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真的是夕陽產業嗎
煤炭真的是夕陽產(chan) 業(ye) 嗎?如果在第二十屆中國國際煤炭采礦技術交流及設備展覽會(hui) 上走一圈,當你看見摩肩接踵操著各國語言的觀眾(zhong) 和嘉賓,當你抬頭仰望一台台高度智能化的機械,你一定會(hui) 重新思考這個(ge) 問題。40年來,該展會(hui) 的展覽麵積、參展企業(ye) 、參會(hui) 人數不斷創新高,在展會(hui) 規模、關(guan) 注度上甚至全麵超越此前舉(ju) 辦的北京國際風能展。一個(ge) “夕陽產(chan) 業(ye) ”的展會(hui) ,怎能擁有如此魅力?
煤炭或許跟你想的不一樣。如今備受追捧的可再生能源其實並不是什麽(me) 新事物,植物就是一種典型的可再生能源,人類至今一直沒有停止對這種生物質能源的利用。最初,我們(men) 隻是簡單地燃燒薪柴,技術進步後,用植物製造可持續燃料。同樣,我們(men) 也要放在曆史背景下考慮煤炭的價(jia) 值。
很多人對煤炭產(chan) 業(ye) 的印象還停留在“老黃曆”上。有人說,煤礦工人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ye) 。“遠看像個(ge) 要飯的,近看是個(ge) 掏炭的”,這是以前煤礦工人的真實寫(xie) 照。其實今天的煤炭行業(ye) 早已不是人們(men) 印象中的“傻大黑粗”,也不是昏暗危險的小煤窯。如今,年產(chan) 120萬(wan) 噸以上的大型現代化煤礦產(chan) 能,占全國煤礦總產(chan) 能的85%左右。隨著全國智能化煤礦建設推進,煤礦開采已經做到了少人化甚至無人化,大大降低了行業(ye) 風險。
有人說,煤炭開采給自然環境造成了巨大破壞。地陷、房裂、天灰、水黑、田荒,采煤塌陷地曾經給礦區環境留下了令人心痛的傷(shang) 疤。如今,很多礦區通過生態保護、修複、治理和重建,生態環境實現了從(cong) 嚴(yan) 重透支到明顯好轉的曆史性轉變,形成了一批自然風光與(yu) 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現代都市與(yu) 田園鄉(xiang) 村交融的新風景,藍綠交織、山水相依、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長卷正在礦區展開。
有人說,煤炭燃燒帶來了汙染物排放,引發了惡劣天氣。近年來,我國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快推進,不斷淘汰能耗高、排放大的燃煤小鍋爐,完成超10億(yi) 千瓦煤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清潔煤電體(ti) 係,先進燃煤發電機組汙染物排放已經接近燃氣機組排放水平,煤炭行業(ye) 整體(ti) 麵貌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
因為(wei) 能源轉型過快帶來一係列矛盾,人們(men) 開始重新認識煤炭。2021年,除了疫情,人們(men) 關(guan) 注的另一大焦點就是煤炭。那一年,煤價(jia) 瘋漲,創下了每噸2500元的曆史新高。煤價(jia) 居高不下,導致部分地區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供電緊張局麵,乃至影響了地方經濟發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煤炭作為(wei) 我國主體(ti) 能源,要按照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向,對標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立足國情、控製總量、兜住底線,有序減量替代,推進煤炭消費轉型升級。這為(wei) 新形勢下煤炭行業(ye) 發展指明了方向。
煤炭問題影響著國家能源安全、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以及“雙碳”目標的實現,做好煤炭清潔高效可持續開發利用,是符合當前基本國情、基本能情的選擇。由於(yu) 新能源具有隨機性、間歇性、波動性,高比例穩定安全並網問題尚未解決(jue) ,在我國碳達峰前和碳達峰後的較長時期內(nei) ,煤炭作為(wei) 兜底保障能源的作用難以改變,遠期仍將繼續發揮支撐性、應急與(yu) 調峰的作用。未來一段時期,要努力做好煤炭穩定供應和平穩接續工作,持續提升煤電節能減排水平,加快推進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聯動”,深化煤電與(yu) 新能源融合發展。
未來,隨著發電功能的弱化,煤炭將進入超越燃燒新時代。煤炭的利用遠不止發電,通過現代煤化工技術可以將煤炭轉變為(wei) 各種高端新材料,並大幅降低碳排放。煤化工還可彌補石油化工的短板,例如石腦油不足,造成烯烴和芳烴不足,直接影響下遊精細化工產(chan) 品生產(chan) 加工,而煤直接、間接液化則不存在這一問題。兩(liang) 個(ge) 行業(ye) 各具優(you) 勢,可以實現相互協同、聯動發展。未來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最主要的方向就是現代煤化工,應當因地製宜合理布局現代煤化工項目,引導煤化工企業(ye) 提升資源利用與(yu) 能源轉化效率,生產(chan) 高性能、高附加值的高端差異化產(chan) 品,加快煤化工低碳化戰略轉型。(經濟日報 王軼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