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向海圖強看廣東|港口煥新 破譯藍色動能

發布時間:2023-11-15 16:51:00來源: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記者 魏鑫 麥錦婷)物流盛,經濟興(xing) 。此前廣東(dong) 發布今年前三季度經濟數據,揭陽GDP同比增長8%,增速全省第一。這得益於(yu) 產(chan) 業(ye) 結構的優(you) 化,離不開綠色石化和海洋經濟兩(liang) 大支柱產(chan) 業(ye) 。

  在揭陽大南海石化工業(ye) 區碼頭內(nei) ,一艘艘滿載化學品的貨輪正緩緩起錨駛向大海深處,運向世界。在惠來縣,一艘艘滿載魚蝦的船舶駛入國家一級漁港——惠來縣神泉港。依托港口打通運輸路徑,惠來年產(chan) 成品鮑魚3000多噸既有“來”路也有“銷”路,年總產(chan) 值約17億(yi) 元。

  從(cong) 化工到漁業(ye) ,流水遊龍的碼頭、港口就像一個(ge) 個(ge) 藍色引擎,為(wei) 經濟發展注入活力、動力。

  日前,記者參加中央網信辦網絡傳(chuan) 播局指導、廣東(dong) 省委網信辦主辦的“向海圖強看廣東(dong) ”大型網絡主題宣傳(chuan) 活動時了解到,廣東(dong) 沿海各地發力港口建設,主動探索發展新路徑,搭建起連接海洋與(yu) 經濟的橋梁,讓建設海洋強省的澎湃動能向世界釋放。

  航運加速鍵 彰顯廣東(dong) 港口“硬實力”

  向海而生,因港而興(xing) 。一艘艘遠洋貨輪集聚在錨地,等待引航進港,各色集裝箱陳列於(yu) 港口碼頭,即將去往全球各地。各大港口繁忙的新景象,彰顯著廣東(dong) 經濟逐浪前行,散發蓬勃生機。

  數據顯示,2021年廣東(dong) 全省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20.96億(yi) 噸,占全國港口總吞吐量的13.5%。廣州港、深圳港、珠海港、湛江港、東(dong) 莞港等港口貨物吞吐量超億(yi) 噸,完成集裝箱吞吐量7078萬(wan) TEU(國際標準箱單位),位居全國首位,其中深圳港、廣州港集裝箱港口排名分列全球第四名、第五名。

  2022年,廣東(dong) 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dong) 省港口布局規劃(2021—2035年)》,到2035年,廣州港、深圳港全麵建成世界一流港口,珠海港、汕頭港、湛江港總體(ti) 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內(nei) 河港口集約化規模化專(zhuan) 業(ye) 化發展水平全麵提升,全省建成安全高效、智慧綠色、支撐有力、創新開放、國際先進的世界級港口群。

  汕頭港擁有港口泊位37個(ge) ,其中萬(wan) 噸級深水泊位14個(ge) ,碼頭通過能力4222萬(wan) 噸。2022年,汕頭港口貨物吞吐量4019萬(wan) 噸,其中集裝箱吞吐量176.5萬(wan) 標箱。廣澳港區建成運營兩(liang) 個(ge) 10萬(wan) 噸級集裝箱泊位和10萬(wan) 噸級航道,具備停靠大型遠洋集裝箱船舶的硬件條件,初步奠定粵東(dong) 港口群唯一核心港區的地位。

  汕頭港的“蝶變”是廣東(dong) 港口高質量發展的縮影。當前,廣東(dong) 正朝世界一流港口邁進,繁忙的海岸線、大型的集裝箱、不停歇的貨物吞吐,無不展示著廣東(dong) 港口的“硬實力”,廣東(dong) 港口川流不息的船舶運來了貨物,也把經濟發展的藍色動能“運”到了世界各地。

  貿易回車鍵 繁忙港口打通“致富”路徑

  深圳作為(wei) 南部海洋經濟圈核心城市之一,港口在其海洋產(chan) 業(ye) 結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鹽田港碼頭,有序堆疊排列的集裝箱恍若鋼鐵森林。一輛輛貨車經過檢查站,將集裝箱運送至船舶泊位處,等待轉送至貨輪出口海外。

