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粵港澳大灣區勢頭強勁 利好持續“加碼”

發布時間:2023-11-08 14:28:00來源: 廣州日報

  灣區勢頭強勁 利好持續加碼

  南沙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設實現突破 感受“灣區之心”強勁發展脈搏

  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利好持續“加碼”,中央出台了一係列支持大灣區建設的政策舉(ju) 措,特別是高規格、高定位支持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設,並額外賦予優(you) 惠政策支持,大灣區的發展機遇前所未有。

  11月6日至7日,由國務院新聞辦和廣東(dong) 省新聞辦聯合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集中采訪”活動走進南沙,央媒及港澳媒體(ti) 先後實地調研廣州數據交易所、中科宇航、巨灣技研、廣州港南沙港區,親(qin) 身感受“灣區之心”跳動的強勁發展脈搏。

  “新產(chan) 業(ye) ”崛起

  先進製造業(ye) 體(ti) 係在此構建

  “讓充電像加油一樣快!”在廣州巨灣技研有限公司新建的電芯生產(chan) 基地裏,這一醒目的口號時刻提醒著來訪者,這個(ge) 全球首家投產(chan) 的超快充動力電池專(zhuan) 業(ye) 工廠,正專(zhuan) 注於(yu) XFC(eXtreme Fast Charging)極速充電動力電池和新一代突破性儲(chu) 能器及其係統的研發、生產(chan) 、銷售和服務。

  巨灣技研品牌公關(guan) 部部長黃宏琬表示,政策支持是巨灣技研能夠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廣州市政府出台了一係列支持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的政策,巨灣技研可以借助政策優(you) 勢,加速產(chan) 品研發和市場拓展,提高企業(ye) 的競爭(zheng) 力和市場占有率。

  在南沙,像巨灣技研這樣的高科技企業(ye) 還有中科宇航。“中科宇航是國內(nei) 首家混合所有製商業(ye) 航天火箭企業(ye) ,也是我國首家研製中大型運載火箭的商業(ye) 航天企業(ye) ,具備承擔低軌衛星星座建設和空間站貨物運輸的能力。”據中科宇航(廣州)裝備工業(ye) 有限公司製造部部長項澤斌介紹,2022年6月,中科宇航總部遷入廣州南沙,作為(wei) 國內(nei) 首個(ge) 全產(chan) 業(ye) 鏈精益化、數字化、智慧化的商業(ye) 航天產(chan) 業(ye) 化基地,填補了廣州市在運載火箭行業(ye) 上的空白。

  同年,南沙出台了《廣州南沙新區科技創新母基金管理暫行辦法》,引導社會(hui) 資本向科技型初創企業(ye) 傾(qing) 斜,其中的子基金投資了中科宇航近1億(yi) 元,助力企業(ye) 踏實抬頭望路、埋頭創新,集智攻關(guan) 液體(ti) 火箭回收等核心關(guan) 鍵技術,讓粵港澳大灣區“上九天”夢想照進現實。

  以巨灣技研、中科宇航為(wei) 代表的創新型產(chan) 業(ye) 正在南沙加快發展。目前,南沙已構建起“2+5+2”先進製造業(ye) 體(ti) 係,是全國三大造船基地之一,汽車產(chan) 業(ye) 形成兩(liang) 千億(yi) 級集群,實現國內(nei) 首個(ge) 第三代半導體(ti) 全產(chan) 業(ye) 鏈布局,集聚1000多家人工智能和生命健康企業(ye) ,實現第三代半導體(ti) 全產(chan) 業(ye) 鏈布局。

  “軟聯通”相融

  數據跨境探索雙向流通機製

  粵港澳大灣區是在“一個(ge) 國家”“兩(liang) 種製度”“三個(ge) 關(guan) 稅區”“三種貨幣”的條件下建設,規則機製的聯通對接是重點也是難點。2022年9月30日,廣東(dong) 省級數據交易機構——廣州數據交易所在廣州南沙正式成立運營,開啟了全麵參與(yu) 數據要素市場體(ti) 係建設的腳步。

  已實現融合人力社保、市場監督、公積金數據的“企業(ye) 經營健康指數”,基於(yu) 住房公積金的“惠金融”……記者在現場看到,廣州數據交易所在實體(ti) 經濟發展場景中與(yu) 市場主體(ti) 共同探索通過數據流通交易解決(jue) 製造業(ye) 、農(nong) 林牧漁、種植業(ye) 等產(chan) 業(ye) 痛點、難點和堵點問題,和數據商共同培育了多個(ge) 典型產(chan) 品案例。

  廣州數據交易所總經理魏東(dong) 表示,成立一年多以來,廣州數據交易所交出了亮麗(li) 成績單——會(hui) 員數量和交易額實現雙增長,超1360項交易標的進場交易,涉及人工智能、智慧交通、智能製造、智慧金融等23個(ge) 行業(ye) 領域,累計交易金額超22億(yi) 元,成交超4560筆,發展會(hui) 員超1440家,業(ye) 務覆蓋全國26個(ge) 省份。

  數據作為(wei) 新型生產(chan) 要素,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基礎,是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重要基石。廣州數據交易所董事長許晶晶說:“我們(men) 正在發揮港澳製度和資源優(you) 勢,依托跨港澳優(you) 勢企業(ye) 整合資源,試點設立跨境數據運營中心,共享共建共治共營數據可信流通基礎設施,推動數據跨境創新場景先行先試。”

  作為(wei) 廣東(dong) 省數據要素市場體(ti) 係的核心樞紐,廣州數據交易所也在國家數據跨境安全管理製度框架下,基於(yu) 南沙自貿區積極孵化“港澳數據特區”,積極探索粵港澳大灣區數據跨境雙向流通機製。與(yu) 全球溯源中心共同構建產(chan) 品溯源生態,與(yu) 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工程中心等共同探索科研科創數據跨境流通。

  “硬聯通”加速

  “半小時交通圈”日漸成型

  “如今的南沙,‘半小時交通圈’日漸成型。”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南沙區分局/區規劃研究中心副主任鄭芳表示,當前正在實施南沙綜合交通樞紐規劃,廣深港高鐵南沙慶盛站35分鍾直達香港西九龍。廣州地鐵18號線(首通段)及廣中江高速、明珠灣大橋等建成通車,實現30分鍾直達廣州中心城區,區域交通中心功能日益顯現。

  在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一輛輛橙色小車自動穿梭行走在碼頭。這就是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全自動化碼頭(以下簡稱“南沙四期碼頭”)全球首創的無人駕駛智能導引車IGV。2022年7月28日,正式投入運行的南沙四期碼頭,港區麵積約120萬(wan) 平方米,建有4個(ge) 10萬(wan) 噸級海輪泊位及配套集裝箱駁船泊位,年設計通過能力為(wei) 490萬(wan) 標箱。運行近一年後,集裝箱測試吞吐量達92萬(wan) 標箱,南沙港區集裝箱年通過能力穩步提升至2400萬(wan) 標箱,位居全球單一港區前列。

  廣州港股份生產(chan) 業(ye) 務部集裝箱運營中心市場營銷總監王沙靈表示,南沙四期碼頭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個(ge) 全新建造的全自動化碼頭,由廣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廣州港股份)、佛山市交通發展有限公司(佛山交發)、中山城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山城建)合資經營,是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間基礎設施建設合作的具體(ti) 舉(ju) 措。投入運營後,成為(wei) 廣州、佛山、中山三市參與(yu) “一帶一路”聯通世界的出海口,對於(yu) 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港口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

  (廣州日報全媒體(ti) 記者徐雯雯)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