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中國故事】斯黛夫·康納:舞動指尖奏出和諧音符
在當代音樂(le) 領域,斯黛夫·康納是英國富有創造力,且獨具創新精神的作曲家代表。她常常將現代音樂(le) 與(yu) 英國古典音樂(le) 、民謠相結合,創作出連接過去與(yu) 現在的迷人樂(le) 曲,在作曲界占有一席之地。她也在約克大學教授音樂(le) 創作和民謠。
斯黛夫在青年時期便跟隨她就讀的學校前往中國巡演,並學習(xi) 中文發音,演唱中文歌曲。對於(yu) 中文的學習(xi) ,也為(wei) 她後來的音樂(le) 創作打下了基礎。在2023年秋季於(yu) 英國劍橋舉(ju) 辦的第9屆劍橋徐誌摩詩歌藝術節上,斯黛夫受邀為(wei) 中國著名詩人徐誌摩的代表作品《去吧》譜曲,進行二度創作。她根據中文原文詩詞的讀音製作旋律,並用中英文雙語演唱,將東(dong) 方情調與(yu) 西方古典音樂(le) 和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憑借出色的表現,斯黛夫還獲得了徐誌摩音樂(le) 獎。
在本次人民網的專(zhuan) 訪中,斯黛夫帶我們(men) 走進她的音樂(le) 之旅,暢談她的中國音樂(le) 緣、對音樂(le) 創作的見解,以及對未來跨文化音樂(le) 合作的期許。
參加中國巡演 感受發現之旅
人民網:您很年輕時就去過中國,能談談您的記憶嗎?
斯黛夫·康納:我第一次去中國的時候還是青少年。當時,我們(men) 學校的學生有機會(hui) 去上海學習(xi) 中文。我們(men) 有三周的時間,每天都有中文課,那是一次奇妙的經曆,也是一次文化上的衝(chong) 擊。很多參加過那次旅行的同學後來都在大學學習(xi) 了中文。
後來我在約克大學讀研究生時,我們(men) 與(yu) 著名指揮家朱步熹進行過一次很棒的合作,也因此獲得了前去中國巡演的寶貴機會(hui) 。朱步熹擔任樂(le) 團指揮,我們(men) 去了中國許多城市巡演。
人民網:在中國您有沒有感受到不同城市之間的差異?
斯黛夫·康納:我希望在中國的時候能有更多的時間在路上,因為(wei) 中國很大。我非常喜歡中國的西北地區,那裏的食物非常有意思,在寺廟裏聞到的木質和香火的味道也非常有趣。我還記得我們(men) 去了杭州,看到了美麗(li) 的湖泊和漂亮的旅遊景點。每個(ge) 城市都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氛圍,不同的人,我記得很多令自己喜出望外的時刻。
人民網:對中國哪個(ge) 城市的印象比較深刻?
斯黛夫·康納:在武漢的經曆太令人難忘了,我們(men) 去了湖北省博物館,看到了公元前五世紀的青銅大鍾——曾侯乙編鍾。這套編鍾的出土改寫(xie) 了世界音樂(le) 史,它比我想象中更高大,站在它麵前,好比站在高牆前。武漢的曆史真的讓人很受啟發。我們(men) 的老師都來自武漢,他們(men) 帶我們(men) 一起遊曆中國,幫助我們(men) 練習(xi) 歌曲糾正發音。
人民網:您們(men) 演唱哪些中國歌曲?
斯黛夫·康納:我們(men) 大概唱過七八首中文歌曲,唱得最多、學得最好的就是著名的中文歌曲《茉莉花》,我們(men) 都記得那首歌,學習(xi) 的過程也非常激動人心。
讓凝固的詩文 化作流動的歌
人民網:這次受邀在第九屆劍橋徐誌摩詩歌藝術節上為(wei) 徐誌摩的詩歌《去吧》譜曲,能與(yu) 我們(men) 分享一下您的創作心得嗎?
斯黛夫·康納:我很高興(xing) 能夠用徐誌摩的優(you) 美詞句來創作,因為(wei) 這些詞句具有一種抽象性和一種迷人的神秘氛圍。他通過自然世界的意象來表達人類情感,並且這種方式是非常客觀的,是以對自然的觀察和細節來表達的。這些對自然現象的細致描寫(xie) ,讓我想起了我所喜愛的唐代詩歌,這也是吸引我最初接觸中國文化的原因。
我嚐試著在我的音樂(le) 創作中對詩歌的音調曲線加以關(guan) 注。英語顯然不是一種聲調語言,世界上沒有那麽(me) 多的聲調語言,而中文具備這一特質是非常令人興(xing) 奮的,也很優(you) 美,於(yu) 是我譜曲的時候就根據文字的聲調設置了一些起伏,並試圖在音樂(le) 中營造出詩歌的氛圍。我非常喜歡《去吧》這首詩的結構,因為(wei) 詩中會(hui) 出現一些反複出現的疊句。這與(yu) 中國古典詩歌不同,更像是民歌。因此,每次聽到 "去吧,人間 "這句話時,我都會(hui) 嚐試使用相同的曲段。我每個(ge) 樂(le) 句的開頭都是一樣的,然後根據後麵的詞稍微改變一下旋律。我是基於(yu) 漢語的聲調來創作這首歌曲旋律,我覺得這很有趣,從(cong) 結構上聽起來就很優(you) 美。
人民網:您在演出的時候震撼了全場,還獲得了徐誌摩音樂(le) 獎,您覺得這對您的未來會(hui) 有什麽(me) 樣的鼓勵?您認為(wei) 這種詩歌和音樂(le) 項目具有什麽(me) 樣的意義(yi) ?
斯黛夫·康納:當我走進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的院長官邸,為(wei) 徐誌摩詩歌藝術節演奏我創作的歌曲時,現場坐滿了重量級人物,溫斯·凱博爵士、奧斯卡最佳設計獎得主葉錦添、艾倫(lun) ·麥克法蘭(lan) 教授,還有許多學者、藝術家和詩人,我從(cong) 來沒有見過這麽(me) 多詩人在同一個(ge) 地方出現。
榮獲徐誌摩詩歌節的獎項讓我很受鼓舞,因為(wei) 我已經有十年沒有給中國詩歌配樂(le) 了,我很喜歡這樣的創作,這太鼓舞人心了。它提醒著我多年來心中夢想的項目,比如與(yu) 中國歌手合作,或與(yu) 中國的合唱團體(ti) 和曆史、語言學家一起用唐詩來進行創作。
我認為(wei) ,音樂(le) 項目是促進文化間相互理解的最好方式之一。音樂(le) 要用到你的整個(ge) 身體(ti) ,當你們(men) 一起唱歌時,你會(hui) 感覺到和聲從(cong) 你的身體(ti) 裏發出來,這真的是一種驚人的共情體(ti) 驗。這是一個(ge) 鼓舞人心和加強友誼的好機會(hui) 。大家共同進行藝術創作是加強跨文化聯係的最好方式之一。(人民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