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把特色小鎮的名片擦得更亮

發布時間:2023-11-03 14:44: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把特色小鎮的名片擦得更亮(品牌論)

  特色小鎮,是指依賴某一特色產(chan) 業(ye) 和特色環境等因素,打造的融合文化、旅遊、社區等功能的創新創業(ye) 發展平台。如今,許多地方在加快創建特色小鎮,不少小鎮已成為(wei) 中國發展的新亮點和新名片。以特色小鎮發源地浙江為(wei) 例,2022年,浙江省特色小鎮總產(chan) 出達1.98萬(wan) 億(yi) 元,建有省級以上研發機構1056個(ge) ,集聚高新技術企業(ye) 3188家,就業(ye) 總人數超193.2萬(wan) 。

  特色小鎮,貴在“特”。實踐中,一些特色小鎮在規劃建設上,並沒有獨到的創意,終究是曇花一現。隻有找準特色、凸顯特色、放大特色,小鎮才能逐步探索出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路徑。比如,依托塊狀經濟和縣域經濟發達的優(you) 勢,江蘇、浙江、福建等地發展形成了一批先進製造類和科技創新、創意設計、數字經濟等現代服務類特色小鎮;依托現代農(nong) 業(ye) 基礎,吉林、湖南、四川等地發展形成了一批三產(chan) 融合類特色小鎮。

  建設特色小鎮,產(chan) 業(ye) 是基礎。國內(nei) 外比較成功的特色小鎮,大都有堅實的產(chan) 業(ye) 根基,這樣便於(yu) 匯聚資金、勞動力等資源要素,可以有效解決(jue) 城鎮化後續問題。相反,缺乏產(chan) 業(ye) 支撐,發展往往難以持續。要大力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一方麵應充分挖掘小鎮自身特色資源,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另一方麵應積極發展新經濟、新業(ye) 態、新模式,使其成為(wei) 培育新產(chan) 業(ye) 、催生新業(ye) 態的孵化器,增強產(chan) 業(ye) 發展新動能。

  建設特色小鎮,文化是靈魂。一些地方缺少對當地文脈的梳理,對本土文化挖掘不足,很難形成叫得響的品牌。應當全麵調查、整理、記錄當地的傳(chuan) 統文化,合理運用當地的特色文化和資源,講好小鎮故事。如浙江杭州的夢棲小鎮緊鄰良渚古城,良渚文化的深厚底蘊賦予中國首個(ge) 工業(ye) 設計小鎮獨特的氣質與(yu) 內(nei) 涵,為(wei) 小鎮設計產(chan) 業(ye) 的發展營造了濃鬱的文化氛圍;再如江蘇蘇州的蘇繡小鎮,憑借2200多年的刺繡文化曆史,打響了“非遺牌”。

  建設特色小鎮,還要堅持以人為(wei) 本。既非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建製鎮,又區別於(yu) 開發區、工業(ye) 園區或產(chan) 業(ye) 集聚區,特色小鎮是融合生產(chan) 、生活、生態的“生命體(ti) ”。它不僅(jin) 僅(jin) 是產(chan) 業(ye) 小鎮,更應是一個(ge) 有山有水有人文、讓人願意留下創業(ye) 與(yu) 生活的綜合空間。

  特色小鎮是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台。近些年,在國家係列政策的引導下,各地健全特色小鎮管理機製,特色小鎮進入規範健康發展軌道。從(cong) 長遠看,中國特色小鎮建設大有可為(wei) ,這張新名片將越來越閃亮。

  史誌鵬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