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首次摻氫天然氣管道燃爆試驗成功 我國加速氫能產業布局

發布時間:2023-11-20 13:29: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記者從(cong) 國家管網獲悉,國內(nei) 首次全尺寸摻氫天然氣管道,封閉空間泄漏燃爆試驗日前成功實施。填補了我國長輸天然氣管道摻氫燃爆驗證試驗的空白,為(wei) 實現天然氣長輸管道摻氫輸送技術自主可控奠定了基礎。

  我國首次對摻入氫氣的天然氣管道進行的管道泄放噴射火試驗,以及封閉空間泄漏燃爆試驗的視頻畫麵公布。這次實驗選用323.9毫米管徑管道,最大摻氫比例為(wei) 30%,是我國最大尺度的管道摻氫天然氣燃爆試驗。

  國家管網集團研究總院新能源儲(chu) 運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 彭世垚:試驗通過獲取封閉空間燃爆壓力、火焰溫度及長度等參數,確定管道摻氫輸送可接受比例,為(wei) 建立摻氫天然氣管道安全標準體(ti) 係提供數據支撐。

  專(zhuan) 家告訴記者,氫氣和天然氣性質不同,天然氣管道摻入氫氣後,將會(hui) 給管材、閥門等設備帶來一係列安全運行難題。做這樣的燃爆試驗,就是為(wei) 今後天然氣管道大規模摻氫運輸,提供數據支撐。

  所謂天然氣管道摻氫輸送,其實就是將氫氣與(yu) 天然氣進行不同比例混合,再利用現有天然氣管網進行輸送。摻氫天然氣可被直接利用,也可以將氫和天然氣分離後單獨使用。我國現階段天然氣摻氫利用的比例為(wei) 3%,歐美部分國家天然氣摻氫運輸最高比例已經達到20%。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dong) )教授 李玉星:長距離、大口徑、高鋼級和高壓力管道輸送是未來氫能源供應的發展趨勢,我們(men) 通過這次試驗,為(wei) 我國摻氫天然氣管道輸送和運行風險防控提供技術支撐。

  截止到2022年底,我國油氣管道的總裏程已經突破18萬(wan) 公裏。以目前我國天然氣消費量計算,摻氫比達到20%時,可消納1000多萬(wan) 噸氫氣,解決(jue) 我國東(dong) 西部資源錯配問題和調峰需求。

  什麽(me) 是氫能?

  提起氫,可能我們(men) 都會(hui) 感覺既陌生又熟悉,很多人記憶中的對於(yu) 氫氣的印象還停留在小時候玩的氣球,或者是化學課本裏的分子式,了解一下氫↓

  氫在地球上主要以化合態的形式出現,是宇宙中分布最廣泛的物質,由於(yu) 氫氣必須從(cong) 水、化石燃料等含氫物質中製得,因此是二次能源。

  根據氫能的形成過程,我們(men) 一般將氫能分為(wei) 灰氫、藍氫與(yu) 綠氫。灰氫主要是通過煤炭、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燃燒產(chan) 生的氫氣,在生產(chan) 過程中會(hui) 有二氧化碳等排放。目前,市麵上絕大多數氫氣是灰氫,約占當今全球氫氣產(chan) 量的95%。藍氫,是指采用了碳捕集措施的化石能源製得的氫氣,碳排放強度大幅度降低。綠氫,則是指利用可再生能源分解水得到的氫氣。

  我國加速氫能產(chan) 業(ye) 布局

  考慮到氫能源的獨特優(you) 勢,近年來,我國加速發展氫能產(chan) 業(ye) 。在氫能製備、儲(chu) 運、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麵已取得多個(ge) 突破性進展。

  目前,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環渤海三大區域氫能產(chan) 業(ye) 呈現集群化發展態勢。在氫能的技術創新方麵,在電解水製氫裝置,儲(chu) 運設備和燃料電池,我國已掌握了一批先進技術,高端裝備正逐步推向市場。在氫能製備方麵,可再生能源製氫項目在華北和西北等地積極推進,電解水製氫成本穩中有降。

  中國能源研究會(hui) 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 林衛斌:我國有全世界最大規模的可再生能源的裝機,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製氫的裝機規模有可能突破1億(yi) 千瓦。到2060年,綠氫生產(chan) 的量有可能接近1億(yi) 噸。包括我們(men) 用氫能再來發電的裝機容量,有可能突破1億(yi) 千瓦。

  正是看到氫能產(chan) 業(ye) 未來的發展前景,目前,超過三分之一的中央企業(ye) 已經在布局包括製氫、儲(chu) 氫、加氫、用氫等全產(chan) 業(ye) 鏈,加速突破氫能全產(chan) 業(ye) 鏈關(guan) 鍵材料及核心技術設備瓶頸。據預測,到2030年中國氫氣需求量將達到3715萬(wan) 噸,在終端能源消費中占比約為(wei) 5%,可再生氫產(chan) 量約500萬(wan) 噸。(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