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紡織行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發布時間:2023-11-08 14:35:00來源: 人民日報

  應用新技術 研發新產(chan) 品 拓展新市場

  紡織行業(ye) 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產(chan) 經觀察·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新模樣)

  浙江紹興(xing) 柯橋區,曆經40多年,從(cong) “水上布市”發展為(wei) “國際紡都”,全球每年有1/4的麵料在此成交。

  江蘇蘇州盛澤鎮,140多平方千米土地上集聚了2500多家紡織生產(chan) 企業(ye) ,年產(chan) 各類紡織品超130億(yi) 米。

  紡織行業(ye) 是我國傳(chuan) 統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涵蓋了原輔料製造、紡織製造、服裝生產(chan) 等多個(ge) 環節。當前,中國紡織工業(ye) 已形成全球規模最大、最完備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生產(chan) 製造能力與(yu) 國際貿易規模長期居於(yu) 世界首位。2022年,我國紡織全行業(ye) 纖維加工總量超過6000萬(wan) 噸,占全球比重一半以上;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3409.5億(yi) 美元,占全球比重保持1/3以上。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加快演進,全球產(chan) 業(ye) 鏈加速重構,給我國紡織業(ye) 帶來哪些新機遇新挑戰?紡織業(ye) 企業(ye) 如何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記者進行了采訪。

  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應用,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穩步推進

  走進位於(yu) 盛澤鎮工業(ye) 集中區的京奕集團生產(chan) 車間,紗線一錠一錠接連下線,隻聽得機器聲陣陣,卻幾乎看不見工人身影。生產(chan) 全流程接入智能係統,技術參數可通過電腦實時調節,紡紗和卷繞操作全部交由自動化機器完成。

  “去年,我們(men) 在短流程設備改造上投入了5.6億(yi) 元,新增渦流紡紗機90台。”公司總經理陳路說,相較於(yu) 此前采用的環錠紡紗工藝,渦流紡紗機將生產(chan) 效率提升了25倍,工人也隻需原來的1/10,整個(ge) 生產(chan) 過程沒有廢氣廢水排放。

  傳(chuan) 統紡織業(ye) 屬於(yu) 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近年來,紡織行業(ye) 加快應用5G、人工智能、物聯網、工業(ye) 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穩步推進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為(wei) 行業(ye) 提質增效打開了新空間。截至2022年底,我國紡織行業(ye) 信息化和工業(ye) 化融合總體(ti) 發展水平評估指數達到57.1,生產(chan) 設備數字化率達到55.6%,智能製造就緒率為(wei) 14.6%;服裝“三衣兩(liang) 褲”單機與(yu) 流程自動化基本實現,示範企業(ye) 生產(chan) 流程中自動機使用率達到80%,關(guan) 鍵業(ye) 務環節全麵數字化的企業(ye) 比例達到56.8%。

  智能化改造提高了生產(chan) 效率,也實現了綠色轉型。

  “2002年時,染1公斤布需15公斤水,現在隻需4公斤。”浙江越新印染有限公司總經理濮堅鋒介紹,水耗的大幅減少源於(yu) 設備的更新換代。

  越新印染的數字化改造始於(yu) 2018年。“每台80多萬(wan) 元的氣流缸染色機,新上了91台。加上對前道設備、管控裝置等進行改造,總投入1.2億(yi) 元。”濮堅鋒向記者算了一筆賬:改造前,加工1米布的直接成本為(wei) 2.2元,改造後隻需1.7元,以一年加工約1.7億(yi) 米布計,可節約成本8000餘(yu) 萬(wan) 元,“不到兩(liang) 年,改造成本就收回來了,後麵還可持續產(chan) 生效益。”

