀行,企業(ye) 金融的客群聚焦小微企業(ye) ,70%多的用戶都是年銷售收入在1000萬(wan) 元以下,人數在10人以下的微小型企業(ye) 。微眾(zhong) 銀行的特點是沒有網點,這該如何來服務數以億(yi) 計的C端消費者和超過410萬(wan) 的經營主體(ti) ?
“通過數字化精準營銷、數字化精細運營,形成成本可負擔、商業(ye) 可持續的數字化普惠小微模式。”微眾(zhong) 銀行行長助理公立表示,數字化風控是最大的突破,過去主要側(ce) 重聚焦於(yu) 企業(ye) 主個(ge) 人信用,也就是個(ge) 人經營貸,其次看抵押物、擔保物。該行建立了企業(ye) 與(yu) 企業(ye) 主的雙維度數字化風控體(ti) 係。簡單來說,即將企業(ye) 主個(ge) 人的信用數據和企業(ye) 的經營數據合二為(wei) 一,在貸前授信評估體(ti) 係裏麵,既有基於(yu) 企業(ye) 主個(ge) 人的信用評估維度,也有結合工商、征信、電力等可用於(yu) 評估企業(ye) 信用償(chang) 債(zhai) 能力的第三方具有公信力的數據。
數字普惠服務小微企業(ye) 在銀行業(ye) 中廣泛運用,金融機構要及時通過模型、數據等有效地識別風險、壓降風險,為(wei) 小微企業(ye) 增強韌性保駕護航。天眼查數據研究院高級分析師陳倞表示,數字技術與(yu) 普惠金融結合下的數字普惠金融既擴大了金融服務的覆蓋範圍,完善了金融服務網絡,又降低了金融服務的風險,提高了個(ge) 體(ti) 層麵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可有效幫助小微企業(ye) 解決(jue) 融資難題,提升其發展能力和競爭(zheng) 力。從(cong) 目前來看,數字普惠精準觸達、獲客的優(you) 勢明顯,還有數字化客戶的精細運營也越來越受到行業(ye) 重視。
聚焦痛點細化服務
長期以來,小微企業(ye) 融資麵臨(lin) “三無”的窘境,即無報表、無信息、無抵押,同時存在“三高”特點,即高成本、高價(jia) 格和高風險,這是金融機構在實施普惠金融過程中不得不麵對的客觀現狀。銀行如果用傳(chuan) 統的信貸方法來做,那麽(me) 這個(ge) 硬骨頭是難啃的。
雖然普惠金融這幾年取得快速發展,但是對一些長尾的小微企業(ye) 來說,“三高”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jue) 。專(zhuan) 家表示,金融機構與(yu) 小微企業(ye) 兩(liang) 端需求信息不對稱,解決(jue) 好“三高”問題,將成為(wei) 銀行業(ye) 新的藍海領域。
怎麽(me) 樣來化解“三高”問題?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jun) 認為(wei) ,從(cong) 金融功能的資源配置、風險配置、信息服務3個(ge) 角度往下延伸來講,針對小微企業(ye) ,金融機構做了諸多數字畫像,無論是“三高”還是其他一些特征都是比較清楚的。他認為(wei) ,小微企業(ye) 千人千麵,隻有把小微企業(ye) 需求研究得非常細,無論是通過線上手段還是線下手段,才能夠有相應的產(chan) 品、服務來專(zhuan) 門提供。
從(cong) 長期看,小微企業(ye) 最大的剛需是生存和發展。對於(yu) 金融機構來講,不是給小微企業(ye) 一筆貸款之後就萬(wan) 事大吉,還要持續關(guan) 注小微企業(ye) 經營波動過程中風險、需求的變化。專(zhuan) 家建議,金融機構要適時地調整和客戶之間的貸款方案、長貸方案,追加貸款方案,這樣才能平衡客戶的需求和金融機構自身風控之間的關(guan) 係。
王寶會(hui)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