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有中小學生抱怨午飯太晚 讓孩子吃飽吃好不是“矯情”

發布時間:2023-11-20 13:47:00來源: 成都商報

  不要上來就扣一頂“矯情”的帽子——這實在不是討論問題的好方法。

  如今,絕大多數中小學生都在學校吃午飯。那麽(me) ,孩子們(men) 在學校吃得怎麽(me) 樣?近日,有媒體(ti) 調查發現,有四成孩子曾跟家長反映過學校午餐開飯太晚,有近一半的孩子會(hui) 因為(wei) 午餐太晚而喊餓或者出現過問題。

  在過去,人們(men) 往往關(guan) 注的是食堂衛生、營養(yang) 問題,相對來說,開飯的時間問題似乎顯得不那麽(me) 重要。在這條新聞的後麵,有網友表示不理解:“12點吃午飯不是很正常嗎?”還有網友質疑家長“矯情”,指責孩子“嬌生慣養(yang) ”,認為(wei) 呼籲學校提早午餐時間是“溺愛式教育”。

  據調查,大多數學校午餐時間安排在11點半到12點之間,有些學校甚至超過12點。這個(ge) 時間是早是晚,各人看法不一。應該說,上網發言的大多是成年人,從(cong) 成年人的角度來說,這個(ge) 時間不算晚。一方麵,成年人的三餐時間相對有彈性,早一點或晚一點自己能控製;另一方麵,他們(men) 如果在三餐之間餓了的話,可以吃點零食墊一下。因此,什麽(me) 時候吃午飯沒那麽(me) 重要。

  但既然是討論孩子的問題,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中小學生普遍起得早,早餐和午餐時間間隔長,而且現在的學校一般不允許學生帶零食,即使餓了也隻能等到午餐時間才能補充食物。學生的午餐時間是相對嚴(yan) 格固定的。此外,青少年處於(yu) 生長發育期,新陳代謝本來就快,在學校上文化課、體(ti) 育課等,還有課外活動,能量消耗很大。由此,孩子上午覺得餓、感覺午餐時間晚,是很自然的事。

  媒體(ti) 敏銳地發現了這一問題,並將其提出以供公眾(zhong) 討論,大家可以暢所欲言,但不必要對此嗤之以鼻,嘲笑家長和學生“矯情”,甚至還有人認為(wei) “以前挨餓也沒這些毛病,現在的學生都怎麽(me) 了?”

  提出學生午餐時間問題,並不是一定要把午餐時間提前,尤其不是要把所有學校午餐時間都提前,而是呼籲公眾(zhong) 關(guan) 心、討論這一問題。每個(ge) 學校的情況不同,本來就不適合“一刀切”,各學校不妨在深入了解學生需求的基礎上,相應做出適宜的調整。要提前午餐時間,還是增加課間餐,或者允許學生帶些小零食,又或者保持不變,都是可以討論的。無論如何,讓孩子吃飽、吃好,這不是什麽(me) 無關(guan) 緊要的小事,也不是“矯情”,而是一個(ge) 值得嚴(yan) 肅對待的問題。

  近年來,在輿論場上,總有一些網友愛指責家長“矯情”——有家長抱怨暑期養(yang) 娃成本高,“矯情”;有家長呼籲下雨天讓早到的孩子先進校門,“矯情”……這其中,未免有一些先入為(wei) 主的偏見,仿佛家長隻要想爭(zheng) 取些什麽(me) 權利,就是過於(yu) 溺愛孩子或不講道理的撒潑耍賴。當然,不是說家長和學生的所有訴求都對,但我們(men) 也不妨認真聽聽他們(men) 的聲音。即使要反駁,也要有理有據地反駁,而不是上來就扣一頂“矯情”的帽子——這實在不是討論問題的好方法。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土土絨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