  印染是紡織業(ye) 節能減排的關(guan) 鍵環節,其廢水排放量約占整個(ge) 紡織業(ye) 的70%。近年來,隨著綠色先進適用技術和工藝的持續推廣應用,印染行業(ye) 清潔生產(chan) 水平不斷提高。據行業(ye) 協會(hui) 測算,近十年來,印染行業(ye) 廢水處理量、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別下降30%左右、80%左右、90%左右,單位產(chan) 品水耗下降40%以上,單位產(chan) 品綜合能耗下降30%以上,水重複利用率由15%提高到40%。

  升級改造需要投入真金白銀。紡織行業(ye) 中,小微企業(ye) 占比超過90%。為(wei) 解決(jue) 中小企業(ye) “不願轉、不敢轉、不會(hui) 轉”的難題,不少地方采取了務實舉(ju) 措。

  “我們(men) 成立了產(chan) 業(ye) 更新工作專(zhuan) 班,幫助企業(ye) 進行升級改造。”盛澤鎮經濟發展和改革局局長孫健說,政府建立了自主更新項目庫,首批共130家企業(ye) 入選,由專(zhuan) 人和企業(ye) 對接,還派出數字化解決(jue) 方案供應商團隊的技術專(zhuan) 家進駐企業(ye) ,及時解決(jue) 改造過程中的難點堵點,“企業(ye) 嚐到了轉型的甜頭,變得敢闖、敢幹,信心更足。”

  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為(wei) 千行百業(ye) 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廢舊服裝、邊角料等廢舊聚酯材料通過化學分解還原為(wei) 聚酯,塑料瓶回收後經去雜、混料、熔融、紡絲(si) 等工序再造成絲(si) ……在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8個(ge) 廢舊塑料瓶抽出的滌綸絲(si) 就可以織成一件男士POLO衫。

  “為(wei) 了研發出可降解的原材料,我們(men) 攻克了熔體(ti) 粘度均化關(guan) 鍵技術、大容量生產(chan) 再生纖維、長周期聚合運行等一係列技術難題。”盛虹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梅鋒說。

  更綠色更輕盈,是服裝行業(ye) 的發展趨勢之一。“店裏300多種自主開發的醋酸麵料,最貴的要賣100多元每米。”浙江大樹紡織科技負責人說,醋酸麵料取材於(yu) 棉花等天然植物,質感柔軟、吸濕透氣性強,又不易起靜電、不吸附灰塵,適合製作高檔女裝,市場空間巨大。

  近年來,紡織企業(ye) 在立足消費者需求研發新材料、推動功能升級的同時,也瞄準了千行百業(ye) 的原材料需求,持續拓展市場。

  “這是我們(men) 自主研發的超纖仿麂皮材料,用於(yu) 汽車座椅、頂棚、方向盤等部件。”在柯橋區浙江梅盛新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錢能向記者展示了用於(yu) 製作汽車內(nei) 飾的先進麵料,“我國汽車產(chan) 業(ye) 穩步發展,給汽車內(nei) 飾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錢能告訴記者,超纖仿麂皮材料兼具皮料的質感和布料的柔感,還有耐摩擦、恒溫隔熱等特點,廣受業(ye) 內(nei) 認可,“當前,我們(men) 已與(yu) 市場上80%的新能源汽車品牌達成合作,在國內(nei) 市場占有率近70%”。

  大國重器中也有“紡織力量”。“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實現全線貫通,需將重約6000噸的鋼筋混凝土接頭吊裝進海底28米深處。吊裝帶就是由公司自主研發的抗蠕變海洋用滌綸工業(ye) 絲(si) 製成的。”江蘇恒力化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湯方明說,施工過程中,4根由13萬(wan) 餘(yu) 根高強纖維絲(si) 組成的40厘米粗吊裝帶,又穩又準地完成了吊裝任務。

  類似應用在各行各業(ye) 還有很多:樹脂基碳纖維材料重量輕、剛度強,可用在C919大飛機機身上;熔融紡絲(si) 纖維生物相容性好、耐用性強,製成的可吸收支架可被用於(yu) 醫療臨(lin) 床手術;電子級玻璃纖維紗絕緣性好、機械強度高,被廣泛用於(yu) 風電葉片的製作。

