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開放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強勁動力
11月5日,習(xi) 近平主席在向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hui) 的致信中指出,當前,世界經濟複蘇動力不足,需要各國同舟共濟、共謀發展。中國將始終是世界發展的重要機遇,將堅定推進高水平開放,持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在世界經濟增長乏力的當下,唯有持續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才能讓合作共贏惠及世界。
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
在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全球經濟增速將從(cong) 2022年的3.5%下降至2023年的3.0%和2024年的2.9%,2024年預測值相比2023年7月預測值下調了0.1個(ge) 百分點,遠低於(yu) 過去20年3.8%的平均水平;其中,發達經濟體(ti) 的經濟增速預計將從(cong) 2022年的2.6%降至2023年的1.5%和2024年的1.4%;自2020年以來,全球經濟產(chan) 出因持續受到衝(chong) 擊損失了約3.7萬(wan) 億(yi) 美元。
在此背景下,全球不平等狀況惡化。因烏(wu) 克蘭(lan) 危機持續、食品和能源被武器化等因素影響,生活成本危機在全球蔓延,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諸多領域已經出現進展停滯甚至倒退,如期實現目標前景不容樂(le) 觀。與(yu) 此同時,逆全球化和反全球化思潮愈演愈烈。不平等、工作崗位流失等激化了民粹主義(yi) 、保護主義(yi) 及其在全球範圍內(nei) 的合流,不僅(jin) 會(hui) 給全球貿易帶來更多限製,阻礙跨境資本和技術流動,還將妨礙在氣候變化和糧食安全等領域的全球多邊合作。這凸顯了少數發達國家主導的經濟全球化進程所包含的深刻矛盾,暴露了西方國家社會(hui) 矛盾不斷加劇的現實。
經濟全球化是曆史大勢,促成了貿易大繁榮、投資大便利、人員大流動、技術大發展。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的當下,少數國家鼓噪保護主義(yi) ,妄圖將自身的發展建立在損害犧牲別國發展權利的基礎上,這不是經濟全球化的應有之義(yi) 。推進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建設一個(ge) 共同繁榮的世界,讓發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國,讓人人享有富足安康,才是推動經濟全球化行穩致遠的正確之道。
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是大勢所趨
長期以來,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企業(ye) 和產(chan) 業(ye) 之間形成了緊密的經濟聯係,這種相互依賴意味著一個(ge) 地區的經濟、環境和社會(hui) 等方麵的問題,可能會(hui) 對其他地區產(chan) 生連鎖影響。而在科技進步等因素不斷推動下,全球範圍新技術、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層出不窮,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價(jia) 值鏈網絡將更加複雜。因此,沒有任何一個(ge) 國家能獨自解決(jue) 世界經濟發展麵臨(lin) 的難題,開放合作是應對全球性問題的必然選擇。
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是實現開放合作的根本路徑。首先,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有助於(yu) 各國更好地利用資源和實現優(you) 勢互補,提高經濟效益,最終促進全球經濟的增長。其次,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有助於(yu) 各國分享知識、技術和經驗等,進而促進全球科研和技術創新。再次,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有助於(yu) 降低商品和服務價(jia) 格,提高各國民眾(zhong) 的生活水平,增強購買(mai) 力。從(cong) 次,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為(wei) 各國提供了共同應對全球挑戰的平台,有助於(yu) 諸如氣候變化、傳(chuan) 染病、貧困等全球性問題的解決(jue) 。最後,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還有助於(yu) 防止經濟的封閉,避免各國陷入零和博弈的困境。
推動構建、共同維護和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是中國一以貫之的重要主張。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習(xi) 近平主席鄭重宣布“支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在主持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ti) 學習(xi) 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反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泛安全化,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這些重要論斷直麵經濟全球化的突出問題和重大難題,為(wei) 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為(wei) 創造世界發展新機遇提供了明確的指導方向。
中國的開放助力共同發展
中國推進高水平開放、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絕不是紙上談兵。通過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加快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連續成功舉(ju) 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hui) 等重大實踐,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取得了舉(ju) 世矚目的成就,為(wei) 開放包容、合作共贏這一人間正道提供了無可爭(zheng) 辯的事實依據。
積極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自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已有150多個(ge) 國家和30多個(ge) 國際組織響應中國倡議,共簽署了200餘(yu) 份合作文件,合計拉動投資規模近萬(wan) 億(yi) 美元,創造超過42萬(wan) 個(ge) 工作崗位,使共建國家4000萬(wan) 人擺脫貧困,為(wei) 人類社會(hui) 提供了一個(ge) 新的發展範式。今年前三季度,中國與(yu)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進出口總額占中國外貿總額已近五成,中國企業(ye) 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增長20.3%。
加快建設高標準自由貿易試驗區和高水平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截至2022年,中國共規劃設立了21個(ge) 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點範圍覆蓋了全國絕大部分省(市、區),其麵積雖然不到國土麵積的千分之四,但進出口和引進外資的比重分別占到了全國的17.9%和18.1%,共形成278項可向全國複製推廣的製度創新成果。此外,海南自由貿易港自2018年啟動以來合計推出了製度創新成果120多項。
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中國長期以來積極參與(yu) 全球區域經濟一體(ti) 化合作,並積極推動自由貿易區建設。在黨(dang) 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的基礎上,黨(dang) 的十九大提出“促進自由貿易區建設,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黨(dang) 的二十大進一步提出“擴大麵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2022年中國與(yu) 自貿協定夥(huo) 伴的進出口額占外貿總額比重達到34%。
連續成功舉(ju) 辦六屆進博會(hui) 。進博會(hui) 的國際采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開放合作四大平台作用不斷增強,不僅(jin) 帶動了國內(nei) 市場發展、釋放內(nei) 需潛力,同時也推動了生產(chan) 要素在國際間的流動和優(you) 化配置。尤其值得關(guan) 注的是,今年第六屆進博會(hui) 國家展的72個(ge) 參展方中,“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就有64個(ge) ,來自這些國家的參展企業(ye) 超過1500家,展覽麵積較上一屆增長約30%。進博會(hui) 與(yu)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頻共振,有助於(yu) 為(wei) 共建國家提供更多合作機會(hui) ,進一步推動區域間的共同繁榮發展。
大道至簡,實幹為(wei) 要。新征程上,隻要各國攜起手來,直麵全球經濟挑戰,凝聚更多開放共識,就一定能為(wei) 世界經濟增長帶來新的光明前程。
(作者:高淩雲(yun) ,係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家全球戰略智庫研究員)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15日 12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