  鹽田國際商務部高級經理王喆介紹,鹽田國際每周提供近百條航線去往全球各地,也是華南地區歐美航線最密集的港區,平均每天4班駛往歐洲、6班駛向美國。

  作為(wei) 全球供應鏈的一個(ge) 重要節點,鹽田港區承擔著廣東(dong) 省超三分之一的外貿進出口量、全國對美出口逾四分之一的貨量。2023年以來,鹽田國際已先後迎來21艘全球最大的24000標箱級別集裝箱船舶首航,數量居華南之首,為(wei) 國家恢複外貿活力注入來自南方的經濟動能。

  鹽田碼頭依托深水良港自然優(you) 勢,從(cong) “無”到“有”,解決(jue) “貨在哪裏”“船在哪裏”等發展瓶頸。如今,鹽田港已經成為(wei) 鏈接兩(liang) 岸三地乃至世界的窗口,是深圳立足“南大門”區位優(you) 勢、高質量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啟動鍵”和“加速鍵”。

  在陽江,港口的繁榮訴說著貿易興(xing) 盛,譜寫(xie) 陽江漁業(ye) “致富經”。海麵上朝陽的金黃色還未消散,不少漁船便陸續駛入,停靠在閘坡國家級中心漁港交易水產(chan) 品。陽江市海陵區海洋漁業(ye) 局四級主任科員黃汝盛介紹,該港區麵積1.4平方公裏,目前漁船容量達1500艘,每年漁船進港量1.5萬(wan) 次,每年水產(chan) 品交易量8萬(wan) 噸,交易額為(wei) 10億(yi) 元。“接下來,閘坡漁港將進一步升級改造為(wei) 世界級漁港,港區麵積擴大,預計漁船停泊數量可達2200艘。”

  港口不斷駛出的貨輪,讓產(chan) 能有了銷往世界的出口。碼頭不斷駛入的漁船,讓這片藍色寶藏也在書(shu) 寫(xie) 高質量發展的新傳(chuan) 奇。

  效益放大鍵 “港口+”探索產(chan) 業(ye) 升級新路徑

  今年9月,交通運輸部發布通知,全麵恢複進出中國境內(nei) 郵輪港口的國際郵輪運輸。

  9月28日,“海上看南沙”水上觀光航線成功試航。這是廣州南沙推出首條觀光航線——“橫檔”船。當天上午11時,“橫檔”船滿載著遊客在南沙客運港解纜啟程,經過140分鍾的航程,途徑鳧洲大橋、明珠灣大橋,在靈山島尖掉頭返回南沙客運港。市民在山海之美、港灣夜色中領略南沙風光,了解南沙曆史底蘊與(yu) 發展成果。

  據介紹,該船是廣東(dong) 自貿區首艘純電動客船,采用全回轉雙機純電力清潔能源推進,為(wei) 全船無汙染零排放的綠色船舶。共設2個(ge) 客艙,總載客數80人,其中普通客艙可容納遊客65人,VIP客艙可容納遊客15人。

  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多地也積極開拓郵輪旅遊市場。目前,大灣區內(nei) 已建有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深圳蛇口郵輪母港、香港啟德郵輪碼頭三大郵輪母港,灣區港口彼此連接,形成了“3小時郵輪經濟圈”。

  港口之利不僅(jin) 在於(yu) 貿易,“港口+”探索的產(chan) 業(ye) 融合新路徑,也在持續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賦能。多路徑挖掘“港口+”新動能,湛江徐聞規劃建設廣東(dong) 海南特別合作區(徐聞)物流園(含南山貨運碼頭),旨在提升物流、交通、產(chan) 業(ye) 互補、配套分流等方麵的能力,在瓊州海峽北岸建造一艘“物流業(ye) 航母”。

  依托港口建設,探索發展新路徑,既是沿海城市的時代機遇,也賦予廣東(dong) 講好新時代港口故事的人文底色。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