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停車費要收得明明白白
■ 觀察家
停車場運行和管理的規範與(yu) 否,直接影響廣大車主的權益。
近日,胡女士反映:她經常將私家車停在小區外麵路邊的停車位上,以為(wei) 是免費停車,但8個(ge) 月後卻發現自己欠交停車費6000多元。在此期間,她從(cong) 未接到相關(guan) 的停車費催交電話或者提示短信。
據《法治日報》調查采訪發現,胡女士的遭遇並非個(ge) 例,在很多地方,不少人在路邊停車場收費問題上都吃過虧(kui) :有的停車場收費公告牌被遮擋或並不明顯;有的停車場以人工代替電子收費,存在私人“亂(luan) 叫價(jia) ”的情況;還有的停車場停車計費混亂(luan) ,出現了“天價(jia) ”停車費。
在私家車愈發普及的今天,外出停車已是一個(ge) 高頻的生活場景。停車場的收費標準是否公平,收費信息是否透明,直接影響到每個(ge) 人的權益。去年,發生在廣西南寧的“天價(jia) 停車費”事件引發社會(hui) 高度關(guan) 注。而這次媒體(ti) 采訪發現,收費不透明、通知不到位、操作不規範等,同樣不容忽視。
這裏麵有一個(ge) 重要背景,即近年來很多地方都推出了“智慧停車”服務,不少停車場都是無人值守,甚至一些路邊停車場連收費信息公示都不到位。這在現實中很容易給人帶來誤導。
比如,有的停車場價(jia) 格高得離譜,超出了一般的認知;還有一些停車場會(hui) 讓人誤以為(wei) 是免費停車,若不單獨下載專(zhuan) 門的App,連欠費信息都無從(cong) 獲知。這就直接弱化了消費者的選擇權和知情權。長此以往,實際就形成了一個(ge) 消費陷阱。
客觀說,“智慧停車”模式既節省了人力成本,在理論上也更方便車主繳費,這本身是一種服務的進步。但若配套支持跟不上,如充分的收費信息公示,及時的欠費提醒,就很可能鬧出各種“幺蛾子”,給車主權益挖坑。
近年來,有部分地方出台了智慧停車地方標準,但具體(ti) 到停車場管理、執行程度不一等,都影響到實際的規範效果。這或提醒仍需加大監管執行力度,有效提升智慧停車場運行的標準化、透明化、人性化程度。
當然,路邊停車容易遭遇權益痛點,並不能完全怪罪於(yu) 智慧停車模式的不健全。其本質上,還是反映出停車收費管理規範並未獲得足夠重視。
要知道,作為(wei) 行政事業(ye) 性收費的公共道路停車場收費,在收費公示、收費標準、收費主體(ti) 、收費範圍等各方麵都應接受社會(hui) 監督,並且相關(guan) 標準的製定還需要征求社會(hui) 意見。但現實中,相關(guan) 程序的執行力度往往打折。這在源頭上,增加了停車場收費亂(luan) 象的出現幾率。
因此,在當前背景下,構建新的停車場規範管理秩序,有效防範價(jia) 格“刺客”及其他有損車主權益和突破管理程序的亂(luan) 象,必要性更為(wei) 突顯。
停車費收取的公平、合理與(yu) 否,停車場運行的規範與(yu) 否,影響的是廣大車主的權益,也與(yu) 汽車消費意願息息相關(guan) 。可以說,這是一個(ge) 民生問題,也是一個(ge) 經濟問題。讓每一筆停車費都收得明明白白、合情合理,這不該成為(wei) 一種奢望。
□吳振(媒體(ti) 人)
來源:新京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