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繭絲綢出口結構優化 “黑科技”助產業破繭成蝶
中新網紹興(xing) 11月12日電(記者 項菁)“在全球化資源的重新配置中,中國正逐步由生絲(si) 、坯綢原料的最大出口國,向世界最大的絲(si) 綢終端商品製造研發設計國轉變。”中國絲(si) 綢協會(hui) 會(hui) 長唐琳12日說。
當日,以“共享‘一帶一路’機遇 共促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為(wei) 主題的全國繭絲(si) 綢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現場推進會(hui) 在浙江紹興(xing) 嵊州市舉(ju) 行。唐琳在交流發言中表示,繭絲(si) 綢是中國傳(chuan) 統民族產(chan) 業(ye) 、重要民生產(chan) 業(ye) 和國際競爭(zheng) 優(you) 勢產(chan) 業(ye) 。近年來,受世界經濟形勢複雜變化等衝(chong) 擊,全球消費市場需求增長緩慢,繭絲(si) 綢行業(ye) 經濟運行下行壓力不斷增大。
據中國海關(guan) 統計,今年1月至8月,中國真絲(si) 綢商品出口金額為(wei) 7.79億(yi) 美元,同比下降9.07%。但唐琳同時提到,中國繭絲(si) 綢行業(ye) 韌性強、潛力大、空間廣的基本麵始終沒變。其中,銷售市場格局、出口結構不斷優(you) 化。
以“南方絲(si) 綢之路”起點——四川為(wei) 例,四川省相關(guan) 部門負責人在會(hui) 上介紹,該省除了深耕歐洲、北美等傳(chuan) 統出口市場,也積極拓展東(dong) 南亞(ya) 、中亞(ya) 等新興(xing) 市場,擴大與(yu) “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往來,今年前三季度絲(si) 綢商品出口增長超過7%。
出口結構優(you) 化的背後,“黑科技”助力產(chan) 業(ye) 破繭成蝶。唐琳舉(ju) 例稱,這些年,中國繭絲(si) 綢行業(ye) 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全齡人工飼料養(yang) 蠶、智能化養(yang) 蠶機械、數碼雙麵印花、人工智能設計、可機洗麵料、蠶絲(si) 人造骨釘等關(guan) 鍵技術及產(chan) 品開發取得新突破。
已是冬季,但位於(yu) 嵊州的“陌桑高科”全齡人工飼料養(yang) 蠶生產(chan) 車間內(nei) ,恒溫恒濕且看不見一片桑葉,一個(ge) 個(ge) 機器人來回奔忙,培育出一隻隻雪白的蠶繭。據了解,該工廠顛覆了數千年傳(chuan) 統養(yang) 蠶模式,創新人工飼料、生產(chan) 工藝、防病體(ti) 係、環境控製等多項技術,實現一年四季的連續生產(chan) 。
除了用“黑科技”解決(jue) 原料不足的問題,在數字化先行省——浙江,還有的絲(si) 綢企業(ye) 積極創新產(chan) 品,比如借助人工智能技術開發“人工智能絲(si) 巾設計個(ge) 性化定製係統”,創新“古典絲(si) 綢文化+數字藏品”高端市場營銷新模式等。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文興(xing) 在會(hui) 上表示,加快科技創新是繭絲(si) 綢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要加強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手段在絲(si) 綢產(chan) 品設計中的運用,開發更加年輕化、時尚化和個(ge) 性化的絲(si) 綢產(chan) 品。
根據推進會(hui) 消息,接下來,浙江、江蘇、廣西、四川等地還將實施一批重大科技攻關(guan) 項目,包括智能化繅絲(si) 生產(chan) 關(guan) 鍵技術及設備研發、真絲(si) 織物數碼染色關(guan) 鍵技術等。(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