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分鍾“打隧道”糾治出生22天嬰兒消化道畸形
本報訊(記者李晨琰)22日齡嬰兒(er) 患有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昨天,在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nei) 鏡中心周平紅教授與(yu) 複旦大學附屬兒(er) 科醫院團隊的合作下,上海的醫學專(zhuan) 家聯手救治,G-POEM手術(經口內(nei) 鏡下幽門肌切開術)順利開展。這次手術也刷新了實施該術式最低齡患兒(er) 的世界紀錄。
小路今年10月22日在吉林出生,是一個(ge) 足月出生的大胖小子。出生後第10天,小路開始吐奶,變換喂養(yang) 方式也不見好轉,而且嘔吐次數和量逐步增多,已經消退的黃疸退而複現。
路先生夫婦帶著寶寶前往當地醫院,經檢查確診為(wei) 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該病常發生在嬰幼兒(er) 時期,病因不明,有家族聚集性特點。因幽門環肌增生肥厚,使幽門管腔狹窄而引起上消化道不完全梗阻。
醫生告訴路先生,腹腔鏡手術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創傷(shang) ,但因為(wei) 手術操作中需要向肚子裏充氣,嬰兒(er) 對氣腹耐受性較差,手術麻醉管理難度大。
“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看著尚在繈褓中的孩子,路先生夫婦焦急又矛盾。醫生給他們(men) 提供了一條線索,G-POEM手術可解危,但隻能去上海治療。
路先生夫婦帶著寶寶趕往上海,慕名來到國家兒(er) 童醫學中心複旦大學附屬兒(er) 科醫院。接診後,兒(er) 科醫院迅速組織消化科、外科、麻醉科等多學科團隊,並第一時間聯係周平紅教授,為(wei) 這名遠道而來的患兒(er) 製定診療方案。
G-POEM手術是在POEM手術(經口內(nei) 鏡下肌切開術)基礎上,由周平紅教授創新應用於(yu) 胃部疾病的內(nei) 鏡術式,有人俗稱此術為(wei) 在消化道裏“打隧道”。這一手術具有超微創特點,有助於(yu) 減少胃黏膜損傷(shang) ,術後可更快恢複正常飲食,手術過程快、創傷(shang) 微小,可極大程度降低患兒(er) 痛苦。
基於(yu) 成人G-POEM手術的經驗積累和設備精進,周平紅教授不斷探索並逐步將該術式在兒(er) 童及嬰幼兒(er) 身上開展,從(cong) 16歲、6歲,再到2歲、出生40天……目前,他已積累50餘(yu) 例兒(er) 童G-POEM手術經驗,年齡最小的為(wei) 23日齡、體(ti) 重3.5千克的新生兒(er) 。
此次,給22日齡的小路進行G-POEM手術,再度刷新了患兒(er) 年齡的紀錄。昨天中午,當一切安排妥當後,小路被推進了手術室。
“小路不僅(jin) 日齡小,體(ti) 重也才3.7千克,這意味著胃壁組織異常菲薄,出血和穿孔的風險極高,手術難度指數級上升。”周平紅教授說。最終,周平紅教授在兒(er) 科醫院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外科專(zhuan) 家董巋然教授,兒(er) 科醫院消化科主任黃瑛教授和麻醉醫生們(men) 的精誠配合下,手術順利完成,耗時40分鍾。目前,小路生命狀態平穩,將接受後續治療。(文匯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