  “我國紡織行業(ye) 科技創新能力已從(cong) ‘跟跑’階段全麵進入‘並跑、領跑’階段,高性能纖維總產(chan) 能占全世界比重超過1/3,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品種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中國紡織工業(ye) 聯合會(hui) 會(hui) 長孫瑞哲說,下一步紡織行業(ye) 將聚焦關(guan) 鍵基礎材料及納米纖維、智能纖維等前沿纖維材料,繼續開發高性能纖維、產(chan) 業(ye) 用特種纖維等產(chan) 品,全麵夯實紡織科技自立自強根基。

  借助跨境電商“走出去”,提升中國紡織服裝品牌影響力

  9月,米蘭(lan) 國際時裝周;10月,盛澤紡博會(hui) ;11月,世界布商大會(hui) ……下半年,主營休閑、時尚女裝麵料產(chan) 品研發、生產(chan) 、銷售的浙江朗貝尼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蔡曉鳴頻繁參加國內(nei) 外展會(hui) ,推廣品牌,拓寬銷路,“希望把中國設計與(yu) 中國品牌帶到國際舞台,讓世界了解我們(men) 的創新文化與(yu) 工匠精神。”

  作為(wei) 紡織大國,我國有著全球最完整的紡織服裝產(chan) 業(ye) 體(ti) 係,但一直欠缺國際知名品牌。近年來,憑借過硬的品質和新穎的設計,一些中國紡織服裝品牌逐步在國際市場站穩了腳跟:波司登羽絨服銷售量、銷售額實現全球第一;亞(ya) 光家紡的巾類產(chan) 品在國際市場份額占比領先;孚日毛巾係列產(chan) 品年生產(chan) 能力6萬(wan) 噸,居全球第一。據統計,46家列入工業(ye) 和信息化部“重點培育紡織服裝百家品牌”名單的消費品牌企業(ye) 中,32.6%已在國外市場開設了線下店鋪。

  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也為(wei) 我國紡織企業(ye) 加快“走出去”提供了有利契機。

  金蟬窗簾,1988年創立的老國貨品牌。2017年,線上直播剛剛興(xing) 起,他們(men) 便入駐亞(ya) 馬遜平台。“2020年至今,平台銷量年增速穩定在20%至30%,去年平台銷售額達到7000餘(yu) 萬(wan) 元。”金蟬窗簾董事長楊來榮感慨,跨境電商讓金蟬品牌打開了國際市場。

  “2022年,全國紡織服裝行業(ye) 電商B2B(企業(ye) 對企業(ye) )交易額達6萬(wan) 億(yi) 元左右,服裝家紡網絡零售額突破2萬(wan) 億(yi) 元,均保持穩定增長。”中國紡織工業(ye) 聯合會(hui) 流通分會(hui) 副會(hui) 長徐建華表示,跨境電商已成為(wei) 紡織業(ye) 企業(ye) 和品牌減少中間環節、節約交易成本、實現快速響應以及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有效路徑。

  紡織品牌在國內(nei) 市場的認可度也在提升。“近年來,紡織服裝品牌建設與(yu) 時尚設計全麵進入以自主原創為(wei) 主體(ti) 的發展階段,東(dong) 方美學、民族文化的傳(chuan) 承創新逐漸成為(wei) 時尚主流。”孫瑞哲說。當前,國內(nei) 主要大型商業(ye) 實體(ti) 的服裝家紡品牌中,85%左右為(wei) 自主品牌,原創潮流品牌消費規模占品牌消費的比重已超過15%。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ye) 司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持續推進紡織服裝品牌建設,力爭(zheng) 到2025年,形成20家全球知名的企業(ye) 品牌和區域品牌,進一步提升我國時尚引領力。(本報記者 劉溫馨)

  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