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急性心梗研究獲新突破 國際醫學期刊發布相關成果
近日,國際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hui) 雜誌(JAMA)》發表了中國原創研究成果,一項有中華中醫藥學會(hui) 絡病分會(hui) 專(zhuan) 家參與(yu) 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脈絡學說營衛理論指導係統幹預心血管事件鏈研究”的相關(guan) 論文《中國通心絡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lin) 床療效——CTS-AMI隨機臨(lin) 床研究》。
《JAMA》影響因子120.7分,是由美國醫學會(hui) 主辦的綜合性臨(lin) 床醫學雜誌,於(yu) 1883年創刊,與(yu) 《新英格蘭(lan) 醫學雜誌》、《柳葉刀》和《英國醫學雜誌》並稱全球四大醫學名刊。這是中藥相關(guan) 論文首次發表在世界專(zhuan) 業(ye) 頂尖雜誌上,受到廣泛關(guan) 注。
11月16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脈絡學說營衛理論指導係統幹預心血管事件鏈研究”成果正式在北京發布。由中華中醫藥學會(hui) 主辦、中華中醫藥學會(hui) 絡病分會(hui) 及河北以嶺醫藥研究院承辦。
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潤霖、張伯禮、張運、吳以嶺、韓雅玲,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副主任沈建忠,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艾瑞克·皮特森(Eric D.Peterson)教授等來自海內(nei) 外的醫學專(zhuan) 家和學者通過線上或線下參會(hui) 。
會(hui) 上,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楊躍進教授發布了“通心絡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護研究”成果。楊躍進介紹,該研究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脈絡學說營衛理論指導係統幹預心血管事件鏈研究”項目的子課題,共納入中國124家醫院發病24小時內(nei) 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3797例,開展隨機、雙盲、多中心、安慰劑對照臨(lin) 床試驗。結果顯示,通心絡顯著降低30天主要不良心腦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緊急冠脈血運重建和腦卒中)風險36%,降低心源性死亡風險30%;研究一年時通心絡持續降低不良心腦血管事件發生風險36%,降低心源性死亡風險27%,為(wei) 改善急性心肌梗死遠期預後提供有效治療藥物。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天津中醫藥大學張伯禮教授在致辭中強調,這項研究是心血管領域,中西醫結合取得的重大突破,是循證醫學的重要成果。將為(wei) 中醫藥臨(lin) 床提供思路和方法借鑒,同時也會(hui) 對中醫藥的臨(lin) 床評價(jia) 循證研究起到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學術意義(yi) 和臨(lin) 床價(jia) 值。希望團隊總結經驗向全國推廣,使更多中醫藥臨(lin) 床研究達到這個(ge) 水平。
研究參與(yu) 者、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艾瑞克·皮特森教授表示,這是非常高質量的隨機、雙盲、對照臨(lin) 床試驗,和國外的西方醫學標準非常吻合。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醫學會(hui) 雜誌(JAMA)》,這是中藥相關(guan) 論文首次發表在世界頂尖雜誌上。就像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理查德·巴赫在《編者按》中所提到的,如果我們(men) 能夠確定它真正活性的有效成分是什麽(me) ,對於(yu) 全世界急性心梗患者的治療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yi) 和影響,這代表了急性心梗治療20年來非常重大的突破。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高潤霖教授在致辭中表示,研究的本身意義(yi) 不隻是為(wei) 通心絡增加了堅實的循證醫學證據,還為(wei) 中西醫結合,用現代科學的方法研究中醫中藥作出了一個(ge) 典範。對中醫藥走向世界探索了一條道路,走出了一個(ge) 樣板,對於(yu) 中國醫學的發展將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副主任沈建忠在致辭中指出,此次研究是首個(ge) 登上國際醫學四大期刊的中醫藥隨機對照臨(lin) 床試驗研究,是在中醫藥現代化曆程中具有重要意義(yi) 的裏程碑事件,也是中醫藥循證醫學研究的重大突破,為(wei) 中醫藥走向國際邁出堅實一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