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眾“精釀”何以熱銷大眾市場
消費者對於(yu) 個(ge) 性化、多元化、高品質的追求,令精釀啤酒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小眾(zhong) “精釀”何以熱銷大眾(zhong) 市場
閱讀提示
精釀啤酒雖然看起來前景美好,但仍有不少因素成為(wei) 發展的桎梏。此間專(zhuan) 家認為(wei) ,新興(xing) 的精釀啤酒廠商或許可以通過借鑒、創新渠道場景來打開通路。
11月1日,烏(wu) 蘇啤酒新品——“烏(wu) 蘇1986”上市,在紀念品牌誕生的同時,進一步加速了烏(wu) 蘇啤酒的產(chan) 品高端化進程。而就在此前,烏(wu) 蘇啤酒母公司重慶啤酒,通過收購中國第一精釀廠牌“京A”全部資產(chan) ,大舉(ju) 涉足精釀賽道。這對高端增長稍顯疲軟的重啤來說,或將帶來新的突破口和增長點。
《2023線上酒類消費趨勢報告》顯示,在對啤酒關(guan) 鍵詞的關(guan) 注度上,“精釀”提及率達到59.6%,高於(yu) 純生、果味等關(guan) 鍵詞。2017年到2022年,我國啤酒市場高端啤酒銷量占比從(cong) 9.7%上升到了12.6%。
如今,晚上和親(qin) 朋好友聚在一起喝精釀啤酒,已成為(wei) 都市人的一種生活時尚。天眼查數據顯示,全國現存精釀啤酒相關(guan) 企業(ye) 5790餘(yu) 家,其中今年1~9月新增注冊(ce) 企業(ye) 1500餘(yu) 家,與(yu) 2022年同比增長36.9%。
緣何“風景這邊獨好”
不知何時起,大街小巷冒出了許多精釀酒吧。世濤、艾爾、皮爾森……精釀的類型繁多,成為(wei) 了消費熱點。
“重啤不會(hui) 追求精釀品牌的‘多’,但追求把京A做成數一數二的品牌。我們(men) 希望精釀產(chan) 業(ye) 健康發展,而不是什麽(me) 都被稱作精釀。”重慶啤酒總裁李誌剛11月5日表示,布魯克林更偏向於(yu) 西式街頭文化,京A則有北京胡同風格,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打造出獨具特色的精釀啤酒品牌。
10月中旬,京A在北京舉(ju) 辦“8乘8精釀合釀啤酒節”,邀請了8家中國領先精釀廠牌和8家有代表性的國外精釀啤酒廠牌齊聚京城,兩(liang) 天4場活動場場爆滿。而在全國各地,每個(ge) 月都會(hui) 舉(ju) 辦2~3場精釀啤酒節,每次都會(hui) 吸引幾十個(ge) 國內(nei) 品牌參加。
“消費者對精釀啤酒的接受度需要一個(ge) 逐漸培養(yang) 的過程,口感、價(jia) 格和便捷性都很重要。”鯨都鮮釀創始人王龍說,精釀啤酒市場增長迅速,品類正進入爆發的前期,特別是今年以來,精釀啤酒的平民化和更多入門級產(chan) 品的出現,也加速了精釀市場滲透率的提升。
作為(wei) 精釀酒館行業(ye) 的領軍(jun) 品牌之一,主打鮮打閃送的優(you) 布勞已在全國800個(ge) 城市及區縣開出了2000家門店。優(you) 布勞董事長李慶表示,精釀啤酒是今年市場上為(wei) 數不多的還在快速增長的酒水品類,主要來自消費者對其認知和理解的提升,未來3~5年有著巨大的市場紅利。
灼鼎谘詢《2023年精釀啤酒行業(ye) 研究報告》顯示,在啤酒行業(ye) 總體(ti) 銷量下滑的大背景中,精釀啤酒的消費量以驚人的幅度擴容,增長率居高不下。2022年中國精釀啤酒消費量14.3萬(wan) 千升,預計2025年可達23萬(wan) 千升,複合增長率將達到17%。對應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300億(yi) 元以上。
資本爭(zheng) 相入局競爭(zheng) 白熱化
數據顯示,2022年以前,北上廣深是消費精釀啤酒的主陣地,但這一局勢在逐漸發生轉變。去年以來,全國14個(ge) 精釀啤酒擴產(chan) 項目集中於(yu) 全國11個(ge) 省,總投資金額超過75億(yi) 元,三、四線城市占據較大比重,包括縣級市場的精釀啤酒也在建廠擴產(chan) 。
潛力巨大的市場前景也吸引了眾(zhong) 多傳(chuan) 統飲料、餐飲企業(ye) 、零售企業(ye) 紛紛入局精釀賽道,2021年至2022年的融資事件超過前6年總和。截至2022年年底,重慶十七門、泰山啤酒、南京高大師等多個(ge) 精釀啤酒品牌共獲得46筆融資,金額超百億(yi) 元。
隨著精釀啤酒賽道再次轉熱,啤酒大廠也並不甘心重金培育的高端化市場被中小精釀啤酒品牌分食,也加快了在這一領域的投資布局。
此前收購了鵝島和拳擊貓兩(liang) 個(ge) 精釀品牌的百威亞(ya) 太,又在福建投建1萬(wan) 千升的精釀啤酒廠;青島啤酒已經推出了白啤、IPA、世濤、黑啤等精釀啤酒常見的啤酒品種;叮咚買(mai) 菜主打24小時的“日日鮮”精釀原漿鮮啤;廣藥集團瞄準“中藥+精釀”領域發力,發布首款草本啤酒——淩爽草本精釀啤酒,著力解決(jue) 不易誘發痛風的啤酒的開發難題。
海底撈早在2017年起就推出多款精釀啤酒,並且把戰線從(cong) 線下延伸到線上。在京東(dong) 自營店上,熱銷第一名的德式小麥精釀啤酒,12瓶售價(jia) 為(wei) 79.5元,平均每瓶不到7元,好評率達98%。精釀價(jia) 高是人們(men) 固有的印象,而在不知不覺中,價(jia) 格也悄然“卷”起來了。
“破圈”或將是長久的議題
精釀啤酒雖然看起來前景美好,但仍有不少因素成為(wei) 發展的桎梏:國內(nei) 消費者對於(yu) 精釀啤酒和精釀文化的了解仍然不足;缺乏成熟規範的生產(chan) 標準,品牌蕪雜;由於(yu) 品牌規模都較小,渠道拓展也成了難題。
“精釀啤酒領域還未形成真正的頭部企業(ye) ,‘有品類、無品牌’仍然是行業(ye) 的發展現狀。”啤酒行業(ye) 營銷專(zhuan) 家方剛表示說,主要原因是精釀啤酒這個(ge) 品類目前占據行業(ye) 的比率仍然較小。
11月4日晚,記者在位於(yu) 重慶加州花園的精釀小酒館看到,周末人流爆棚熱鬧非凡,但老板劉向波卻說生意越來越難做。“原本外購精釀的毛利率在50~60%左右,但隨著物流、存儲(chu) 等成本的增加,目前在40%左右,甚至有些品牌隻達到30%。”他說。
而對於(yu) 精釀啤酒的定義(yi) ,業(ye) 界也有不同聲音,目前並沒有統一的定義(yi) 和標準。中國酒協精釀啤酒專(zhuan) 委會(hui) 副秘書(shu) 長劉俊傑指出,精釀啤酒專(zhuan) 業(ye) 術語為(wei) 工坊啤酒,但二者並不完全等同,對於(yu) 消費者而言,風格多樣、風味突出、品質優(you) 異是精釀啤酒的主要標誌。
來自中金公司的報告顯示,精釀啤酒銷零售渠道相對傳(chuan) 統啤酒表現弱勢,近70%的精釀廠商餐飲渠道銷量占比超過50%,而73%的精釀廠商零售渠道銷量占比不到20%,獨立精釀廠商在價(jia) 格敏感度更高的傳(chuan) 統零售渠道擴張困難。
在李慶看來,目前精釀啤酒市場整體(ti) 增長紅利大於(yu) 競爭(zheng) ,但精釀啤酒行業(ye) 並非遍地黃金,如果沒有供應鏈,隻靠代加工的精釀啤酒品牌很難走出來。
中國酒業(ye) 智庫專(zhuan) 家蔡學飛坦言,精釀作為(wei) 一門“風味生意”,很多人的目標都是“嚐鮮”,盡量喝不同品牌、不同配方的精釀,用戶粘性相對比較低。從(cong) 這個(ge) 角度考慮,或許精釀行業(ye) 注定會(hui) 是多品牌百花齊放的格局。“破圈”,也將是這些品牌長久的議題。
此間專(zhuan) 家認為(wei) ,新興(xing) 的精釀啤酒廠商或許可以通過借鑒、創新渠道場景來打開通路。諸如蒸汽熊精釀酒館專(zhuan) 注於(yu) 社區店鋪,鯨都鮮釀強調新零售與(yu) 社區場景,海倫(lun) 司嚐試以“大排檔+小酒館”的模式發展。常見的酒館渠道向社區和下沉市場,探索“酒館+”的多元發展趨勢。(本報記者 李國)
來源:工人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